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方式,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观察者。在提倡把游戏还给学生的今天,教师作为支持者,究竟该怎样去发挥支持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这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案例《屋顶上的球赛》,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析了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几点做法和思考,提倡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的“哑巴”。
关键词:教师;幼儿游戏;支持
作者简介:吴和婷,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孝丰镇中心幼儿园教师。(浙江 湖州 313301)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130-02
游戏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合理地对幼儿进行指导,是保证游戏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把游戏还给学生的热潮下,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真游戏”环境,让幼儿自主游戏、快乐成长。“真游戏”时代来临,教师要做些什么事呢?这个问题曾经是不少一线教师的困扰。在经历不少误区后,笔者对教师的支持作用有了一些感悟。本文以游戏案例《屋顶上的球赛》为例,分析了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支持作用。
9月5日,小三班的学生们来到游戏场地——快乐小院。教师用一块大纱布将相邻的三棵树连接起来,想给幼儿营造出一种屋顶的感觉。邵某从材料区找了三个海洋球,一直抱在手里走来走去,直到他看见这个屋顶。他将一个海洋球从下往上向屋顶上抛。第一个失败了,邵某赶紧捡起来又抛了一次,这次擦到了纱布的边缘,但还是掉下来了,邵某将手里的剩下两个球按刚才的方式又抛了一遍,一个成功了一个是失败了。刚才落地没有捡起的球,被旁边的浩浩看到了,浩浩捡了起来,用从后往前投掷的方式,第一次就成功扔上了屋顶。浩浩开心地大叫:“我扔进去了!”邵某也跟着说:“我也扔进去了。”接下来,他们两个人不断去场地周围寻找塑料球,反复朝屋顶扔球。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开始模仿,有的学生扔进去了,但大多数幼儿并没有成功。
9月10日,小三班的学生们又开始了往屋顶扔球的游戏。由于屋顶变松,高度变低了,加上数次自发练习,学生们无论是用抛的方法还是用投掷的方式,成功率都大大提高了。浩浩拿着一个球举起来,小手伸到耳朵后面一用力,球稳稳地落到了屋顶上,浩浩玩了几次走开了。韩某是第一天没有成功扔进屋顶的学生。但是在今天他成功了好多次。这一次,韩某站到了屋顶底下,用投掷的方式击打落在屋顶上的球。他的球一碰到屋顶上的球,屋顶上的球便会滚一滚,他被这种现象深深吸引着并不断反复进行。后面几次他总能百发百中。浩浩发现了同伴的新玩法又走了回来,拿起球开始击打屋顶上的球。连续的碰撞使纱布一端从一棵树上掉了下来,我很想去恢复原样但又忍住了。我想看看接下来学生会怎么办,所幸的是,并没有学生来找我帮助他们恢复纱布的屋顶形状。学生们三五个站在一边,用投掷的方式进行了排球赛。我扔过去你捡起来扔回来。我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似乎都选择了投掷的方式,而且越来越熟练,游戏后期这里不再吸引学生。
9月16日,我们又来到了快乐小院。场地进行了调整,纱布恢复到了原先的状态——屋顶。今天我们除了提供海洋球外还提供了皮球。博博尝试用从下往上抛的方式企图把皮球也扔上屋顶,连续试了6次都失败了,但是在第7次他选择了投掷的方式。第一次他只聚到额头前方,还没碰到纱布就掉下来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都失败了,第四次他比原先更用力,位置也比原先靠后,结果成功了。他非常开心,又试了好多次,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博博一直在进行着这个过程,一共持续了10分钟左右。另一个学生胡某,他爬到屋顶旁边的桌子上,站在桌子上将皮球放入纱布的一端,皮球“唰”的滚到了中间,然后他先蹲下来,再坐在桌子上,慢慢爬下桌子一拉纱布的外缘,球滚到了地上;第二次,胡某重复这个动作,每当球“唰”的滚走时,他都拍手大笑,他对滚动很感兴趣,游戏中这种滚动现象是因他而起的。随后他还尝试用不同大小的球进行滚动游戏,并乐此不疲。
1.用眼、耳朵、心去支持。材料在学生手里是花样百变的,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玩出不一样的效果。案例中纱和球的连续的碰撞,使得纱布一端从一棵树上掉了下来,教师很想去恢复原样但最终忍住了,就是想看看学生的游戏是会停止还是会继续,结果并没有学生来找老师帮助他们恢复纱布的屋顶形状,他们选择了投掷的方式,产生了新游戏——排球赛,并且投掷动作越来越熟练。不难想象,如果教师此时主动上前帮助了学生,那么后面精彩的新游戏一定就不会发生了。
2.用巧妙的材料去支持。教师观察到,幼儿胡某在游戏中不断让大球和小球轮流滚下来,这是对两种球的不同姿态感兴趣,是幼儿在主动探索。胡俊杰在游戏后的分享环节中能通过手势和语言表达自己发现大球滚的块,小球滚得慢,可见他在游戏中进行了主动探究并有所收货。他的笑声是对他探究结果的关注表现,而且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愿意去探索不同大小的球滚动的不同结果,并愿意用多种感官和动作去表达。基于此教师又相继投放了正方形软垫、实心球、纸箱、易拉罐等材料,让幼儿去探索和发现。
3.珍视学生的游戏发现,用放大成就感去支持。教师以照片记录、作品展示等形式,将幼儿游戏时的真实场景和成果予以发布,这既是对幼儿游戏表现的一种认可和鼓励,也有利于同伴产生学习的愿望。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游戏的重视和成就的珍惜,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游戏后的交流环节,当照片和视频出现时,学生们总是很兴奋。在游戏分享中,胡某用手势告诉大家,大球滚起来的样子和小球滚起来是不一样的。也有幼儿争先恐后地说着 “易拉罐也会滚的”“纸盒是滑下去的”“小球滚得最快了”等等,学生们用简单地语言清晰表达着自己的发现,笑容里写满了成就感。
1.环境及材料是幼儿游戏之花的种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一定是学习。这种自发的无意识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在实现其娱乐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它的教育功能。教师需要创设一个宽松、自主的游戏环境,开放式地投放游戏材料。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心中要有计划,但是不对玩法做过多设计,将空间与发展留给学生这是非常重要的。
2.教师的观察与分析是幼儿游戏之花的阳光。教师在观察过程中需要做一个有心的“哑巴”。游戏中,教师需要用眼睛、用耳朵、用心去观察学生的行为,结合学生的年龄与特点去思考这种行为背后的意义。观察与分析是教师推进学生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游戏意图,才能看出学生的现有水平与经验,并更好地判断老师如何去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3.教师的反思与举措是幼儿游戏之花的养分。幼儿通过自主游戏来学习,教师应该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采取合适的举措,推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根据观察进行分析,思考指导的方式,尽量避免无效介入和盲目指导。在采取措施前,教师需要不断反问自己,是否违背了幼儿的意愿,是否有正在促进幼儿原有经验的巩固或新经验的获得,让我们在不断反思中为学生的游戏之花增添养分。
参考文献:
[1] 王海霞.幼儿园自主游戏的研究[J].教育艺术,2011,(12):16.
[2]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李季湄,馮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胡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