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艳 吴海涛 罗有文 吴丹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集中体现。高职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发掘本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开展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学改革;路径
作者简介:李艳艳,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吴海涛、罗有文、吴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职专业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有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186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010-02
“课程思政”是当下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2014年,“课程思政”改革首先由上海几所高校率先提出并实施,随后很快扩展到上海市各个高校。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次会议也成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推力。所谓的“课程思政”是高校在所开设的各类人文社科通识课程、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充分挖掘其隐性与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其融入学校大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从而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目标同向同行、产生协同效应的立德树人理念。[1]为了满足社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高职专业课教师要转变思想和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必须始终坚持贯彻“课程思政”这一理念,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从而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一、学校要重视和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
学校领导机构作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的决策者,是决定“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推手,只有领导机构高度重视,“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才能得到有效开展和推进。
1.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改革领导机制,构建“三全育人”格局。高职院校要深刻意识到“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意义,充分意识到高职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各门课程教师都具有育人责任,因此,高职院校要整合资源,构建全员参与、全课程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高职院校要重视“课程思政”改革,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宣传“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通过讲座、系统培训等形式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使广大专业课教师深入了解“什么是‘课程思政”“为什么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以及“课程中如何贯彻落实‘课程思政”。
2.加强顶层设计,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罗列课程,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和优化课程设计,邀请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不同专业,合理引入“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企业课堂”等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高校为行业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机会,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此外,还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素养培养目标中,如可结合专业特点融入“工匠精神”“核心价值观”等,以期更加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建立“课程思政”保障机制,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了推进“课程思政”改革,高职院校需要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学校的领导层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改革,各职能部门、专业院系要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类资源,切实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也要构建“课程思政”相关考核评价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整改。此外,还可将评价结果纳入师资培养和职称评审制度中,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激励机制,切实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2]
二、教师要转变思想,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教师是育人的主体,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是“课程思政”改革的中坚力量,也是“课程思政”推进的关键。专业教师人员比例高,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则具有一定的优势。高职院校在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时,要重视专业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
1.提高专业教师政治素养和觉悟。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被划入思政教师职责范围。专业教师负责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完全割离,忽略了专业教师“育人”的重要责任。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专业教师也是育人的“主力军”,专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门课程都具有思政教育功能,要改变旧观念,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素養,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教学要求的同时,还要发挥专业课“课程思政”功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提高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其教学水平的主要体现,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思想工作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几个方面,这些能力与教师的专业素养、理论素养及政治素养息息相关。专业教师在做好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要积极发掘所教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传授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在教学中,专业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专业课教学中贯穿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强化专业课的德育功能,实现“课程思政”全过程育人的目的。
三、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程思政”效果
1.整合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高职院校要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掘本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将学科资源、专业资源、行业企业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4]高职院校要强化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推进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2.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思政效果”。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慕课、微课、网络课堂、翻转课堂等应运而生,借助这些课堂形式,不仅可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专业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发挥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作用以及价值引领作用。专业教师要深入研究,优化课程设计方案,细化分解育人目标,将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与育人目标一一对应,并付诸实践。
3.加强平台建设,形成“思政协同效应”。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将各种“思政元素”如典型案例、学习素材、人物事迹等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开展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引导和激励。高职院校要加强“思政平台”建设,要加强实训平台建设,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将“思政元素”融入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养成职业操作规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在提高大学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把“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活动,在参观考察、调研、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活动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要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在科研活动中强化对大学生职业精神、爱国情怀的培养和教育。高职院校要加强思政网络平台建设,将资源上传平台,共享思政资源,这也有利于专职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提高思政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 江颉,罗显克.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84-87.
[2] 宫维明.“课程思政”的内在意涵与建设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6):66-69.
[3] 王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41):1-4.
责任编辑 陈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