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

2013-01-24 01:32:04何宇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4期
关键词:房水前房脉络膜

何宇梅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

何宇梅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探讨青光眼的小梁切除手术后浅前房原因与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40例(46眼)青光眼进行小梁切除手术之后发生浅前房病患 25 例(28 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40 例(46 眼)病患在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有 28 眼,出现的原因主要有滤过过强(10 眼)、脉络膜脱离(4 眼)、结膜瓣渗漏(8 眼)、出现睫状环阻塞性的青光眼(2 眼)以及其他原因(4 眼)。其中,有 22 眼经过保守治疗之后痊愈,有 6 眼在浅前房运用注射透明质酸钠方式治疗,形成前房。结论 病患的青光眼运用小梁切除手术之后发生浅前房的概率相对较高,大多数患者经过保守治疗之后治愈,浅前房重建运用透明质酸钠效果较好。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

一般而言,青光眼运用小梁切除手术之后的1~2d,前房略比正常情况浅,不过周边还存在前房,并由结膜瓣与巩膜瓣愈合的情况,导致房水的流出量降低,前房可在手术之后的4~5d恢复正常的深度,若是5~7d后,前房依旧是极浅或是还未形成,便是术后浅前房。浅前房是在青光眼进行手术之后,尤其是运用小梁切除手术之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未及时处理以及处理不妥当,会引起虹膜前后的粘连、角膜内皮的损伤、大泡性的角膜病变以及并发性的白内障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青光眼的小梁切除术有40例(46眼),手术之后发生浅前房的病患有25例(28眼),浅前房的发生概率是61.97%(28/46)。其中,男性患者有13例(15眼),女性12例(13眼),其年龄的范围在16~70岁,平均年龄是62.5岁。在临床资料中显示,原发性开角型的青光眼有14眼、原发性闭角型的青光眼有11眼、混合性的青光眼有2眼以及继发性的青光眼有1眼。

1.2 浅前房的分级标准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浅前房根据Spaeth的分类方法可分成:I级为角膜内皮与周边部虹膜互相接触,中央的前房依然存在;Ⅱ级为除瞳孔区之外,角膜内皮与所有虹膜互相接触;Ⅲ级为全部的前房都消失,角膜内皮与所有的晶状体虹膜紧贴[1]。

1.3 浅前房的治疗方法

1.3.1 保守的治疗方法

①散瞳:散瞳能有效防止虹膜的后粘连,提升房水排出的阻力;手术之后每天服用1%的阿托品。②加压包扎:运用棱形的小棉垫,且用胶布固定滤泡相应眼睑表面,并运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的工作。③眼球制动:一并包扎双眼,阻碍眼球的活动,降低睑结膜面与眼球结膜的摩擦程度,防止房水出现渗漏的情况。④使用20%的甘露醇进行静脉注射的工作。⑤在眼球局部滴入皮质类固醇的滴眼液。进行以上的治疗方法,大多数病例通过此种保守的治疗方法,3~7d便可形成浅前房。

1.3.2 通过手术的治疗方法

若患者在经过保守的治疗方法之后,仍未形成浅前房,可注射透明的质酸钠在浅前房内,促进前房的恢复,主要方法是运用15°的穿刺刀穿刺颞侧角膜,并在浅前房内注入适量的透明质酸钠。

2 结 果

在进行小梁切除手术之后发生浅前房的40例(46眼)病患中,发生浅前房有28眼(61.97%),其中,浅I级的有15眼、浅II级的有11眼、浅III级的有2例。28眼通过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式,有22眼经过保守治疗之后痊愈,有6眼在浅前房运用注射透明的质酸钠方式治疗,形成浅前房[2]。

3 讨 论

3.1 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

浅前房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滤过过强(10眼)、脉络膜脱离(4眼)、结膜瓣渗漏(8眼)、出现睫状环阻塞性的青光眼(2眼)以及其他原因(4眼)。

3.1.1 滤过过强

因滤过过强发生浅前房的有10眼,主要是由于缝线过松、引流太大以及巩膜瓣过薄等原因导致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滤过泡大且透明;滤过过强形成的浅前房主要是浅I级与浅II级。经过散瞳与加压包扎的保守治疗,3~5d可形成浅前房。

