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啸
(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温岭 317500)
无症状心肌缺血,也称无痛性心肌缺血或者隐匿性心肌缺血(SMI),是指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例如,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是,缺乏胸痛或者是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因此,早期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为了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选择2018年2月-2019年5月内收治的13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在将结果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5月间行冠心病治疗的138例老年患者作为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9例。所有病例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排除肥厚型心肌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排除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患者,排除耳聋哑巴、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28例,最小60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70.25±3.48)岁。研究组男性39例,女性30例,最小60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9.03±4.5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通过数据分析显示并无明显差异(P>0.05),可分组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具体如下:安静状态下,指导患者平卧,安抚病人情绪,避免药物对检查造成影响。选用DMS 300-BTT02型心电图,连续记录,为了确保基线平整及图像清晰,速度控制25 mm/s左右。T波>导联R波10%前提下,ST段下降>0.05 mV,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
研究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具体如下:记录病人全天心电图变化,分析图像,避免体位对检查造成影响及干扰。(1)ST段下降标准:①J点80 ms水平型或者下垂型压低>1 mm,2次心肌缺血间隔1 mm;②ST段移位超过1 min,在此期间,发作2次心肌缺血,每次间隔超过1 min。(2)心电图运动试验:①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②运动中或者运动后ST段压低超过0.1 mV;③运动中血压明显降低,上述3个指标符合任意一项便可确诊为阳性。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率(%)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结果 研究组69例患者47例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68.11%(47/69),对照组69例患者中31例检查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44.92%(31/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观察分析心率失常诊断情况
2.2 心率失常诊断情况 除了房性传导阻滞外,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心率失常其他方面的检出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40岁-70岁发病率较高,且男性高于女性,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降低生活质量。无症状心肌缺血存在于各类冠心病中,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40%可能猝死,埋下安全隐患[2]。因此,早期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但是,该方法属于有创诊断方式,对病人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损害,重复性差,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电图检查被广泛用于临床,其中包括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在心率失常诊断方面也优于对照组。可见,相比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作用更显著,值得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