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控制研究

2019-07-19 04:14尚旎
财讯 2019年18期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

摘 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各界人士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角度上,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忽略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企业为确保利益相关者利益不受损害,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的管控。本文将从分析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的现状着手,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对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的控制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风险;内部控制

一、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1)企业社会责任风险地域性分析

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推行最初是受到上世纪90年代全球化浪潮的影响,跨国公司率先在我国提出在管理中应当考虑企业社会责任风险,而后逐渐由发达地区向内陆地区波及,最后实现全国的大力提倡与推进。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一些在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公司或机构,我国已逐渐成为全球资本和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这也促进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进一步开展与落实。

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是珠江和长江三角洲的社会责任问题较为严重。近几年欧美市场的出口率已经超过40%,而欧美市场正是大力推行建立健全的社会责任风险管控体系的主要区域,自然带动更多东南沿海省份率先加入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动中来。然而,从我国目前的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效果来看,跨国公司带给我国的影响仍然存在地区差异所带来的局限性。我国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实施以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的过程中,仍然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管理体系。

(2)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总体性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不断完善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仍面临着许多严重而紧迫的社会问题。比如:财富分配不均、资源利用过度、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等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的背后,是对中国企业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的呼吁。 近年来,我国各大行业也都在为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做出自己的努力。煤炭行业一直是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者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在中国神华能源股份公司等23家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多家企业在实现绿色发展方面成果显著:中国神华在各板块业务稳步发展,全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0.8%的同时,超低排放机组达79台,占总量的82.4%;中煤集团在2017年退出产能1210万吨,占中央企业煤炭去产能总任务的一半;内蒙古伊泰集团在2017年主动淘汰落后产能330万吨。

但是,我们仍然要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仍存在许多阻碍。大量的中小企业本身实力薄弱、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仍不成熟以及企业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履责主体,市场中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奖惩机制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途要走。

(3)国内企业对社会责任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认识现状

根据《财富》(中文版)2016年对企业在设计企业战略的过程中认为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调查,其中有83%的企业认为消费者是最重要的战略驱动力量。该研究表明,在大部分企业眼中消费者依然是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加快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利益相关者,这也就正向说明消费者将成为推动企业实现社会责任良好履行的重要力量。企业日后在制定战略方针时也会更多考虑社会公众也就是消费者的权益,更好地承担其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

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历程中,企业对待社会责任的态度基本可以分为抗拒、规避、积极应对和可持续发展四个阶段。根据当前我国的发展情况,大部分企业仍处于由规避阶段向积极应对阶段过渡的时期。当然,已有部分企业已处于积极应对的阶段,但仍有许多企业仍需努力。

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

(1)企业社会责任的控制环境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管控体系的基础就是构建良好的控制环境,在此基础上,企业还需要创建正面积极的社会责任履责氛围和意识,将社会责任全面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企业的内部环境体系主要由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以及内部审计共同构成。企业的治理结构要求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以及治理层明确各自的分工,并设立独立的社会责任部门。企业文化要求管理层、治理层掌握社会责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当培养员工的企业社会责任感。企业还应当积极构建相关人力资源政策,在各部门之间明确社会责任履行的奖惩制度并鼓励全员参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控制主要集中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对生态环境负责这两大方面,通过在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中渗透环境保护的全局观念,保证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控制外部环境风险。总的来说,企业各个部门都应当明确其责任范围,以相互制衡为原则,形成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关系,建立利于社会责任履行的控制环境。

(2)企业社会责任风险识别与评估

企业在实施风险评估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再对风险控制体系进行完善,确定具体的评估事件与方法等。在评估的过程中,企业可以运用如环境分析法、生产流程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现场勘查法等一系列系统科学的方法,识别企业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进而降低企业损失。企业在识别社会责任的外部风险时,应当重点从环境因素、社会因素、法律因素以及经济因素入手,分析宏观的经济环境、社会整体风险导向、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向,以此明确这几类因素对企业风险评估实施的过程及可持续性的影响力度大小,力求做到对外部风险造成的影响进行实时控制;在识别并评估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风险时,应考虑企业组织架构的设置原理、企业文化在企业高层与员工之间的渗透情况、人力资源政策的创新内容等内部因素是否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3)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控制活动

