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乾坤
河南省舞阳县人民医院 4624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基础为冠状动脉狭窄,且以斑块内出血、不稳定斑块纤维帽破裂及表面血小板聚集等为病理基础,多表现为突发心前区疼痛,且其症状变化和不稳定可对冠状动脉的不稳定进行反映[1]。若不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将加重病情发展,诱发急性冠脉事件或猝死。有关研究表明,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与血管炎症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TNF-α、hs-CRP等指标可反映血管病变程度,并监测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2]。丹参多酚酸盐具有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但有关其抗炎症反应的报道较为少见[3]。基于此,本文对我院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展开调查,旨在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炎症反应及心绞痛发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8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纳入观察,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9.87±9.87)岁,合并症:高血脂28例,糖尿病12例,高血压22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0.37±8.89)岁,合并症:高血脂26例,糖尿病15例,高血压21例。统计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文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满足《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4]中相关诊断标准;经冠状动脉CT、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确诊。排除标准:电解质紊乱或有出血倾向,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吸氧、卧床。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口服盐酸曲美他嗪、他汀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静脉持续泵入硝酸甘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等,并对合并高血脂、糖尿病及高血压者实施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248)治疗,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15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d。两组均治疗15d。
1.4 评价指标 (1)炎症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5d结束时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4ml,分别放于2个离心管中,离心处理(3 000r/min)10min,取上层血清待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水平,采用美国贝克曼SYNCHRO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2)心绞痛发作频率:记录1周内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并统计。(3)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2.1 炎症反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5d时TNF-α及hs-CRP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对比
2.2 心绞痛发作频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7d、14d心绞痛发作频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对比次/周)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处于心脏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与冠状动脉内的斑块发生破裂及血栓形成有关。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大剂量、长时间治疗,疗效将逐渐减弱,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脏器功能[5]。因此,选择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提高治疗效果尤为重要。
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的基础,其斑块以较薄的纤维帽为主要特点,内多含有炎性细胞,炎性因子浸润及血管压力、血流对斑块冲击等因素,将造成斑块破裂,加重病情发展,严重者将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TNF-α、hs-CRP有着重要作用,其中TNF-α可造成冠状动脉内皮功能不全,将产生多种炎症因子,加速血管内皮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而hs-CRP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反应蛋白,亦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6]。本文中,观察组治疗15d时炎症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可促进患者炎症反应减轻,控制病情发展。中医学认为,心绞痛属“胸痹”范畴,以阴阳亏虚及气血虚损为主要体现。丹参有活血祛淤、清心除烦之效,而丹参多酚酸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性多酚酸类物质,以丹参乙酸镁和其他丹参多酚酸盐类物质为主要活性成分,可抑制凝血,激活纤溶系统,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作用,实现对血栓形成的阻断作用。同时丹参多酚酸盐可扩张动脉血管及侧支血管,增加血流量,促进微循环改善,加之其具有较为显著的抗氧化损伤作用,有助于将氧自由基清除[7]。此外,其通过细胞钾通道开放,将阻断内皮细胞参与的炎性反应,进而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本文中,观察组治疗7d、14d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提示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安全性较好。分析其主要原因为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调节内皮细胞功能及脂质代谢等作用,可增加冠脉血流量,防护心肌组织,促使心肌缺血风险降低,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加之丹参多酚盐性质温和,以补益和调养为主,故其治疗安全性较好[8]。
综上所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丹参多酚盐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减少心绞痛发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