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笑萍 汪艳红 张瑞
摘 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杜威儿童哲学为理论支撑,湖北省黄石市武汉路小学针对国家课程地方适切性不足、校本课程儿童需求关注不够、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及专业发展滞后问题,以“课程创生·学校转型·学生生长·教师发展”为学校建设目标,开发并实施了以生为本、差异优化的“点·趣”课程及“点·趣”课程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课程目标是培养“有生活品位、乐观豁达、勇于探索,具有关键核心素养的有趣少年”。在这一课程目标引导下,学校建构了与课程同步生长的师生发展模式,形成了浓郁“点·趣”教育文化,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学“点·趣”课程;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陈笑萍,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武汉路小学校长,首届荆楚教育名家,湖北名师,特级教师;汪艳红,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武汉路小学副校长,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张瑞,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武汉路小学课程管理中心主任,黄石名师。(湖北 黄石 435000)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3-0057-03
“课程”一词从拉丁语延伸而来,意为“跑道”。它是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创建学校特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学校管理的主要平台。多年来,湖北省黄石市武汉路小学一直遵循教育規律和生命成长规律,将课程这一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作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学校有着这样的“课程观”:课程是学生成长的跑道,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元素,学校应该为不同学生铺设不同的课程跑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今学校迈入了课程改革的新阶段,为此,学校对新阶段的课程改革深化行动进行了具体的规划。
2012年,学校在“点·趣”教育品牌的引领下,反思1.0版和2.0版课程的特色,从课程、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提出了3.0版课程架构。3.0版课程架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三维发展,即课程的生长带动教师生长和学生生长,形成三维互动式发展;二是三级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师本课程和生本课程。在尊重和改造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师本课程以“追梦”教师工作坊和“师趣”社团为载体,积极开发以教师个人特长为主要资源的“师趣”课程,实现部分教师社团和学生社团对接,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高;生本课程以儿童发展观为构建依据,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校文化、课程体系科学融合,架构了合理有序、生动有趣的“点·趣”课程体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尽享童年之趣,开阔视野,提升素养。
“点·趣”课程图谱(见图1)由三大板块构成:“玩趣”实践课程、“学趣”拓展课程与“创趣”体验课程。课程目的在于让儿童真正享受童真、童趣的校园生活,有兴趣地学习、生活与交往,最终“学好、学会、学得有滋味”。
课程图谱的圆心是学生,培养“有生活品位、乐观豁达、勇于探索,具有关键核心素养的有趣少年”是学校的培养目标;“玩趣”实践课程、“学趣”拓展课程与“创趣”体验课程三大模块组成了三层课程结构(图1)。内环是基于儿童学会生活,激发儿童兴趣的“玩趣”课程;中环是基于提高儿童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学趣”课程;外环是基于培养儿童创新意识和多种创意的“创趣”课程。在课程开发中,三层课程并行发展,互相补充,体现“学科统整”,搭架金字塔模型,由低到高分别是单学科统整、多学科统整、跨学科统整,全面架构学校“点·趣”课程体系,积极开发“点·趣”特色课程群。
“玩趣”实践课程:课程重在“玩”字,以食、玩、行等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且使儿童兴趣盎然的需求为切入点,学校根据各课程的年段教学目标,设计课程统整方案,以切入主题为学习背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与各学科整合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玩趣”课程主要包括食趣、球趣、游趣、艺趣、礼趣等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以教师社团带动学生社团的建设,鼓励学生自我管理、伙伴互助。
