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2019-07-16 10:31孙红霞刘英
青年时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大健康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孙红霞 刘英

摘 要:大健康时代,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校高等教育实现变轨超车、领跑世界,向国际培育和输送高素质人才更离不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厘清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涵及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二者融合的必要性,探索可融合的路径,对于二者形成优势互补育人机制,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健康;大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日益重视健康生活方式及健康心理的养成与培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1]《纲要》用8篇29章节阐释了大健康对象、内容及方法。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力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在新的时代环境及政策背景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健康教育融合发展,对于培育大学生崇高信仰,塑造大学生价值秩序,形成健康的价值理念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大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健康及大健康教育的内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大健康是基于时代变化、社会需求以及疾病谱的变化,提出的一种新的全局观念,指人的各项生理机能健康,没有疾病。大健康围绕人民的衣食住行以及生老病死,关注影响健康的各类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追求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从“大健康”的概念可以看出其包括自然环境健康、生态健康、身体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信仰健康、社会环境健康等八类要素。此处所说的大健康包含身心健康、情感健康、道德健康,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身心健康包含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可通过体育课及体能训练等予以保障,心理健康可借助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或其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抑或个人调节等来实现。情感健康主要指大学生在面对和处理日常生活中事件所展现出来的沉着冷静的情感态度。道德健康则主要指培养大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价值认同,成为遵守社会功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社会主义新青年。随着新时代国家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尤其是大学生生活水平、幸福感指数的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健康心理培育与养成更成为人们心中长久的追求。

大健康教育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等领域知识,以“大健康”为理念,将多门学科交叉融合,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促进大学生大学生身心健康、情感健康、道德健康,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育高素质的健康人才。我国诸多高校积极响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成立大健康管理学院与大学生管理与促进中心,结合相关课程及学科体系设置科学的系统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积极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高度重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根據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论为指导,在适应与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2]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丰富,外延广泛。从内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的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与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从外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广泛,以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为重点,坚持教育过程的全程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修德的活动,高度重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上开设人格与健康心理专题研究、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社会心理学等心理健康课程,在知识的传递与输送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教育教学方法上运用心理疏导法、心理相容方法、榜样示范法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平等对话沟通中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习理论知识。

二、大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分析

(一)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性

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其教育对象为高校青年学生。习近平同志曾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3]大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教育影响力的过程中,突出体现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大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存在某种共性。以西华大学大健康管理学院为例,该学院积极整合学校资源,已经与食品与生物工程、社会发展、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体育等多个学科合作,形成学科的综合优势,旨在为国家培养具有“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广”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国家对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也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个体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高校大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不同的学科,彼此互为补充,但不能混为一谈。大健康教育中面向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开展道德伦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个人品德、中国传统道德等道德观教育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共同促进大学生形成优秀人格与健康心理。

(二)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融合可能性与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疏导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不止属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属于大健康教育范畴,二者具备跨界融合及学科互涉的条件。克莱恩曾提到:“学科互涉呼吁降低学科围墙,打开不同领域间的大门,消除心灵的壁垒。任何一个学科互涉领域都包含一定范围的已有联系和潜在联系,这种混杂性在理论上产生出一种不断扩展的需求,即要学习其它诸多学科的技巧和观念”。[4]这一理念为大健康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趋势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大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有助于调动并整合双方资源,协同培育具有健康心理及人格的大学生。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大健康教育领域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师资队伍在相互沟通中提升自我并学习借鉴创新的教育方式模式,对于有效达到教育目的,培育高素质高水平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助推作用。同时,二者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知识内容、学科体系、学术研究等相互碰撞,有益于拓展学科范围与内容,不断注入新的话语,增强健康人格培养中的活力与创造力。

三、大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构建

(一)以心理健康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促进教育实践过程融合

心理健康在大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各占一定比重。在促进大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可着眼于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创新心理健康课程讲授的模式与方法,增强课堂活力,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课程效果,由此向大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课程辐射,增强学科间交流及影响力。在教学改革中,大健康教育领域教师队伍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教师队伍应加强沟通,在教学技能、学术研究及成果交流中加深学科融合程度。在这一融合过程中,确保课程目标及内容的时代性,与时俱进不断摄入新内涵。

(二)以建立健全教育保障机制为着力点,形成融合育人机制

大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需要一系列制度机制予以保障。建立教育领域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增强转职教师队伍管理力度,扩充兼职教师队伍,以高标准严格要求教师队伍素养,并积极投入經费为教师队伍提供社会培训或个人体验研究机会,使其兼具跨学科理论与实践经验。建立不同领域融合管理机制,在大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间设置专门机构,制定相关方案,为学科交流互动提供便捷途径,促进两种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形成。

(三)以构建融合文化氛围为关键点,营造融合育人环境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开展心理健康相关活动。在活动中融入大健康教育领域中相关生命教育、生理及心理等教育理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伦理及价值观教育,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活动影响中营造两种教育融合的氛围,增强学校对跨学科融合的关注度,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

(四)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落脚点,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认同感

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融合教育过程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一以贯之,需要充分考虑受教育个体差异,全面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内心活动,增强学生存在感及参与度,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理表达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同时,在互涉学科教学中依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设置教学目标,考核方式,充分关注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提供形式多样的跨学科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获取不同领域实践经验的积极性,在锻炼中增强个人能力与个人心理素质,增强对大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融合的认同感。

四、结语

推动大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在构建两种教育融合路径的基础上要关注大学生的切身情感体验,结合教育教学活动以情促情,以行促情,增强学生健康教育的认同感。同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现思考的魅力,感受理论的力量,享受思考的乐趣,实现精神的影响”,[5]帮助学生在养成积极健康人格的基础上形成健康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Z].2016,10.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4]朱丽·汤姆森·克莱恩.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和学科互涉[M].姜智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庞立生.思政课教学重在有“思”[N].中国教育报,2019.

猜你喜欢
大健康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届贵州绿博会关注“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