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万仓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RICU,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持续气流阻塞、气流受限为特点的慢性气道炎症反应综合征,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最终可进展为呼吸衰竭或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近年来研究发现,较大部分COPD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伴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异常[2]。且研究发现,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应答在COPD病程中有重要作用[3]。调节性T细胞(Treg)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两者平衡是维持机体免疫耐受,抑制自身免疫应答的条件,而毒性颗粒、气体等持续刺激支气管上皮,导致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聚集,进一步激活免疫反应,引起炎症损伤及异常免疫修复,造成气道重塑,引起不可逆气流受限[4]。乌司他丁为广谱蛋白酶抑哮喘制剂,属人类内源性抑炎物质,抑酶谱广,可抑制自由基及多种炎症介质释放,早期已被证实可减轻COPD患者气道炎症浸润[5]。但乌司他丁对COPD患者免疫调节作用少见报道。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42例COPD合并免疫功能降低患者展开分析,探讨乌司他丁对患者Treg、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报道如下: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42例COPD合并免疫功能降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中COPD诊断标准[6],且处于稳定期;外周血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值,伴免疫功能降低;伴气流受限;入组近3个月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干预;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呼吸困难者;急性呼吸衰竭者;支气管哮喘者;过敏性鼻炎者;意识模糊或昏迷者;需行机械通气者;心肝肾器质性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脑血管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免疫缺陷性疾病者;合并全身恶性肿瘤者;合并急慢性感染者;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治疗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对研究用药过敏者。其中男81例,女61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7.1±10.3)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3.6±1.5)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男39例,女32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8.3±9.9)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3.5±1.6)年。观察组男42例,女29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7.9±10.2)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3.8±1.6)年。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给予COPD基础对症处理,参照COPD诊治指南[7],予常规吸氧、化痰止咳、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改善通气、解痉等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乌司他丁(商品名:天普洛安,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33)治疗,1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ivgtt,bid,两组疗程均为2周。
①疗效观察。两组均于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参照文献[8]制定评价标准,即显效:咳嗽、咳痰、憋喘等症状及体征消失,肺功能基本正常,可从事轻体力劳动;有效:静息状态无憋喘,咳痰、咳嗽等体征改善,肺功能趋向正常;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肺功能无变化或恶化。
②肺功能监测。治疗前、治疗2周均采用Vmax229型肺功能仪(美国森迪斯公司)监测患者肺功能的变化,记录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③Treg、Th17细胞水平测定。治疗前、治疗2周均留取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FACS 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测定Treg细胞、Th17细胞水平,试剂为别藻蓝素(APC)标记的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人CD4单克隆抗体,藻红蛋白(PE)标记的抗人CD25单克隆抗体,PE标记的抗人白介素-17A(IL-17A)单克隆抗体(均购自美国BD公司),数据分析采用Cell quest软件及FCX Express 4软件,并计算Th17/Treg比值。④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治疗4周均留取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试剂盒均购自美国R&D公司,均严格参照试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⑤安全性观察。监测两组治疗期间心肝肾肺功能的变化,统计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两组FEV1、FVC、FEV1/FVC较治疗前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治疗前,两组Treg细胞、Th17细胞水平及Th17/Tre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两组Th17细胞水平及Th17/Treg比值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reg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治疗前,两组IL-6、IL-10、IL-17、TGF-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两组IL-6、IL-17、TGF-β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reg细胞、Th17细胞水平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表5 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早期研究发现,机体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调节失衡是COPD发病的重要原因[9]。连玉菲等发现Th17、Treg介导的免疫失衡与COPD发病及进展有密切联系[10]。有害物质进入气道后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炎性细胞释放大量炎症因子,活化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因子,启动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免疫平衡破坏,引起免疫相关疾病。有临床研究发现,COP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呈绝对增加表现,而Treg细胞呈增加不足或减少表现[11]。其中Th17细胞通过分泌IL-6、IL-17等效应因子发挥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活化,募集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分泌多类炎症因子,介导炎症反应,促使中性粒细胞聚集于气道,引起气道反应,同时IL-17可通过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上调黏液表达基因MUC5B表达,导致气道黏液分泌失衡,引起COPD。而Treg细胞为关键的免疫调节因子,可分泌IL-10、TGF-β等抗炎因子,维持机体免疫耐受,拮抗Th17细胞水平上升所介导的炎症反应[12]。Neukamm等研究发现,Treg细胞及其所分泌的效应因子可控制机体炎症反应,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13]。Th17/Treg细胞两者免疫平衡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有重要作用,而两者免疫平衡破坏则可导致机体内环境失衡,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发生。本研究发现,COPD患者伴免疫功能失衡,主要表现为Th17细胞水平上升,Treg细胞水平降低,Th17/Treg调节失衡,导致免疫相关细胞因子IL-6、IL-10、IL-17、TGF-β呈高表达,而IL-10呈低表达,与毛刚等[14]研究结论相符,提示免疫调节紊乱可能参与COPD发病过程。
乌司他丁为人尿液分离并纯化的广谱蛋白酶抑制剂,为内源性抑炎药物,抑酶谱较广,可减少氧自由基及多种炎症介质释放,改善机体微循环及组织灌注。Wang等[15]发现,乌司他丁可阻断炎症因子与白细胞效应联系,有明显抗休克、抗炎效应,在脓毒症患者救治中效果肯定。也有报道显示,乌司他丁可调控红细胞免疫,减少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病风险[16]。Sheng等[17]表示,急性肺损伤、COPD其病理均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而乌司他丁可下调C反应蛋白(CRP)、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减轻气道炎症浸润,改善氧合指数,减轻肺间质纤维化和肺泡弥散功能[18]。但乌司他丁对COPD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尚少见报道。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水平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为肺通气功能改善,Th17细胞水平降低,Treg细胞水平上升,Th17/Treg免疫平衡改善,免疫相关炎性因子表达降低,抗炎因子表达上升,分析原因可能为乌司他丁可高效抑制参与气道炎症反应的多种酶表达,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程度,避免炎症激活,阻止肺损伤进展,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此外,进行安全性监测发现,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加用乌司他丁治疗COPD伴免疫功能低下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乌司他丁治疗COPD合并免疫功能低下的疗效理想,可促进患者Th17/Treg细胞调节平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