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蛋白、甲胎蛋白表达情况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9-07-22 01:52崔中锋
西南军医 2019年4期
关键词:癌栓门脉原发性

崔中锋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步骤过程[1]。早期临床病症较为隐匿,晚期的治疗效果较差,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临床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铁蛋白(Ferritin,FER)含量高于健康者,且FER与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具有密切联系。FER是肝癌的重要血清标志物;AFP是肝癌诊断的高特异性指标,两种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2]。本文旨在分析FER、AFP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分别对我院89例肝癌患者、90例肝硬化患者与9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FER、AFP水平检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9例(肝癌组),同时选取肝硬化患者90例(肝硬化组),健康志愿者90例(健康组)作为对照,三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标准:(1)原发性肝癌及肝硬化均经病理学确诊;(2)均为初次治疗,入选前未进行治疗;(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

表1 各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空腹状态下抽取5mL外周静脉血,以00r/min进行5min离心,分离血清保存至-20℃待检。采用Cobas e 601电化学发光检测血清AFP、FER水平,试剂。结果判断标准:AFP>20ng/mL为阳性,FER>300ng/mL为阳性。

2 结 果

2.1 各组AFP、FER水平比较 肝癌组AFP和FER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组(P<0.05);肝硬化组AFP和FER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见表2。

表2 各组AFP、FER水平比较

2.2 ROC曲线分析 AFP和FER判断原发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和0.713,(P<0.05),AFP截断值为195.19ng/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02%和90.28%,FER为258.43g/L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11%和84.29%。将AFP和Fer检测值作为自变量,是否为肝癌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LogitP=-6.822+0.012X1+0.015X2,其中X1和X2代表AFP和FER,最终得到联合诊断肝癌的预测概率(PRE_1),联合诊断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P<0.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2%和84.55%。见图1。

图1 ROC曲线图

2.3 AFP、FER水平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特征关系 肿瘤多发、有门脉癌栓患者AFP明显高于肿瘤单发、无门脉癌栓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年龄、HBsAg、Child-Pugh和肿瘤大小患者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FER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HBsAg、Child-Pugh、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和门脉癌栓无明显关系(P> 0.05),见表4。

表3 AFP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

表4 Fer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

3 讨 论

肝癌作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侵袭性强等特征,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4]。肝癌患者早期症状与体征不典型,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因此,早期诊断、治疗更为重要。寻找一种特异性检测指标,准确预测、诊断肝癌的转移、复发,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5-6]。早期诊断肝癌主要依靠B超、CT影像学检查,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确诊[7]。肿瘤标志物作为一种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物质,主要通过在机体内异常存在或量的变化提示肿瘤的良恶性,有助于临床了解肿瘤的细胞分化、组织发生,对肿瘤诊断、分类、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8-9]。

AFP是一种血清单链糖蛋白,主要由胎儿早期发育的卵黄囊与肝脏分泌,在健康成年人血液中的含量较低,当肝癌发生时,肿瘤会激活AFP合成基因,提升血清AFP水平,且水平变化与肝癌的分化程度、病情严重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0-11]。FER是一种高分子的铁结合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临床发现一些恶性肿瘤会合成、分泌大量FER,使得患者机体内血清FER浓度增高,因此,常将血清FER作为判断恶性肿瘤的辅助标志物[12]。当患者肝脏功能异常时,降低了FER的储存量,肝细胞损伤减慢了FER的转移速度,对铁蛋白的摄取与清除受限,使得FER沉积;肝癌细胞合成FER异构体增多,增加了释放FER的速度[13-14]。本研究中三组患者AFP、FER水平比较结果为,肝癌组>肝硬化组>健康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佐证了上述分析,同时也提示AFP、参与了肝癌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其水平变化与患者肝损伤功能具有联系。

在临床中,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同时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好的特征,临床采用ROC曲线,将血清检测指标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以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判断其对肝癌的识别能力[15]。本研究根据ROC曲线分析得出,AFP和FER判断原发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和0.713,,AFP截断值为195.19ng/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02%和90.28%,FER为258.43g/L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11%和84.29%,这说明FER、AFP对肝癌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但单指标检测受其敏感性、特异性限制,易于出现误诊、漏诊。为此联合FER、AFP进行检测,并ERER为进一步明确AFP、FER蛋白在肝癌中的相关性,本文分析两种指标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FER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HBsAg、Child-Pugh、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和门脉癌栓无明显关系(P>0.05),但肿瘤多发、有门脉癌栓患者AFP明显高于肿瘤单发、无门脉癌栓患者(P<0.05),这说明AFP不仅仅参与了肝癌的发病过程,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同时还能提示患者的肿瘤数目、门脉癌栓等肿瘤特征,利于临床医师掌握患者病情,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应用。

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不仅仅分别检测FER、AFP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水平,同时还进一步分析AFP、FER水平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突出两种肿瘤标志物在肝癌中的显著诊断价值。但本文因样本量有限,其结果缺乏客观性,有待于加大样本以前瞻性进行深入探究。

综上所述,FER和AFP在原发性肝癌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中AFP与患者肿瘤数目、门脉癌栓有一定关系。

猜你喜欢
癌栓门脉原发性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18F-FDG PET/CT预测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侵及下腔静脉壁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合并门静脉左支与右支癌栓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研究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探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特利加压素联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型上消化道出血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