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编辑人才能力及培养策略探析

2019-07-23 01:51王玉晓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编辑能力数字化时代管理机制

王玉晓

摘  要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迅猛发展,文化信息传播的功能不断延伸和扩展,文化产品的传播途径和传播载体同样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文章从数字化时代编辑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当前编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数字化时代编辑人才的培养策略三个方面探讨如何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编辑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编辑能力;工匠精神;管理机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0-0120-03

随着数字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出版产业中的广泛运用,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信息化、产品形态多媒体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的工作特征越来越显著,“随着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文化信息传播的功能在延伸和扩展,而且文化产品的传播途径和传播载体也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1]本文就数字化时代编辑应具备什么能力和素质、当前编辑人才培养存在何种问题、如何创新数字化时代编辑人才的培养策略谈一点看法。

1  数字化时代编辑应具备的能力

1.1  良好的技术应用能力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和新媒体技术是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手段,编辑人员在信息收集、选题策划、加工制作、宣传营销过程中,离开新媒体数字技术可说是寸步难行,具备良好的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是数字化时代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编辑人员不仅要能够熟练操作运用互联网技术、电子文档处理技术、多媒体加工技术、数据库技术、检索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也要能够进行数字化内容的策划创意、编辑加工和数字化出版系统的研发维护及集成使用,积极推动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1.2  突出的资源整合能力

数字化时代读者的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快速上升,这就要求编辑人员树立互联网思维和跨界的意识,具备突出的资源整合能力,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数字时代的市场走向,并能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将单一的图书内容针对各种不同的媒体特性编辑相适应的内容,整合为全新的可多媒体输出的图书内容,或者能够快速有效地对现有的不同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再用,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新的产品,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增值服务,使内容资源发挥出最大价值。

1.3  更强的内容把关能力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和新媒体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同时并存,正面信息与低俗信息泥沙并下,各种不良社会思潮迅速传播,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更为迅猛,内容把关难度大大增加,对编辑人员的政治鉴别和信息选择构成了严峻挑战。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具备更强的政治敏感性和导向把关能力,能够有效将各种格调不高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的错误信息、思潮、观点拒于出版物之外,并能够通过出版物帮助读者和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定的捍卫者与传播者。

1.4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影响下,出版效率不断提高,工作节奏大大加快,這就要求编辑人员努力克服浮躁情绪,坚守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对文化的敬畏感,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弘扬出版人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在出版物的编辑过程中,深耕细作,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坚持出精品优品,杜绝只赶进度不顾质量的做法,决不让品质低劣、错误百出的出版物在自己的手中流传出去,全力维护出版单位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

2  当前编辑能力素质提升面临的问题

2.1  传统思维阻碍了编辑新媒体能力的提升

很多编辑习惯于传统的策划、编辑、制作方式,满足于现有的传统编辑知识和技能,对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作用认识不足,即使需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也认为那是专业人员的事,和编辑具体工作无关,缺少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即使编辑能够掌握较为基础的电脑、网络和社交媒体技术,但很多数字化技术、新媒体技术专业性较强,不易掌握,令传统编辑望而却步。

2.2  出版单位的新媒体编辑人才机制有待完善

不少出版单位对数字化浪潮对于出版业的冲击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没能积极向编辑人员灌输数字技术改变出版形态的先进出版理念,仍是按照传统方式管理编辑队伍,在激励考核方面以发稿数量、出版图书数量和利润指标作为标准,对编辑人员运用新技术创新编辑出版手段的尝试与实践重视不够。在教育培训方面,也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新媒体能力素质的培训机制,阻碍了编辑人员将传统编辑优势与最新的数字技术的有效结合。

2.3  高校现有培养模式不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

我国设置编辑出版专业的高校大多数在教育理念上还未突破传统出版教育范畴,仍旧以培养传统的编辑出版和发行人才为主要目标,“有些高校办学条件不成熟、学科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造成毕业生不能适应行业需求,导致高校专业培养处于尴尬境地。”[2]

不少高校都缺少具备教育、出版、数字技术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与管理、经济、营销等学科特别是与信息技术学科的紧密融合,一些高校甚至还未开设计多媒体、新媒体应用技术方面的课程,导致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不会应用新媒体技术,无法适应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发展,也就难以培养能适应图书、报刊、电子音像、网络传媒的综合型编辑出版人才。

3  数字化时代的编辑人才培养策略

3.1  引导编辑人员提升自身能力

数字化时代“编辑要对海量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和再创作,为读者创造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信息,要求编辑由‘编者向‘创者转型。”[3]

