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蒂转移皮瓣治疗感染性压疮的疗效

2019-07-24 01:40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压疮感染性皮瓣

田 崴 刘 洋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西医骨一科,内蒙古 通辽市 028000

压疮是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联合有剪切力和(或)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压力可以导致组织缺血、炎性改变,损伤程度从皮肤压红到全层组织缺失后而暴露出肌肉、筋膜、骨骼等,压疮患者的伤口容易出现细菌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Ⅲ~Ⅳ期压疮病变侵及深部组织,可发生细菌或真菌感染,易发生全身性炎性反应,若不及时救治,通常危及患者生命[2]。研究显示,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感染预防效果良好,手术时间短,皮瓣成活率高,有利于创伤深部组织的保护[3]。但国内关于血管蒂转移皮瓣治疗感染性压疮的文献报道极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蒂转移皮瓣治疗感染性压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感染性压疮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对象

选取2017年3月年至2018年10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感染性压疮患者(压疮部位84个)作为研究对象,每个患者取1个压疮部位,符合压疮最新分期[4]标准Ⅲ~Ⅳ期,男37例,女27例,年龄53~83岁,平均(69.21±3.63)岁。创面面积(72.51±12.62)cm2,创面部位躯干38例,四肢26例。纳入标准:符合压疮Ⅲ~Ⅳ期诊断标准合并感染者,预计治疗时间>1周,配合治疗患者,患者病历资料者。排除标准:其他器官重大疾病或糖尿病、患有皮肤病影响皮肤观察的患者,对使用的抗菌素过敏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创面部位及面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传统清创处理,用 0.5% 聚维酮碘由内向外回旋式清洁创面,尽量清除坏死组织,抗菌敷料覆盖创面,填塞潜行或窦道,根据创面的干燥情况决定换药次数,直至创面愈合。(2)研究组,对患者实施麻醉后0.9%氯化钠溶液清洗创口,彻底清除并修整坏死及变形的皮肤及组织,根据量取的创面位置、大小、性质选取腹壁浅血管供应的带蒂皮瓣进行手术,电凝止血,打包加压缝合包扎。缝合完毕后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取皮区,修复术后2周断蒂。术后抗感染治疗。

1.3 判定标准

压疮诊断标准[4]:Ⅰ期受压部位表现为皮肤完整,与周围界限清晰,出现红、肿、热、麻木等,不能很快恢复正常;Ⅱ期部分表皮受损,有些出现炎性反应扩散可达真皮,皮肤呈紫红色,出现擦破、水疱,皮下可产生硬结;Ⅲ期局部浅层皮肤坏死,表皮水疱破溃,形成溃疡,创面有黄色渗出物或脓液覆盖,基底可呈苍白色或肉芽水肿;Ⅳ期全层组织缺失,感染扩展,范围可深达肌肉、甚至骨质,伤口床的某些部位有腐肉存在,伴有恶臭,渗出脓性分泌物,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外露,可形成骨髓炎或骨膜炎。

1.4 评估标准

疗效判定[3],痊愈:压疮创面愈合率100%,结痂成熟脱落;显效:压疮创面愈合率≥70%;有效:压疮创面愈合率≥30%;无效:压疮创面无变化甚至加重,创面愈合率 <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一条10 cm的横线代表疼痛的程度,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抽取患者空腹肘正中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记录两组患者压疮的面积、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等。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5.63%低于研究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换药次数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L-8、TNF-α、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L-8、TNF-α、PCT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s)

IL-8(ng/ml) TNF-α(ng/L) PCT(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2) 143.76±22.56 64.53±10.25 41.86±5.74 32.46±4.02 4.37±0.74 3.37±1.25研究组(n=32) 139.74±23.19 28.78±9.28 41.93±5.81 23.69±4.27 4.26±0.83 2.15±1.59 t值 0.703 14.626 0.048 8.459 0.560 3.412 P值 0.487 <0.050 0.962 <0.050 0.578 0.002

2.4 两组压疮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面积缩小率、总深度缩小率及总体积缩小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映。

3 讨论

感染性压疮患者由于活动障碍、合并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营养不良和长期卧床等,皮肤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修复能力降低,持续性的缺血、缺氧易导致皮肤和(或)皮下软组织损伤,皮肤破溃甚至深达肌肉、骨骼,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延长住院时间[6-7]。目前感染性压疮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传统换药,负压封闭引流及紫外线光照等。但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患者治疗时间长,也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皮瓣由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含肌肉丰富,血液循环好,抗感染能力强。在使用皮瓣修复的过程中,及时且彻底的清创可加速上皮组织的再生速度,使创伤面更快的愈合。带蒂转移皮瓣修复研究显示,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与常规清创相比清创过程更彻底,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其创面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8]。

表4 两组压疮改善情况比较 (%,±s)

总面积缩小率 总深度缩小率 总体积缩小率对照组(n=32) 31.27±4.58 26.36±4.57 53.16±8.95研究组(n=32) 74.35±5.42 62.14±5.38 89.37±11.22 t值 34.343 28.673 14.236 P值 <0.05 <0.05 <0.05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所移植皮瓣均成功存活,治疗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患者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带蒂皮瓣修复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缺血缺氧状态,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代谢,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促进局部渗出物吸收,避免感染加重,利于消炎和组织再生。皮瓣切取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皮瓣成活率高,术后有较好的舒适感,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9]。王永富等[10]研究显示,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感染,效果良好,抗感染能力强,从而减少抗生素用量和时间。魏人前等[11]等研究显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断裂跟腱术后感染伴皮肤缺损,为组织提供了良好的覆盖,疗效肯定,感染很快得到控制,相对缩短了治疗时间。

研究显示,压疮创面发生感染后,IL-8、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2]。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L-8、TNF-α、PCT低于对照组患者,表明血管蒂转移皮瓣治疗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助于坏死组织的清除和感染的控制。张成锋等[13]研究发现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小创面感染,临床效果显著,术后炎性反应轻,感染发生率低。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压疮总面积缩小率、总深度缩小率及总体积缩小率均大于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换药次数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表明血管蒂转移皮瓣治疗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解决创面覆盖问题,有效提高压疮伤口缩小率,减少治疗次数,降低患者痛苦,节省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同时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带蒂皮瓣修复技术可减少换药的次数,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及患者的痛苦,也相应减少了抗生素的用量,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缩短了治疗周期,降低住院费用[14],与本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血管蒂转移皮瓣治疗感染性压疮疗效确切,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舒适度,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治疗疗程,减轻患者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压疮感染性皮瓣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思考心电图之177》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