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斯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进行测定可以诊断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结合钙调激素于骨代谢生化的相关指标可有效反映出患者的骨质状况[1]。本文基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与钙调激素的关系进行讨论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病例资料 在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68例为本次试验对象作为试验组,男性31例,女性37例,年龄在40岁-73岁之间,平均为(55.73±5.27)岁,患者均对本次试验目的清楚并同意签字,本次试验经伦理委员会同意并批准。另选取6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男性30例,女性38例,年龄在41岁-74岁之间,平均为(54.47±5.13)岁,两组之间在性别与年龄的比较上无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
1.2 测定方法 由专业人士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对所有接受检查的对象于清晨七点前进行空腹肘部静脉血的抽取,共抽取2 mL,并取患者24 h尿,利用自动分析仪对受检者的血磷、血钙、血镁、24 h尿钙与ALP进行测定,尿钙单位为mg/24 h,血磷、血钙与血镁单位为mmol/L,ALP单位为U/L;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受检者的25(OH)D3进行测定,单位为nmol/L;利用放射免疫法对受检者的PTH进行测定,单位为pmol/L;利用X线骨密度仪对受检者全髋与股骨颈处的骨密度进行测定[2]。
1.3 统计学意义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骨代谢生化指标以及钙调激素的对比(Mean±SD)
2.1 两组全髋与股骨颈骨密度的对比 全髋骨密度与股骨颈骨密度比较,试验组(0.844±0.109)g/cm、(0.853±0.139)g/cm均较参照组(0.933±0.141)g/cm、(0.949±0.185)g/cm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4、2.380,P<0.05)。
2.2 两组骨代谢生化指标以及钙调激素的对比 试验组的PTH、25(OH)D3、血磷、血钙与血镁指标均较之参照组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由于当今社会背景下人们的饮食习惯与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患有代谢性疾病的人数也随之逐年的上升,影响着患者的生活[3]。2型糖尿病可严重损害患者的脏器,病发症重,致残率极高,且伴有致死的风险,有学者[4,5]称该疾病可造成患者骨代谢紊乱,最终引发骨质疏松,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全髋与股骨颈的骨密度值比参照组有明显的降低(P<0.05),这与范秀容[1]所报道的结果具有一致性。有报道曾指出25(OH)D3在一定程度上与骨密度值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25(OH)D3的临床表现与骨密度有关[6]。本次试验组中的25(OH)D3比参照组有明显的降低,与以上研究报道的结果相符合,试验组的PTH指标较高,郭丽婷等[2]曾指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一定量的维生素D制剂,可逐渐使PTH指标得以恢复,减少骨密度的降低。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25(OH)D3指标较低的患者可适量补充维生素D制剂,有利于控制骨密度的降低,促进骨骼代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