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分析

2013-06-23 16: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4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动脉护理人员

韩 虹

(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0)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分析

韩 虹

(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 14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67例,观察组 73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在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给予全面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通过 SAS、SDS 评分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腰酸背痛、失眠、排尿困难、穿刺点出血以及拔管综合征的概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 SAS 及 SDS 评分分别为(19.13±3.58)和(38.16±5.11),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52±4.13)d,明显少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在其围手术期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的调适,促进患者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护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越来越高。多表现为持续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可有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改变[1-2],具有起病急、风险高等特点。介入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本研究通过对73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取得不错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7例,男42例,女25例;年龄(38~82)岁,平均(56.73±8.42)岁;发病时间(2~6)h,平均(3.36±1.14)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31例,下壁30例,侧壁心肌梗死6例。观察组73例,男46例,女27例;年龄(37~84)岁,平均(57.25±8.28)岁;发病时间(2~6)h,平均(3.54±1.25)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34例,下壁32例,侧壁心肌梗死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于入院24h内接受介入治疗。两组患者均意识清醒,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主要是协助患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在迅速而有序的协助患者尽快做好术前准备的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说明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坚定患者的信心,从而积极的配合后面的治疗和护理。术中护理人员一方面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询问患者感受,当患者有不适时,一方面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3],另一方面给予患者以安慰,使其放松身心。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术后返回病房主动向患者介绍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备好急救物品,以备不时只需。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避免弯曲时动脉对血管造成损伤而引起大出血。定时协助患者进行适当活动,但应注意活动幅度[4]。密切观察穿刺点和足背动脉、皮温状况,如果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以及皮温异常均应积极报告医师,采取相应处理。鼓励患者多喝水,加速排出造影剂。在拔除动脉鞘管之前应对患者血压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进行检查,输入(500~1000)mL液体,确保静脉的通畅性。拔管过程应动作轻柔,拔出导管后对伤口进行(15~20)min的压迫,在确认没有出血后实施加压包扎,并用沙袋进行6h压迫。12h以后患者可以轻微活动穿刺侧肢体,24h后可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并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腰酸背痛、失眠、排尿困难、穿刺点出血以及拔管综合征的概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心理状况及恢复状况

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具有发病快、病情凶险等特点。对患者实施急诊介入治疗是一种创伤小、疗效显著的治疗方式[5],可以有效位患者打通梗死动脉,挽救患者生命,但是该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患者多有强烈的濒死感,这种不适感可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进一步加重心肌负荷和心肌耗氧量。因此护理人员在协助患者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应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消除器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术中会对患者隐私部位造成暴露,而患者又难免对手术本身有所恐惧,因此患者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可以随时告诉患者的手术进程,并通过肢体语言使患者放松。术后患者回到病房,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以及个人角色的转变容易出现焦躁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介入治疗后患者长期卧床,处于强迫体位,从而产生腰酸背痛等不适,还可有失眠等情况;对床上排尿不习惯以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可导致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护理人员可以于术后6h通过压迫穿刺部位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膝关节、脚趾关节的活动,术后12h可将患者床头摇高30°。对于排尿困难的患者可进行膀胱按摩,必要时进行导尿。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而患者心理状态由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在其围手术期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的调适,促进患者康复。

[1]张颖,刘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致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78-1335.

[2]刘莹,苏静,曹荣,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室隔破裂行联合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64):39-40.

[3]王海荣,郑淑梅,杨秀兰,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4):1069-1070.

[4]李艳萍,王彩霞.舒适护理在125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3):175.

[5]陈湘玉,沈红,曹巧兰,等.护理路径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绿色通道中的效能初探[J].护理研究,2010,24(3C):790-792.

R473.5

:B

:1671-8194(2013)04-0367-02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动脉护理人员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