要积极强化传统编辑人员的现代数字化出版意识,让编辑人员要深刻认识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广泛深入变革以及对于编辑能力的更高要求,引导他们积极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勇于打破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自觉融合到新媒介这种生态环境之中,努力做数字时代先进社会文化的推动者、实践者。

鼓励编辑人员加强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数字化时代的选题策划能力、稿件审读能力、编辑加工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认真分析研究数字化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加快由传统的“编者”向数字化的“创者”转型,积极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开展市场调研、读者定位、市场预测和选题策划工作,创新编辑出版流程,探索新的产品呈现方式,使自己成为全新的内容深度加工者,引领传统内容生产方式向全媒体融合出版方式转变。

3.2  完善新媒体环境下的编辑管理机制

出版单位要根据新媒体技术要求大力优化传统出版流程,尽可能为编辑人员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技术创造条件。

对编辑人员一些超前的选题策划、产品设计、资源整合理念和实践要给予肯定激励,对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产品并有良好业绩的编辑人员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薪酬福利等方面给予倾斜。要改变单纯以文字加工量、出版品种数及销售利润为主的考核办法,要把体现新的技术含量的编辑出版活动纳入绩效考核范围,积极营造鼓励创新、激发创意的浓厚氛围。

3.3  加大新媒體编辑技能培训力度

出版单位要高度重视编辑新媒体运用能力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针对新媒体编辑工作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采取短时强化培训和长期制度化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创新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切实提高培训效果,真正实现编辑人员知识技能、开发应用、产品延伸能力的快速提升。

要把好培训教师的质量关,尤其要聘请一些具有丰富数字编辑出版实践经验的专家,加强数字化编辑知识的传授。要建立严格的培训效果评估制度,避免培训工作形式化。

要创造机会让编辑人员积极参与新媒体开发运用的社会实践,加强与业内领军人物的交流,使编辑人员切实感受到时代的变化,开阔视野,增强能力。

3.4  提升编辑人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操守

编辑的策划职能、选择与优化职能和把关职能,在数字出版时代不仅没有过时,相反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4]。加强编辑人员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教育,对于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编辑出版工作至关重要。要将提升编辑人员的政治素养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强化编辑人员将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作为神圣与崇高的政治使命,坚持正确的文化传播方向,增强导向意识、责任意识,切实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理论观点、理论前沿、理论动态、理论焦点,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不在纷繁复杂的思潮中迷失方向。要引导编辑人员克服数字化时代普遍存在的浮躁情绪,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坚守道德底线,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以一丝不苟,严谨执着的态度,树立和弘扬精编细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5  提升高校新媒体时代编辑人才培养水平

“数字出版是综合性高科技产业,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应该作为编辑出版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出发点。”[5]面对数字化时代对编辑能力的新要求,高等院校需要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提升编辑人员的跨专业选题策划能力以及对出版产品的全媒体转化与管理能力作为重要培养目标。高校要在充分汲取传统培养方式优势的基础上,结合编辑出版行业的现实状况,根据市场的需求,抓住数字化的科技制高点,积极构建数字化编辑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强学生数字化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要积极延伸培养手段,建立开放式的培训组织机构,采用远程教育的方式促进编辑人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高校要积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要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知识结构与理念,努力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体系,鼓励教师参与出版企业实践,了解业内最新实践要求。要摒弃以资历和职称为条件的聘任标准,有计划地引进一批既熟悉出版单位岗位需求,又具备良好的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师人才,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编辑队伍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当今,数字化潮流不可逆转,新媒体时代呼唤复合型的高端编辑人才。只有编辑人员创新编辑理念、勇于融入全媒体、新技术实践,出版单位和高等院校积极创新编辑人才培养方式,多方合力才能培养造就一支既有传统编辑功底又有新技术创新能力的编辑队伍,为我国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立.从“大编辑”理念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趋向[J].现代出版,2012(9):67-68.

[2]申玲玲,闫伟华.出版转型背景下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编辑,2016(1):83-86.

[3]袁超,唐乘花.出版转型背景下“一体两翼”编辑人才探析[J].出版参考,2014(10):30-31.

[4]吴燕.数字出版时代编辑职能的变与不变[J].中国出版,2011(5):29-32.

[5]刘俊敏.全球化数字化背景下的编辑出版人才培养[J].中国出版,2007(6):44-46.

猜你喜欢
编辑能力数字化时代管理机制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能力的提升探讨
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探讨
数字化时代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数字化时代二次文献的应用及开发探究
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发展路径
谈大数据时代编辑能力的重构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论期刊品牌建设与编辑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