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
摘 要:数学思想是数学的核心和精华,它与数学知识组成了数学学科的明暗两线。教师既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知识背后数学思想的挖掘,向学生巧妙地渗透转化、数形结合、比较、方程等数学思想,促进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和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使其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学生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2B-0045-02
数学思想是数学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一种隐形的知识。在现行的小学数学课本中,数学思想并没有像公式、性质、规律等一样被明显地写在课本中,也没有安排专门的章节进行教学,而是零散地、不成体系地隐藏在知识的背后。正因如此,教师对数学思想的渗透、挖掘、教学的弹性空间会比较大,也有一定的随意性,致使学生不能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将“四基”的培养落到教学实处,尤其是对数学思想的滲透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握数学思想教学的契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升数学素养。
一、转化思想,化未知为已知
“转化”一词,人们一点也不陌生,它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人们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运用转化思想的典范,为后人所传颂,大家都被曹冲的智慧折服。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运用转化,可以加快新知内化的过程,将所学知识快速地融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调动知识基础,实现有效迁移,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数学和研究数学奠定基础。
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教师出示例题:“买一千克鸡蛋需要7.9元,买3千克需要多少元?”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们很快列出了算式:7.9×3,显然,这是一道小数乘整数的算式,以前并没有碰到过,怎样进行计算呢?有学生借助元、角、分的知识,将7.9元转换成了79角,然后用79乘3,等于237角,也就是23.7元。也有学生直接将7.9×3转化成了整数乘法:79×3,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学生早就学过,所以没有难度。然后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点出小数点,结果为23.7元。尽管学生们探索算法的角度不同,但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出示新的教学内容后,并没有“包办到底”,而是选择了充分放手,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索,学生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有效地突破了新知。
二、数形结合思想,化抽象为直观
“数”和“形”是数学的两大基本元素,它们如影随形,缺一不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以形解数,以数助形,数形结合才会相得益彰。小学生年龄尚小,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教材要求的高度,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难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在后续的学习中,就会暴露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制约着学生的进步。因此,在面对问题中复杂的数量关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它们转化成直观的图形,探寻合适、有效的解题思路,降低学习的难度。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将5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很多学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1×1×6=6(平方分米),6×5=30(平方分米)。不难发现,学生们认为所拼长方体的表面积是由5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组成,其实这样算是不对的。如果教师直接指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是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于是教师另辟蹊径,引导学生根据题中信息,画出图形,在图形画好后,寻找解题的方法。学生画好图形后,发现将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有一些面不再露在外面,而是到里面去了,所以计算表面积的时候,应该将其去掉。这一环节,让学生发现了错误,主动修正了错误,提升了学习效果。
上述案例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没有直接将解题过程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将题目中的数字信息转换成图形信息,降低了学生的解题难度。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比较思想,化模糊为清晰
现行的数学课本中,有很多知识内容相似、形式相近、解题思路相关,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也是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比较的数学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将零碎的知识串成线,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思考能力。
在计算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比较结果大小的练习:
72÷4○72÷6 475÷5○505÷5
75÷5○75÷3 360÷6○306÷6
计算是小学数学课本的重要教学章节,对计算规律的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将计算规律直接告知学生,学生难以深入地理解,而且印象也不会深刻。出示上面的比较性题组后,则有助于学生对计算的规律进行感悟、内化。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被除数相同的两道除法算式,直接比较除数,除数小,商就大,除数大,商就小;而除数相同的两道除法算式,直接比较被除数,被除数越大,商越大,被除数越小,商就越小。
上述案例中,面对难以理解的计算规律,教师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而是通过比较性题组,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了计算规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晰,感悟到数学之美、之趣、之妙。
四、方程思想,化复杂为简单
方程是代数的起点,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函数的基础。但很多学生谈方程色变,害怕用方程,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感受到运用方程的优势和价值,单一地运用“算术方法”解答题目,解题的视野不够开阔,这制约着学生学习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步骤地渗透方程思想,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方程的作用,使他们明白方程的地位其他方法不可替代,培养他们搜集数学信息、分析数学信息和利用数学信息的能力,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在学习应用题时,学生们碰到了这样的生活实际题目:有A、B两个箱子,里面放有苹果,A箱中的苹果个数是B箱中的一半,如从B箱中取出9个放入A箱,这样两个箱子中的苹果个数相等,求B箱原来有苹果多少个?显然,这道题目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如果用算术方法进行解答,难度较大。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先根据题意,写出等量关系式:A箱中的苹果个数+9=B箱中的苹果个数-9,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设B箱原来有苹果X个,则A箱有 X个,X-9= X +9,解得X=36。运用方程解题,既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不再难,也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
上述案例中,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在苦于无法寻找到解题策略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写出数量关系式,进而列出方程,帮助学生顺利地解答了题目,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方程的作用,拓展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思想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和概括,它是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促进学生理解、提升思维深刻性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巧妙地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数学思想,更好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提升数学综合素质,推动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獻:
[1]帖有顺.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之渗透[J].学周刊,2019,(1).
[2]司玲.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18,(9).
[3]刘佳丽.猜之有据,推之有法——推理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8,(12).
[4]周琳.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之渗透[J].考试周刊,2019,(8).
[5]马荣荣.浅议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渗透[J].新课程(上),2018,(12).
[6]周兆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8,(35).
[7]单丽娜.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
[8]郝凤琴.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新课程(上),2018,(12).
[9]李巧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中国教师,2018,(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