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伦菊
【摘要】历史课堂不应只是侧重记忆的课堂,而应该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思辨能力是学生独立思考、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师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培养,对课堂教学培养路径展开了详细规划,通过学情分析、问题设置、优化互动、活动融入等方法,激活学生的思辨兴趣,使学生逐渐掌握灵活的思辨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时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应该学会问“为什么”,从而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思辨能力体现的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个性发展作用显著。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认真分析学情,找到思辨启动点;巧妙设计问题,激活思辨关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陛;优化互动,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拓宽思辨关联点;精选活动,加深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关注学情,找准思辨启动点
学生认知基础是教师具体施教时的重要参考。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一无所知,在具体施教时就会出现偏差,学生的思辨欲望无法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就很难顺利展开。因此,教师应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真实认知情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已有的历史知识多是从电视或者小说中获得的,因此知识的科学性不强,但他们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当今热点问题和历史上存在的有争议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所以,教师应找准切入点,唤醒学生的思辨兴趣,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例如,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备受众人的评论,秦始皇陵兵马俑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初中学生从大量的影视剧作中(如《秦始皇》《英雄》和《荆轲刺秦王》等)对秦始皇有一定认知,心中也一定有许多疑问。在课堂教学展开后,教师利用大屏幕投放《荆轲刺秦王》的结尾片段,使学生眼前一亮,同时对荆轲的死非常感慨。此时教师抛出问题:“假设这次荆轲刺秦王成功,会有怎样的结果?”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看法,有的学生说:“那就不会有焚书坑儒,也不会有繁重徭役,百姓会免遭秦始皇的暴政。”也有的学生说“如果刺秦成功,诸侯混战还会继续,人们也很难过上安宁的生活。”教师成功地将学生引入思辨点上,此时,再引领学生评价秦始皇。学生课堂表现良好,学习认知也顺利建立。教师利用学生熟知的电影作为切人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思辨过程中,也较好地掌握了对秦始皇的评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升到了更高层次。
二、巧设问题。激活思辨关节点
思辨能力是指学生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历史问题、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创造性地解决历史问题。问题是学生思辨的关节点,有了疑问,学生才能产生分析、辨别、探究的动力。这说明课堂教学中高质量问题的呈现,对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有重大作用。因此,教师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应认真分析学情,巧妙设计课堂问题,体现出问题的层次性、灵活性,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学生由浅人深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使他们的思辨能力得到提升。如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时,学生将会学习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重要影响等内容。课堂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爱迪生和电灯、电话等图片,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接着展示问题:汽车的发明、化工材料的运用等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又有哪些负面影响?学生依据问题,结合社会生活和实际展开讨论,认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来说有利有弊。有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说道:“汽车的发明虽然使我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但是会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空气污染和交通事故等,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此看法立刻引起了其他学生的讨论,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教学目标也顺利达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通过巧设问题,激活学生思辨的关节点,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展开分析、解答,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这对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有重要作用。
三、優化互动。拓宽思辨关联点
学生只有在自由、平等、轻松、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中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为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合作互动的形式,自己只作为课堂互动的组织者,解除学生的思想束缚,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不仅确保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而且也拓宽了思辨关联点,丰富了课堂思辨内容。
四、精选活动
强化思辨生成点活动课能够起到调节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体验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教师应精心设计活动,关注对学生个人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辩论活动中,教师应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认识历史问题,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面阐释观点,生成科学、严谨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运用辩论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辨思维。学生在辩论活动中能够认真思考、积极表现。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能力是历史教学的灵魂,教师要抓住学生思辨能力的特点,利用各种方式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逐步发展,进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全面塑造学生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