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占奇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本文以培养初中生的参与意识为切入点,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变得乐学、好学。
關键词:初中数学 参与意识 培养策略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习惯性地跟随教师,缺乏自主意识,久而久之,容易养成思维惰性,把自己置身于教学课堂的边缘。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对数学综合素养,还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在此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当前教学困境,有针对性地做出改革,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跃起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
要想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必须从转变自身角色入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翁。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放手不管,让学生自由学习,相反,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受业、解惑,还要扮演好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的角色,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彻底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适时介入,保证学生思路沿着预期的方向进行。另外,在课堂教学评价环节,教师也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新课程的学习。实践证明,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课堂导入,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不能随心而问,必须问得精、问得巧,达到点拨学生思维的效果。除了问题导入外,实践操作活动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的思想,这一思想表明了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中学学生的教学思维比较弱,不能有效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手脑结合,借助感性认识有效理解理性知识,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鼓励学生分组交流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被大力推广的现代教学方式,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得到应有的提升。为确保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参与、全面参与,教师必须把握好两个要点:一是遵循激励性原则。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讨论结果中的“闪光点”,适当地进行鼓励和表扬,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不是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二是体现问题的层次性。教师可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进而全面掌握知识点。这样也能够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有所想、有所答,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的重要阶段,但教材上的数学知识太抽象,学生很容易产生倦怠感和畏惧感。教师可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排除畏难情绪和紧张心理,也可以采用以情导学和以景导学两种方式。以景导学,即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建立初中数学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常言道:“亲其师,也,能信其道。”教师必须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用活泼的体态和风趣的语言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饱满的热情和殷切的希望,学生才能与教师进行积极互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五、结语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日常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将其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再循循善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互动,在互动中交流,在交流中迸发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兴鞠.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J].数学教育研究,2015,(19).
[2]余庆,陈国志.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4).
(作者单位:锦州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