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洋
摘 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国家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减负”话题常提常新。本文发现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观念“学而优则仕”、教育竞争激烈、应试教育长存以及家长期望值过高等原因。基于此,本文从社会教育价值、政府措施制定、学校管理评价理念、家长教育观及学生自我调整等方面入手,探索当前我国小学生提质减负困境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课业负担;小学生;新课改;对策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2018年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着重强调给教师和学生都要减负,减轻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部分。这一提议使中小学课业减负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亟需解决的教育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并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体健康”。[1]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课业减负一直广受社会各界关注,但结合目前我国小学生学习现状,存在书包越来越重、作业堆积、辅导班泛滥等问题。本文基于已有研究,一方面探索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为小学生提质减负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策略建议。另一方面从理论层面对提质减负问题进行补充完善,期待对日后推行的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课业负担成因和解决对策三个方面。课业负担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整体而言可分为两种:比如作业数量多外在的显性负担与学困生心理问题内在的隐性负担。[2]鲁林岳认为学生的学业负担包括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几个方面。[3]学者高如峰发现,与西欧国家相比,我国小学生在校时间是最长的,约为日本等国家学生在校时间的两倍。[4]上官木子指出,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国家进行的基础教育调查显示,中国的学生每周在校做数学题的时间为307分钟,在家花费在数学上的时间为4个小时;而其他国家学生每周在校做数学题的时间为217分钟,在家花费在数学上的时间不到1个小时。[5]由研究可知超长的学习时间、繁重的作业量是我国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主要原因。
2.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课业负担的理论研究,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最早提出了量力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学习应该与学生的年龄、精力相适应,劳逸结合。[6]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应该在课堂上多教有用的东西,尽量减少课下作业量,给予学生时间与自由。[7]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在《教育论》中提出,应该结合学生的发展阶段,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學体系,防止过度劳累。[8]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明确指出,减负最主要体现在自由时间的分配上。[9]
在家庭作业的数量与内容上,美国密苏里一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哈里斯古柏提出,家庭作业应该因生制宜,设计必做部分和选做部分,并且应该规范批改,否则不能达到理想的预习或者巩固效果。[10]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比如韩国民办辅导班异常火爆、日本优秀高中的升学压力等。上述国家虽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但是由于经济体制、发展状况等的不同,具体问题以及解决方式因地制宜,有所不同,但最终问题的解决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小学生课业负担成因分析
(一)教育价值失落,忽视了教育的本真追求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自古以来秉承的教育观念,古有科举制度,今有高考压力。以儒学为代表的东方思想认为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强调勤学苦练,演变至今,升学已经成为寒门子弟跨越阶级,实现梦想的最直接途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校的升学压力和教育教学质量指标、社会整体的风气和思想等促使教育变了味,教育价值的社会化远远超过个体化,忽略了教育最本真的目的--人。而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以人为本,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发展。变了味的教育变相加重了的学生的负担。
(二)考试制度不合理,教育资源不均衡
以升学为导向,考试制度不合理。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的评价在价值取向、考察方式、评判标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试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书面答卷单一的考试方式、城乡一体的评判层次、僵化的评分标准等,使得学校、学生以考试成绩成为唯一指挥棒,升学率成为评判学校好坏、学校业绩的最重要指标。教育资源城乡、区域分配不均衡。教育公平是我国近年来致力解决的问题,它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得到普及,然而教育质量却是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教师水平、教学设施等方面。对于同一区域而言,优秀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学校,学生对于好学校的需求与日俱增,出现供求矛盾,学校依据分数筛选优秀的学生,间接增大学生压力。
(三)学校职能淡化,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长期受教育体制、传统观念等的影响,学习成绩是评判学校好坏的重要指标,学校管理者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学习成绩的提高既是对学生和家长的交代,又可以向上级交一份满意答卷。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也是看考试分数,这样教师就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无暇顾及学生的其他方面,偏重智育,不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家长期待值过高,教育方法不当
中国自古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用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盼,很多家长受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认同成绩好工作好出路好的观点,所以把精力都用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从小学到大学都享受优质教育。因此很多家长不顾孩子意愿,给他们报很多辅导班、请家教、买很多复习资料,压榨其休息和娱乐时间,导致出现小学生要么在辅导班要么在去辅导班的路上这种笑谈。
三、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解决对策
(一)重审教育价值,呼唤社会理性
真正的教育是灵魂的唤醒,是师生双向双生的过程。教育是长善救失,近年来,我国古代提倡的学习负担和西方国家倡导的自由主义已趋于中和,达到适度。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习压力也应做出调整,中等偏上的动机和压力水平最易成功。所以不论学校还是家长,都应与时俱进,学习、接受新时代倡导的新的教育观。教育是引导、对话与发展,教育的功能和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成才,教育成功的衡量标准也不是最终工资数量的多少或者身份地位的高低,更加重要的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和能力、能够为自己和他人负责、具有幸福感的人。
(二)完善考试制度,扩大高考升学率
基础教育改革中,考试制度作为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考试制度应以新课标为依据,针对一试定终身问题,灵活改变考试次数,比如高考英语一年考两次,取高分计入成绩;考试形式多样化,除了读写算等卷面分数,增加德育量化分数,实际情景操作评分,实行档案袋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等;考试层次根据城乡、区域差距分层考核,而非一張卷评判所有学生;评分标准弹性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并及时给予反馈。
(三)丰富教学内涵,完善学校职能
1.树立新的人才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新型教育观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也应作出相应调整和更新。学校要改变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分数的提高,忽略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引领教育观念、课程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并进一步影响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教师要肩负起为每一个学生而教的重任。
2.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课堂质量
教师作为和学生直接面对面的客体,对学生影响巨大,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最有效的内容。教师和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教书育人、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生发展具有阶段性、个体差异性等特征,教师要能够感受他们的成长体验,了解每个学生独特情况,针对优等生和学困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发掘其最大潜能。同时,教师应有意识的更新和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技能,避免课堂效率低,课下占时间的情况发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不以任何理由开设辅导班增加学生压力。
(四)家长尊重孩子,转变教育观念与方式
家长作为学生是第一任教师,其观念及行为对学生影响深远。新时代、新课改背景下,家长有了更多的渠道了解和学习教育知识,新课改对学校和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家长也应有相应的转变。首先,家校联合——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与变化,全面了解孩子,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非5+2=0。其次,家长对孩子要有客观的评价,学会从孩子的观点出发,通过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与尊重,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减轻心理压力,相应的,学生的课业负担会相对减轻。
参考文献:
[1]滕文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教育的经纬度[J].学术期刊,2015(7).
[2]秦玉友,陈旭远.学生负担结构论[J].教学与管理,2000(7).
[3]鲁林岳.综合辩证论“减负”[J].教育研究,2007(5).
[4]高如峰.欧盟国家基础教育学年课时安排的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1998(5).
[5]上官木子.创造力危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7][8][9]常攀攀.教师知识“提质减负”的作用机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2).
[10][11] 李倩.浅谈新课改后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J].科教文汇,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