3.1.2 脉络膜脱离

因脉络膜脱离发生浅前房的有4眼,在手术之后的2~3d内可形成浅前房;其形成的浅前房主要是II级,未形成滤过泡,导致出现脉络膜脱离的现象。主要由于术前高血压与老年的血管硬化等因素导致的,而低眼压是其出现主要的原因;脉络膜脱离经过减少房水的生成,加强房水通过葡萄膜巩膜的途径排出。另外,切口偏向后方、缝合不严实均能引起脉络膜脱离的现象出现。

3.1.3 结膜瓣渗漏

因结膜瓣渗漏发生浅前房的有8眼,表现形式为手术之后的眼泪相对较多,且结膜囊滴入荧光素之后,能可见到绿色的溪流,眼压较低;由于结膜瓣渗漏发生的浅前房形成主要是浅I级与浅II级。经过散瞳与加压包扎的保守治疗,一至两天内可形成浅前房。

3.1.4 睫状环阻塞性的青光眼

因睫状环阻塞性的青光眼发生浅前房的有2眼,在慢性闭角型的青光眼中比较常见,主要是因解剖因素引起的。睫状环阻塞性的青光眼特征是浅或是无前房与高眼压,运用缩瞳剂与青光眼滤过型的手术治疗没有效果;运用睫状肌的麻痹剂有效果。

3.1.5 其他原因

因其他原因发生浅前房的有4眼,主要是因为脉络膜的周边部脱离,因没有进行UBM的检查,所以难以发现脉络膜周边部浅脱离;或是因房水分泌的减少引起的,炎症、睫状体的水肿、持续性的低眼压、手术前长时间使用房水生成的抑制剂都能引起房水分泌的减少,导致前房形成相对比较迟缓[3]。

3.2 术后浅前房预防措施

在进行手术之前,患者的眼压需保持稳定,若有眼压不稳定的病患,需在手术前30min,对其进行静脉滴注20%的甘露醇。在麻醉的时候,压迫及软化眼球,并按照病患的身体条件与术前眼压的稳定情况进行手术。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轻柔,尽可能减少眼部组织的损伤;并且在进行前房的穿刺时,也需尽量缓慢地放液降压。为使巩膜瓣的塑性好、不容易出现皱缩的现象,制作的巩膜瓣应最少有二分之一的厚度,且其缝线的松紧要有分寸。结膜瓣的缝合需严实,避免结膜瓣出现后退的现象,导致伤口渗漏;并且结膜瓣的缝合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手术结束之后可通过穿刺口注射平衡盐的溶液,有利于前房的形成,有效检查滤过的情况。

3.3 术后浅前房的处理

对于轻度渗漏、滤过过强以及轻度的脉络膜脱离病患,可运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包含高渗剂、睫状肌的麻痹剂、滤过泡的加压包扎以及皮质类固醇的运用等方式,在加压包扎的时候需注意应压紧滤过泡,防止加压于角膜,导致无法形成前房。

对于通过保守治疗之后,未形成前房或是浅前房恶化的患者,可注入透明的质酸钠于前房内,加快前房的形成,由于透明的质酸钠是一种黏弹剂,黏性较强,分子量较大,因而弹力也比较大。将透明质酸钠注入前房之后,使前房保持相应的深度,难以快速从滤口排出,比其他类型的粘弹剂效果好,并且操作比较简单与安全,对眼球的损伤度较小,手术之后鲜有明显的并发症。因而,此种方法是目前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最有效的方法。

[1]向金明,郑琦,许艳红,等.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及处理[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4):671-672.

[2]林宏宇,艾兰尼沙·艾沙.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129-129.

[3]马晓玲,赵伍顺,陈晓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J].实用防盲技术,2010,5(1):31-35.

R775

:B

:1671-8194(2013)04-0117-02

猜你喜欢
房水前房脉络膜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疗效观察
今日健康(2020年2期)2020-06-08 07:58:08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OCT在健康人群脉络膜厚度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
氧化应激指标在白内障患者体液中的改变及与年龄的关系
Analysis of spectrum and drug sensitivity of bacteria in the aqueous humor or vitreous of patients at an early stage of penetrating ocular trauma
不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泪液NO浓度与前房炎症反应的变化
兔眼小梁切除术中丝裂霉素C放置部位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山东医药(2015年36期)2015-02-19 07:17:46
942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分析及处理
脉络膜黑色素瘤伴视网膜脱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