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树发 代红权 张委
青光眼是临床眼科比较多发的一种疾病,青光眼患者视乳头出现萎缩情况和凹陷现象,其视野存在缺损,且视力明显降低,若没有予以青光眼患者及时临床治疗,有可能引发患者的视功能出现丧失现象,具有比较大的危害,导致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目前,临床上多对青光眼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单纯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都是青光眼患者治疗中比较常用的手术方法[1]。文章分析样本是医院眼科予以手术治疗的60例青光眼患者,评估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分别应用在青光眼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文章添加到研究中的数据来自眼科予以手术治疗的60例青光眼患者(60只患眼),选取时间为2015年3月—2018年4月,分组方法为抽签法,每组入组3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3:17,年龄最低54岁,最高75岁,其年龄平均(59.52±3.24)岁;试验组:男女比例为14:16,年龄最低56岁,最高76岁,其年龄平均(59.51±3.23)岁。对比并分析对照组与试验组青光眼患者一般数据资料,P>0.05,组间相关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前房角粘连的闭合范围大于50%圆周;(2)患者以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表明愿意加入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会对应人员盖章和允许。
排除标准:(1)依从性不佳;(2)不愿意加入本研究。
试验组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取患者适宜球结膜瓣制作,采取电灼对患者巩膜实施止血,且将患者的巩膜瓣制备,采取乳化手术刀穿刺患者透明角膜前房部位,放出患者前房内的房水,予以降压。使用0.25 g/L丝裂霉素C棉片放于患者巩膜瓣部位,停留3~5分钟。采取100 mL生理盐水冲洗患者巩膜瓣,切掉适宜大小的小梁组织,将周边虹膜予以切除。对患者巩膜瓣复位之后采用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自患者前房穿刺口将平衡盐溶液注入而形成前房。巩膜瓣相关缝线松紧度予以适宜调节,保证滤过量适宜,于患者巩膜瓣双侧中央将一个调整缝线留置,采取8-0可吸收线对患者球结膜实施缝合处理。完成手术后在患者下方球结膜下将0.4 mL地塞米松和0.5 mL头孢呋辛注射。对照组实施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手术操作和试验组一致,不过,术中不予以丝裂霉素C棉片。
(1)评估对照组和试验组浅前房总计率、眼压完全控制总计率。眼压完全控制[2]:术后不需要采取降压药物降低眼压,患者的眼压值低于等于21 mmHg;眼压部分控制:术后需要采取降压药物降低眼压,患者的眼压值低于等于21 mmHg;眼压控制失败:不具有以上指标。
(2)评估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3个月眼压测定值。
临床数据核对和加入SPSS 21.0软件予以检测,计量资料(术后眼压测定值等)表示成(±s)形式,开展t检验,计数资料(浅前房总计率、眼压完全控制总计率等)表示成(n,%)形式,开展χ2检验,P<0.05,体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浅前房总计率(3.33%)与对照组相关计算值(20.00%)实施分析并比较更低,χ2值为4.0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眼压完全控制总计率(93.33%)与对照组相关计算值(66.67%)实施分析并比较更高χ2值为6.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对照组术后眼压测定值(18.50±2.48)mmHg,试验组术后眼压测定值(15.21±1.60)mmHg,试验组术后眼压测定值与对照组相关计算值实施分析并比较更低,t值=6.105,P值=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青光眼是临床眼科治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具有致盲性的一种眼病,将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有效降低,对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改善非常关键。临床上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方式予以青光眼患者积极治疗。以往常对青光眼患者开展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3],单纯小梁切除术是将房水引流到青光眼患者的筋膜下间隙部位,采取房水吸收方式予以降低青光眼患者眼压,临床治疗效果明确[4-6],不过,青光眼患者术后容易出现浅前房、眼压控制不良等并发症情况,对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带来严重不良影响,且对青光眼患者预后状况带来不利影响[7-9]。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属于联合性手术治疗方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于单纯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等)和巩膜瓣相关可调节缝线予以治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对缝线予以调整,对患者房水流出情况予以积极控制,减少患者出现术后浅前房等相关并发症情况,而且,术后可以依据患者的滤过泡状况及眼压水平明确拆开可调节缝线的时间,将手术治疗成功情况明显提升[10-12]。文章数据体现,试验组浅前房总计率比对照组相关计算值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眼压完全控制总计率比对于对照组相关计算值提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眼压测定值比对于对照组相关计算值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现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案应用于青光眼患者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对青光眼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要比单纯小梁切除术更好,能够减少青光眼患者出现浅前房现象,且有效控制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呈现治疗优势。
表1 两组浅前房总计率、眼压完全控制总计率和比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