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剥除术的疗效分析

2019-07-16 07:56聂林鲁成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肌瘤开腹微创

聂林 鲁成林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且30岁以上的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1]。针对有临床症状的子宫肌瘤,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仍是手术治疗。有研究证实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差,容易出现复发,因此,临床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2]。子宫肌瘤治疗的手术有传统的经腹手术、阴式手术、腹腔下手术治疗,随着微创技术的日益快速发展及成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已成为主要手术方式。以何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微创的技术是否能达到微创的结局、子宫肌瘤术前患者的一般状况、子宫大小、肌瘤生长部位、肌瘤大小、数量、症状、体征及手术患者的要求并非千篇一律,因此,文章旨在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方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因子宫肌瘤行保子宫手术治疗的161例患者,年龄为26~50岁,平均年龄为(43.82±6.37)岁。将其分为A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126例和B组(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35例。A组患者中单纯浆膜下肌瘤10例,B组患者单纯浆膜下肌瘤6例,其余患者均存在肌壁间肌瘤。入院患者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均诊断为子宫肌瘤并排除子宫颈恶性肿瘤及子宫内膜癌。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术式:常规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于脐轮上方做一1.0 cm横切口,气腹针穿刺入腹冲入CO2气体,使腹内压达13 mmHg,置丘卡放入腹腔镜,在腹腔镜引导下分别于左下腹切开0.5 cm和1.2 cm两个切口,右下腹切开0.5 cm切口,无禁忌证则于肌瘤表面注射稀释的垂体后叶素,于肌瘤表面横行切开包膜,完整剥除肌瘤,1-0肠线缝合子宫肌层并加固。旋切肌瘤取出肌瘤,放置腹腔引流管1根,放出腹腔内CO2气体,消毒并缝合皮肤切口。

B组(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术式:于耻骨联合上两横指做一横行切口长约8 cm,用巾钳钳夹肌瘤将子宫提出盆腔,无禁忌证则于肌瘤表面注射稀释的垂体后叶素,自肌瘤表面横行切开子宫浆肌层,暴露肌瘤,逐层切开假包膜,剥除肌瘤,1-0肠线缝合子宫肌层并加固,关闭瘤腔,再连续缝合浆肌层。逐层关腹。

记录数据:年龄、子宫大小、术前彩超情况、输血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腔穿透、中转开腹、术后高热、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天数、术后1年随访情况。

观察指标:输血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腔穿透、中转开腹、术后高热、术后伤口愈合情况(伤口愈合不良:非甲级愈合的乙级、丙级愈合视为伤口愈合不良。乙级愈合:愈合欠佳,有炎症反应,红肿、硬结、血肿、渗液等,但未化脓;丙级愈合:切口化脓,必要时需切口引流及二期缝合)[3]、术后住院天数、术后1年随访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

A组的手术时间长于B组,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宫腔穿透4例,B组宫腔穿透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有3例中转开腹(见表2)。

2.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

A组术后高热发生率低于B组,A组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输血、术后1年复发、术后慢性盆腔痛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情况如下(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

3 讨论

手术治疗是有症状的子宫肌瘤的有效治疗措施,手术方式可以经多种术式进行,术式变得微创、多样、个体化[4]。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创技术的提高,被誉为创伤小、术后并发症低、治疗效果显著的内镜技术而已成为手术方式中的主要术式[5],本研究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占手术治疗的78.26%,腹腔镜已占主导地位。但是,本研究显示利用微创的技术并非能达到微创目的。

3.1 术中情况

本研究显示A组的手术时间(135.00±14.43)min长于B组(84.00±15.70)min,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开腹缝合快,能大大节省手术时间,这与郝群等研究一致[6]。A组术中出血量(232.07±26.47)mL多于B组(138.29±43.81)m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肖雨竹研究并不一致[7]。A组宫腔穿透4例,B组宫腔穿透1例,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有3例中转开腹,王清等人研究提出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技术,可降低中转开腹率[8]。腹腔镜手术术中创伤小,是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在不同的医疗机构,研究结果并非一致,本研究显示腹腔镜时间相对长、出血相对多,是否与手术熟练程度及缝合技巧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中因术中出血量多,有3例及时中转开腹,手术顺利完成。拥有娴熟的镜下缝合技术可提高腹腔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安全性[9],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需建立在娴熟的手术操作及技巧基础上,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方能利用微创的技术达到微创的效果。

3.2 术后情况

A组术后高热发生率(1.59%)明显低于B组(8.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陈玲等人研究结果一致[10]。腹腔镜下手术彻底止血,冲洗干净,能减轻术后炎症反应。A组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无一例,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烨等人研究得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能够减轻术后炎症应激反应的程度[11]。A组术后住院天数短于B组,这与李淑娟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2]。两组患者术后输血、术后1年复发、术后慢性盆腔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这与徐珊珊的研究结果一致[13]。

综上所述,腹腔镜具有创口小、住院时间短的优点,而且与开腹手术相比术后复发及慢性盆腔痛无差异,因此,是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但是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在此研究中并不占优势,因此需结合手术者技术及患者病情综合考虑及评估,共同决定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肌瘤开腹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