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珊
摘 要:高中政治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教育部对政治教育的重视度逐渐提升,在整个过程中构建高效课堂,使其符合教学改革要求,在教学指导中,要求的是掌握实际需求。教师在整个阶段起到的是主导作用,教育理念的渗透很重要,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有效性是重要的目标。本次研究中以高中政治研究性课堂构建作为基础,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政治 高效课堂 课程改革
课程教学指导从中古至今重视度逐渐提升,是新知识获取和培养的关键,在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政治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要求具备共同的追求,以新课改作为基础,在当前背景下,要求注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重要,只有提升综合能力,才能保证各个技能得到发挥。因此在教学指导中保证教学过程的多样化,提升综合能力。
一、高中政治研究性课堂的基本特征
研究性课堂本身具备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一般元素和一般特征等,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研究性课堂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指导存在密切的联系,根据当前政治性教学指导要求等,必须明确实际特征,在双维基础上进行。以下对特征分析。
1.学生主体
研究性课堂中学习和研究是关键,学生在课堂学习的阶段,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其他活动中,及时给予学生帮助,使其能自觉参与到其中。
2.教学开放
高中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前提是收集各种资料,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由原有的封闭教学模式实现转变,以开放性为主。在课程教学指导中,要求从不同层面入手,做好课程构建工作。教师和学生是心理情感互动的开放和融合,教材知识和学生经验等由封闭到开放,课堂的学习阶段,教师可以共同参与,实现平等交流和互动,在活动内容上,学生在具体生活中,表现为各个学科之间的渗透和帮助等。教学和社会、生活和实践指导等很关键,要求走出学校,实施社会调查和实践,减少课本的限制。
3.双维合作
结合现有心理学研究报道,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的外塑结果,而是认知结构的一个调整,在架构的过程中,要求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反复协调和商议。在合作学习指导中,不单纯的实施个人意义的孤立建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通过分工、互助等方式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强化整体学习效果[1]。
4.实现探究教学
研究性课程教学本身影响因素多,在生成和再分析的阶段,进行集中化了解,必须彰显出高中政治研究性课堂和其他传统课堂的区别。在课程模式架构的阶段,从学生角度来看,进行意向调整,通过选择和重组等发现各种综合性活动,生成完好的体验过程。
二、高中政治研究性课堂的構建方式分析
在高中政治研究性课堂构建和生成的过程中,考虑到课程转变的类型和其他方面因素等,需要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实现整体进步。以下对高中政治研究性课堂的构建方式分析。
1.创建新型教学情境
政治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作为基础,根据生活概况和现有经验等情况,要求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现有的知识储备等,教师本身设立一个情景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在架构的过程中做好特点分析,根据被动教学模式需求,适当转变模式,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各种知识,提升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在教学前,提出部分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只有了解具体问题,才能提升积极性。在整个引导中,做好备课工作,教师在文化课创新的阶段,例如在《我国政府是人们的政府》教学中,政府的职能是管理和服务,政府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在引导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借鉴周围情况,以市政工程为例,在修路中,政府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对城市发展负责,将各项市政管理措施积极落实。在政治教育中,突出引导性关系,能实现高效课堂[2]。
2.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作为主体,重点落实在自主学习中。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很关键,在政治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内容进行指导,必要情况下开展其他教学类活动,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后能最大化提升现有学习水平。例如在消费观教学中,当前很多高中生存在错误的消费观,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学生的消费观,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改善。此类教学活动能让同学之间增加了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3.实现多媒体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在马克思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很多理论性的内容比较抽象,如果不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和乏味。因此在落实阶段通过网络多媒体方式进行指导,在当前教学阶段,实现资源的共享,结合超文本结构的电子教材和其他网络技术等,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融为一体,提升理论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政治教育者需要对当前政治概况有初步的了解,结合时政知识类内容和教材知识等进行引导。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自主探究途径和形式,在多媒体指导下实现内容综合,促进学生进步[3]。
结语
高中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是个全面的过程,结合其他类型的资料和研究性课程概况等,需要不断普及和落实,以新的教学模式为基础,合理创新和应用。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创建新型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实现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实现研究性课堂指导,整体优势明显,符合基本构建要求,提升高中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宽义.高中政治研究性课堂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8(28):197-198.
[2]姚文斌.新课改下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J].数码设计,2017,6(09):186-187.
[3]李海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才智,2016(2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