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2019-07-19 04:14周倩
财讯 2019年18期
关键词:问题及对策商业银行

摘 要: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如何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制还不此次研究从信用风险管理概述入手,针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基于实际给予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予以提升,促使其获取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关于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比较晚,至今尚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上海自贸区建立,我国金融市场以实现全面开放,本国商业银行即将面对来自世界各国银行业巨头的挑战,尤其是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达成。我国商业银行必将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管理压力。如何促进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促进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确保国内银行业的持续平稳发展已成为我国银行体系发展的核心之一,加强对银行信用管理建设的探究早已刻不容缓。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1)银行业市场结构垄断性强,市场份额集中

在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占据垄断地位。截止2018年底,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都占银行业的50%左右,且资产的金融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在我国金融市场中扔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资产和负债的高度集中显示了我国银行业的高垄断性特点。

在此种市场结构下,大型商行的兴衰会直接受制于其贷款客户自身的管理水平、信用度高低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影响。一旦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降低,损失的概率增加,投资风险无法分散,投资政策固化等,就可能推动大型商行的信用风险的增加,进而威胁到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2)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呈上升趋势

中国银监会从2004年1月1日起将贷款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及损失类五种,开始全面实施贷款的五级分类制度,其中后三种总称为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指标是商行信用风险高低的重要测量指标,是指不良贷款额占总贷款额的比重。

几年前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出现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率稳步提高,商业银行经历了两次不良资产的剥离。近两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投机火热,地方债务、影子银行等问题愈演愈烈,货币供应偏紧,甚至出现了2013年6月“钱荒"现象;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资产额这些信用风险的核心监管指标都呈明显上升趋势,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下降。

(3)银行贷款集中度呈攀升态势

通过对成本收益分析以及资产质量等的考量,虽然国家一直提倡信贷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但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商业银行仍会将信贷资金集中投给国有大型客戶。垒大户现象在我国商行中十分明显,资金的分布非常不均。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差异明显。一方面,在行业选择上,商业银行长期信贷流向主要为包括国家基础设施行业、房产业、能源、交通、烟草、电力等垄断性行业。另一方面,在地区选择上,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大部分流向东部沿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过高的行业和区域贷款集中,会影响信用风险的分散。一旦行业或者地区出现经济危机势必导致银行贷款违约率提高,进而使得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也相应增加。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尚未形成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

首先,国内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信贷风险管控认知不足,一味追求业绩,不注重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这无疑给银行带来无形压力。另外,他们只着眼于短期盈利,忽视了未来商机。最后,信贷风险管控理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未在商业银行整个人才体系中全面施行,导致工作人员误入歧途。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风险管制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影响风险管控的效果。我国推行贷款风险分为五大类,但存在很大缺陷:1.主观性思维比较严重,贷款界限模糊,结果不一致;2.对资产质量恶化的预估能力较低;3.分类结果是粗线条分类;4.利用带块五级分类计提贷款准备不能遮盖银行的信用风险;5.五级分类不能区分借款人风险和债务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信用缓释方式单一不能够分散风险,各商业银行在抵质押率、后续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创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全国尚未实施统一风险要素调整规定,我国拍卖市场不完善,质押品处理难度高,银行不仅仅承担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更是作为担保人承担责任。

(3)外部监管存在的问题

当前,对银行监管主要的方式是现场检查,但主要是侧重合规检查,对风险监控不足,而且监管的手段方法落后,导致效能低下,失去了“防患未然”的作用。此外,非现场检查还不完善,尚未形成非现场监督体系,无法有效地发挥非现场监督作用。

监管部门监管存在滞后性。监管部门没有改变传统的监管理念,在实践中依然秉承着事后监管的理念。监管部门采取的监管方式缺乏主动性、超前性,同时目前仍未形成全面的监管体系,且监管部门现代化的监管方式很少,无法对商业银行进行全面、有效、及时的监管,对其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风险无法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1)培育商业银行优秀的风险管理文化

提高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在道德方面上提高员工的素质,让员工牢牢记住自己的执业准则;其次,提高员工在技能方面的素质,提高办理业务的水平,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不至于在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中被时代所淘汰。

推进信用风险管理的文化建议。商业银行应确定一个风险承担的范围,把这个范围传达给每一个工作人员,并且要做到是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树立牢固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防范价值观,认真学习合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该不断将信贷经营管理中的新理念、新工具等渗透到贷款前、贷款中和贷款后的各个环节,确保信贷人员自觉地将风险意识融入信贷业务的操作中。

(2)加快我国信用环境建设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加快信用环境及体制的建设。我国要加快对立法的完善速度,加大违约处罚力度,对信贷风险的预防进行有效的社会保障,从而建立和完善起属于适合中国国情的宏观信用管理体系以及社会征信体系;更好地共享信息资源,有利于对客户资信的检查和网络的传播系统的建立;向公众定期的公布信用黑名单,有助于帮助企业认识并重视信用关系,维护好良好的声誉。

完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建立信用数据库。要进一步加强对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的完善。同时,我们要要对企业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进而可以更好地利用模型来监管企业的信用风险,才能做出准确、恰当的分析,加大信息的披露力度,在企业之间也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沟通机制。

(3)改进监管模式监管当局

首先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监管,然后在此基础上,要强化对合规性的监管。由商业银行上报的数据推测评估其风险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而达到科学的管理商业银行的风险。从以前只注重合规性的管理上升到合规性、安全性管理并行的双轨管理模式,健全非现场监督体系,保持监督的及时性、有效性。

另外,监管从业人员要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为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监管提供有效的保障。其次,要有超前的监管理念,杜绝事后监管现象的发生,要有主动性、超前性,形成全面的监管体系,多元化现代监管方式。

四、結语

银行业是一个以信用为基础的高风险行业,它作为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和不断创新信用工具的机构,在一国的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是其成败兴衰的关键。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进入改革和发展的攻坚阶段,在这一关键时刻,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控制信用风险爆发可能造成的巨大危害,是保证其安全持续经营的重中之重。

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感,还需要有创新意识,有高瞻远瞩的能力,利用已经存在的资源去解决相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步伐。除此之外,还应借鉴西方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杨菡.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管理分析[J].西部金融,2012(6):32-33.

[2]刘涓.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8(22):67-68.

[3]肖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J].中国金融,2016(11):46-47.

[4]马景明,王杰,李湘,荆君超.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6(03):57-58.

[5]田华茂.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探讨[J].银行家,2015(04):26-29.

作者简介:周倩(1996—),女,汉族,重庆市云阳县人,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猜你喜欢
问题及对策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