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鑫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骨科 300181
髋部骨折一般是指股骨颈和股骨转子间的骨折,是临床老年人群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其发生率的高低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性,髋部骨折的致残率较高,严重限制了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同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1]。目前,手术治疗是髋部骨折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关报道表明,患者术后配合必要的康复训练对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2]。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骨科专科护理干预并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66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X线片、MRI等检查确诊,年龄55岁以上,均为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低于55岁,合并其他骨折,严重性疾病,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精神疾病及临床依从性较差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纳入的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4.52±6.35)岁;骨折至就诊时间12h~3d,平均时间(1.11±0.23)d。观察组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4.22±6.16)岁;骨折至就诊时间10h~3d,平均时间(1.04±0.22)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至就诊时间等临床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临床对症治疗,对照组采取骨折健康知识教育、日常生活及饮食护理、功能康复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以上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骨科专科护理,包括功能康复锻炼及合理饮食干预等,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干预:由于各方面原因,骨折患者普遍存在心理上的恐惧与焦虑,尤其在老年骨折患者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必要的心理干预变得尤其重要,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耐心沟通、交谈,了解患者及家属内心诉求后通过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缓解其不良情绪,同时告知患者通过治疗、康复锻炼等措施,患者骨折是可得到痊愈的,进而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2)功能康复锻炼:术后第1日鼓励患者进行小腿、踝部、股四头肌及腓肠肌等自主收缩活动,4~5次/d,20min/次;术后第3日开始可进行膝关节伸缩活动以预防关节僵硬、下肢水肿以及静脉血栓等不良症状的发生,3~4次/d,20min/次;术后1周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进行拄拐站立训练,辅助步行训练,以增强关节周围肌群力量,改善肢体功能,缩短康复时间,训练量以患者不疲劳为度或3~4次/d,20min/次,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直至患者功能恢复正常。对于行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术后1个月内应主要采取卧床肌力及关节活动训练,以防止过早负重造成骨断端发生移位,造成二次手术。(3)饮食计划:分为早、中、后三期,早期主要以桃仁粥、猪尾骨汤及消肿汤等活血行气、祛淤消肿膳食为主;中期可以猪蹄薏米汤、黄豆汤、山楂粥等促舒筋活络、接骨续筋饮食为主;后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尽量以红枣鸡汤等滋补肝肾、强壮筋骨饮食为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髋关节疼痛、畸形、活动度以及功能等指标,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恢复越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进行评分,该量表共包括10各项目,总评分为100分,其中低于40分为差,41~60分为中,61~80分为良,80分以上为优;焦虑抑郁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及抑郁(HAMD)量表进行评价,HAMA及HAMD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越严重。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含护理质量、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共3个大项共21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调查结果分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分别计分3、2、1分,总分为63分,其中,得分30分以下为不满意,31~55分为一般满意,56分及以上为满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髋关节、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护理干预前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HAMA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髋关节、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髋部骨折是临床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高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及日常生活质量。目前,手术治疗是对于髋部骨折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多数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3]。但相关报道显示,临床仍然有30%~50%的患者术后0.5~1年内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能得到良好的恢复,与骨折前差距较大[4]。对于髋部骨折患者而言,术后3个月内适当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可改善患者肌力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术后康复,促进髋部功能快速恢复的关键之一。一项针对影响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显示,除患者年龄、治疗方法外,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及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进程[5]。本文中,观察组采取髋部功能锻炼、饮食干预及相应康复运动后,患者Harris评分显著提高,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骨科专科功能康复锻炼及饮食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效果显著。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是反映患者生活质量的指标之一,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而言,由于术后长时间卧床、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是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专科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骨科专科康复锻炼及饮食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此外,由于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导致多数患者对髋部骨折后恢复过度担心,进而引起焦虑、恐慌、抑郁等不良心理,影响术后康复[6]。因此,本文在实施骨科专科护理干预之余,适当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本文结果中,观察组干预后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得到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骨科专科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患者对该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