在实施控制活动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采取预防性控制与发生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在传统风险控制体系中融合企业社会责任风险因素,以达到对企业风险更全面、更细致地进行控制。企业可以从治理层、管理层以及业务层三个不同的控制主体和角度出发,通过不同角度的剖析对社会责任风险进行预防与控制。从治理层的角度出发,企业治理层作为企业内部利益的最终获益者,在制定战略及整体规划目标时,应当从源头上对社会责任风险进行把控,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从管理层的角度出发,企業应当秉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授权审批、预算管控以及绩效考评等原则,明确各员工与专家之间的工作分配。从业务层面出发,企业应当将社会责任分配至每个部门,细化到每位员工的职责中,真正做到对企业社会责任风险实施有效控制。

(4)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深入了解和满足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最有效的途径,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一环,对于企业内部上下级员工和外部消费者了解企业规范化管理和业务流程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方面,企业从外部获取的信息可能包含与客户、供应商的交流,参加行业内与社会责任相关的研讨会等,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获取内外部信息;沟通方面,企业应当与内部各控制层次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均建立及时、对称、动态的信息交流机制,这种交流应当是企业与沟通者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企业还应当定期对市场及消费者消费习惯进行调查研究,保证不与宏观经济环境和整體消费观念脱节。

(5)企业社会责任内部监督与评价

企业应当在对社会责任风险控制机制实施持续监督、及时评价的前提保证下,对个别存在的特别风险进行重点预防与控制,以保证企业的社会责任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最佳的运行效果。企业在实际执行相关监督评价的事项时,可以加派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员工,成立社会责任监督小组,定期和不定期获取各部门执行结果的反馈,依照上级管理人员制定的相关标准,对各业务部门提出意见并做出相应整改。在整个流程均完成的情况下,企业应定期查看社会责任监督小组出具的评价报告,根据具体执行情况对战略目标及管理办法做出相应调整。

三、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控制的保障措施

企业社会责任是每个企业都应当承担的相应义务,故企业社会责任风险也是客观存在且无法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只有通过各项有效的防控措施,尽可能将企业社会责任风险降到最低。本文将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对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的控制提供合理的保障措施。

(1)政府层面

近年来,由于我国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制度尚不完善,政府相关部门权责划分模糊不清等问题,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事件频发。政府作为调控宏观发展的主体,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在社会范围内宣传与提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政府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应当引导企业树立重视社会责任履行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观念,加强企业相关内部制度制定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管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紧接着,政府应当逐步完善社会责任相关法律法规条款的制定,出台一套完整的、应对企业面临各种问题和风险的管理办法和奖惩措施,对企业作出规定并制定行业标准,净化社会责任履责环境。最后,政府应当成立相关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责情况进行追踪调查与监督,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为企业营造更加健康的经营氛围和法律环境。

(2)企业层面

企业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应当“从上到下”,“由内而外”地建立具有企业自身特色与文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从企业治理层、管理层以及业务层面进行考量,建立更完善、更精准、更系统化的内部控制机制及体系。在建立相关控制体系的基础上,为保证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应当将作为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股东、管理者以及员工也纳入企业内部控制的架构之中,在充分考虑三方权益的立场下,建立共同决策和相互监督机制。企业应当在建立自身的社会责任内部监督体系的同时,接受来自外部环境,如政府、债权人、消费者以及传媒从业者的监督与评价,在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同时,也应当符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和社会公众的期望。最后,企业应当根据上述过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发生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并向外界披露自身的社会责任报告。合理的的评价。

四、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种信息的不断透明化、公开化对企业的经营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与希望。社会处处存在风险隐患,企业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相应责任与风险,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战略方针与文化,设计并实施有效的,融合社会责任风险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社会责任从来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其作为企业战略目标和长远规划中的一部分,应当受到企业重视,与其它组成部分共同构建多元化的企业发展体系,为企业日后获取更长远的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助力,促进企业和社会共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伟,李炜毅.基于COSO ERM框架的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60-63.

[2]梁飞媛,李娇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风险认识和控制研究[J].经管空间,2011(7):12-14.

[3]王海兵,王冬冬.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基础理论研究[J].会计之友,2015(15):88-91.

[4]王海兵.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31(04):43-51.

[5]叶韶,邱玉兴.基于平衡记分卡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风险体系探析[J].商业经济,2016,(4).

[6]刘祖斌.论社会责任风险及其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8):9-11.

[7]王清刚,王宁灵.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研究——以××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TH油田安全生产管理为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6):57-62.

[8]曾晓凤.中国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及对策[J].现代企业,2018(02):32-33.

作者简介:尚旎(1996-),女,汉族,宁夏,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司法会计。

猜你喜欢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