辛 娜 杨丽娟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妊高症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主要是指产妇血压在妊娠期异常增高[1],增加了产妇的分娩风险。在产后,部分产妇因肢体制动、活动减少,加上血压增高后血流阻力增大,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对产妇产后恢复十分不利,故需对下肢DVT予以积极预防[1-2]。本研究针对300例妊高症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并总结患有妊高症的产妇预防下肢DVT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选择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妊高症产妇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产妇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50例,年龄21~37岁,平均(29.13±5.24)岁,剖宫产34例,阴道分娩116例;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150例,年龄20~37岁,平均(28.91±5.35)岁,剖宫产37例,阴道分娩113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中关于妊高症的诊断标准[3],确诊为妊高症;(2)产妇对护理方法知情同意;(3)产妇神志清醒;(4)两组降血压药物方案一致。排除标准:(1)因语言沟通及理解障碍而无法配合研究;(2)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等其他妊娠合并症;(3)既往有DVT病史。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为产妇详细讲解围产期需要注意的事项,引导产妇完成围产期各项检查项目,并按医嘱做好产妇血压的监测和控制工作。研究组施行综合护理,(1)认知护理:根据产妇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讲解产后形成DVT的原因及具体表现,向其强调DVT的危害性,再为产妇详细讲解DVT的预防护理方案。(2)心理护理:结合产妇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总结产妇的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进行开导,告知产妇“产后DVT可预防,无需过度担忧”。(3)物理预防:为产妇挑选合适的弹力袜,为其示范穿弹力袜的方法,采用压力泵对产妇双下肢进行定期按压,将患肢抬高15°~20°,注意定期更换体位,避免同一体位保持过长时间。(4)产后活动护理:产后指导产妇进行床上活动,从床上被动关节活动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坐位练习,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5)饮食护理:饮食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尽可能选择低脂、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的食物,确保每日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维生素及纤维素,戒烟酒,忌食辛辣、油腻等食物。两组的护理干预从临产期持续至产后第5天。
统计两组产后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于护理后第3天、第5天测量患侧—健侧小腿周径差值;护理后第5天,对不良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总分均为0~ 100分,得分随着不良情绪的减轻而降低[4];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量表(GQOLI-74)进行评估,量表有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生活条件和社会功能,各维度分值均为0~100分,得分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而增高[5];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产妇开展调查,0~59分不满意,60~80分一般满意,81~100分很满意,总满意率=(一般满意+很满意)/总例数×100%。所有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应用SPSS软件22.0版本,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组总满意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产后下肢DVT发生率1.33%(2/150)低于对照组7.33%(1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3,P=0.011)。
护理后第3天和第5天,研究组的患侧—健侧小腿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侧—健侧小腿周径差值比较(cm,±s)
表1 两组患侧—健侧小腿周径差值比较(cm,±s)
组别 例数 产后第3天 产后第5天对照组 150 1.20±0.26 1.15±0.24研究组 150 0.93±0.21 0.90±0.19 t值 9.894 10.003 P 值 <0.001 <0.001
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分,±s)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项目 时间 对照组(n=150) 研究组(n=150)SAS评分 护理前 54.81±7.75 54.56±7.82护理后 47.08±6.49# 41.34±5.73#*SDS评分 护理前 53.94±7.70 53.67±7.78护理后 46.25±6.17# 40.09±5.22#*
护理前,两组生活治疗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分,±s)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维度 时间 对照组(n=150) 研究组(n=150)躯体功能 护理前 72.53±6.42 72.69±6.55护理后 80.08±7.53# 87.47±8.29#*心理健康 护理前 70.35±6.20 70.56±6.34护理后 78.72±7.32# 86.89±8.21#*生活条件 护理前 71.08±6.31 71.37±6.45护理后 79.29±7.47# 87.16±8.24#*社会功能 护理前 70.59±6.19 70.87±6.24护理后 77.92±7.85# 85.46±8.45#*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98.00%(147/150)高于对照组90.00%(13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下肢DVT主要是由于深静脉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导致静脉血管阻塞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易导致患者下肢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障碍,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肺栓塞,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6-8]。妊高症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产妇血压异常增高,其血流阻力增大,加上产后产妇需卧床休养,肢体活动减少,其发生下肢DVT的风险较高[9-11],故临床上需针对妊高症产妇的产后下肢DVT予以积极预防。
以往妊高症产妇的围产期护理以简单口头宣教和血压监测为主,其护理措施欠缺针对性,对下肢DVT的预防作用不够理想[12-13]。近年来,随着新型护理模式的不断涌现,综合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综合护理模式的核心为护理服务综合化,围绕着这一护理核心,综合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方案无统一规范要求,其护理方案充分考虑到护理工作中的切实问题,主要由各项护理措施整合而来,护理方案的针对性、全面性和个体化特点更强[14-15]。本研究研究组施行综合护理,与施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产后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其护理后第3天和第5天的患侧—健侧小腿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综合护理可切实预防妊高症产后的下肢DVT发生。护理后,研究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综合护理可减轻产妇的不良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这主要是因为综合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方案包括认知护理、心理护理、物理预防、产后活动护理和饮食护理,其护理措施更加全面,更加具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可有效减少妊高症产妇产后下肢DVT的发生,减轻小腿肿胀程度,有利于改善产妇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使其更加满意于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