“学趣”拓展课程:课程重在“多元融合”,在各学科的跨域融合中,学校形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语文学科拓展课程有趣味传统文化、故事生活、趣味阅读、趣味语文、书墨飘香、跟着教材去旅行等,教师依托课文充分挖掘国内外的旅游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童眼“趣”看世界,开阔儿童的视野,发展儿童的思维。数学学科拓展课程有脑筋开窍、趣味数学、思维碰碰车等。英语学科拓展课程有英语剧场、趣味口语、英语阅读等,通过情境化、趣味性的拓展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
“创趣”体验课程:“创趣”课程的魂是“创新和创造力”,学校按照不同的要求和层级在课程中加以体现,主要以创客课程为主,让学生在学习STEM课程的同时,将课堂中的知识灵活运用起来。课程主要包括:趣味七巧板、小小发明家、创客空间、机器人等精品社团。
为推进“点·趣”课程的深化,真正实现教师的主体地位,学校开发了教师职业素质评价工具,构建了“三型六级”教师雁阵团队及“六环一核心”的教师发展模式。
学校开发了基于“点·趣”课程的教师职业素质评价工具。教师的职业素质从师德素养、专业能力、工作状态、工作业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定,学校借助测评工具和量表使每个教师始终处于发展状态,并实现由上一级骨干引领教师发展,真正建构了以专业为导向的校内引领机制。
“三型六级”雁阵团队,即雏雁——胜任型教师;飞雁——骨干型教师;头雁——名师型教师。将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作为杠杆,制定头雁、飞雁、雏雁不同发展目标,使教师找寻到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最佳路径,实现阶梯式发展态势。
同时,从教师发展愿望出发,创造适合其发展的路径,形成“六环一核心”的创新性教师发展模式(图3),“一核心”为雁阵式专业化发展机制,它的三要素是自我反思、层级互助、专业引领。“六环”即阶梯培养(目标定位)、集智众筹(拓展广度)、主题沙龙(拓展深度)、互动反思(拓展灵活度)、名师引领(支架式发展)、课例诊断(支架式发展),使教师在名师引领中找寻方向,在阶梯培养中不断发展,在各种教研方式中提升能力,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助力。
学校积极建设“一个总目标、三个层面、五个领域”的管理架构,有效促进“点·趣”课程文化的形成。
“一個总目标”即学校培养有生活品位、乐观豁达、勇于探索,具有关键核心素养的有趣少年。“点·趣”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评价始终将这个总目标一以贯之。
课程实施涉及“三个层面”的参与。一是由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协调顶层设计,“点·趣”课程的架构、课程人员的管理和调配、课程计划、课程评价等工作都由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协调;二是由课程管理中心统筹协调课程开发,全盘指导教师进行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等工作,开发出学生喜爱,且有点趣的课程;三是由学生发展中心统筹协调实践性课程的落实。
“五个领域”即课程规划、教师培训、质量管理、学科推动和绩效评价。
课程规划:教师发展中心和课程管理中心负责课程的总体规划。把学校的育人目标融入课程规划之中,既有规划的总纲,又有分类开发与实施的方案,并组织专家委员会对课程规划进行审议和修改。
教师培训:学校课程管理中心围绕“点·趣”课程开展了一系列教师的“有味道的研修”活动,针对教师的需求,拟定每月的研修内容,采用头脑风暴、分享交流、主题沙龙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质量管理:教师发展中心及时分析各学科课程实施现状,根据学生的需求,挖掘适合学生、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同时,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案例、学生参与及自主开发的课程案例进行分析和诊断,做好课程质量管理工作,加大教师课程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课程品质,让学生受益。
学科推动:基于“点·趣”课程下的“创生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对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创生课堂”是让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学习生活的课堂,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课堂。在教学中,按照“三个阶段”(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导学互动、课后测评反思),“四步”课堂教学流程(激趣导学、生疑互学、合作分享、点拨悟理),以“三案”(课前预习学案、课堂教学案、课后检测案)为载体,采用“三精”(精学、精导、精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学校将“创生课堂”推进优势学科建设和学科整合,开发“点·趣”学科拓展课程,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
绩效评价:建立星级课程评价体系,依据评价标准对课程实施进行公平、科学的评价。
“点·趣”课程架构植根于“点·趣”教育文化,立足于儿童的内在需求,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实现和自我生长的空间。课程的生长带来儿童每天的生长和教师每天的生长,师生实现互动、互助、互促式发展。课程建设带来教师和学生协同发展,进一步凸显了特色教育、差异教育、高质教育,将发展中的学校经营成具有深厚内涵和突出优势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流学校。
责任编辑 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