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舟
器乐进课堂是很多音乐教师关心的热门话题。虽然器乐学习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但对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有着独特的优势。当然,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复杂的乐器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普及较为困难,而且很多音乐教师在大学阶段并没有研修过普及性的乐器,要想让这些乐器进入课堂,教师自己必须先行学习。因此,器乐进课堂对音乐教师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师在课堂中开展器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乐器,同时要对器乐教学法进行深入的探索。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很多音乐教师放弃了中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器乐教学。以下是笔者在初中音乐课堂进行中音竖笛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以期对希望在中小学开展器乐教学的教师有所帮助和启发。
在竖笛学习的最初阶段,让学生意识到竖笛是一件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乐器而不是一个玩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很多学生把竖笛当作玩具,毫无美感地乱吹,甚至以发出喧嚣的声音为乐趣。初学竖笛时,教师一定要进行示范演奏,让学生感受到竖笛丰富的表现力;或者播放竖笛演奏家的演奏视频让学生观赏,通过演奏家精彩的演奏来改变学生对竖笛的认识。当学生欣赏到丹麦竖笛演奏家米凯拉·派翠演奏的维瓦尔第的竖笛协奏曲时,就会立刻被竖笛华美的音色和演奏家灵活的技巧所感染;而当学生欣赏到用竖笛演奏的中国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时,更会感叹竖笛竟有这样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与高音竖笛相比,中音竖笛的音色更加柔和,在集体演奏中不会发出很刺耳的声音。但是它的音孔位间距较大,小学生演奏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更适合初中及高中学生演奏。另外,中音竖笛看上去更像一件“正规”的乐器,与单簧管相似,演奏起来显得更有“范儿”,因此很多中学生第一次接触中音竖笛时感到很惊喜。
需要注意的是,高音竖笛和超高音竖笛在购买时一般是已经组装好的,而中音竖笛通常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学生在演奏前必须进行正确的组装。有些学生在拿到乐器以后,没有看说明书就迫不及待地用插入的方法把第二节和第三节连接了起来,这样用不了多久,第二、第三节的连接处就会出现松动的迹象,最终导致气密性不良,在演奏的时候更是会影响音高、音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教师要及时叮嘱学生买到乐器后先不要自行组装,等到上音乐课时再按照教师的要求统一进行组装。组装时,首先在连接处涂抹少量的润滑油,然后用旋转的方式组装第二节与第三节,务必让其连接处得到很好的密封。接下来对音孔位置进行矫正,首先保证第二节上的一排音孔与第一节上面的气孔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三节的音孔(也就是第八孔)需要在右手手形比较自然的情况下,关注小指的位置再进行调整。如果把第八孔与第二节上的一排音孔对在一条线上,在演奏中就会导致手指紧张的情况发生。
首先,要强调学习的纪律。由于每个班级学生的数量一般较多,在进行器乐集体教学时,如果大家都不听指令,东吹一句,西吹一句,场面就会比较混乱,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首先要强调学习的纪律,在教师没有发出演奏指令时学生不要发出声音。教师在示范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把中音竖笛的吹嘴抵在下嘴唇下面,当教师发出演奏指令时,学生才可以把竖笛放到嘴里。
其次,要对竖笛携带情况进行考核。由于初中音乐课时比较少,一般为每周一节课,因此常常出现学生忘记带竖笛的情况,这样势必会影响学习的进度。在上课时,没有带竖笛的学生往往会觉得无聊,甚至会“无事生非”,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中音竖笛教学时,务必要对学生携带竖笛的情况进行考核。笔者规定,如果一个学期有三次没带竖笛,期末成绩降一个等第;有五次没带竖笛,期末成绩降两个等第;每次课都能带竖笛,期末成绩将增加一个等第。虽然这种方法看上去稍显古板,但的确大大增强了学生带竖笛的自觉意识。各位教师也可以试一试这种方法,并在应用中不断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升级。
初学中音竖笛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能很好地对音孔进行密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在按音孔时“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八个音孔漏气的声音“此起彼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编创了 “音孔密封口诀教学法”。笔者对中音竖笛的八个音孔进行编号,用左手大拇指的指肚密封竖笛背面的音孔,口诀为一;左手的食指密封正面最上方的音孔,口诀为二。接下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按照音孔的排列依次进行密封,口诀为三、四、五、六、七、八。同时,在练习的时候要求学生务必按照口诀依次对音孔进行密封,且刚开始练习的时候速度一定要慢。手指都按好以后,让学生互相检查密封情况,及时纠正密封不到位的手指。此外,还可以借鉴体育课的口令,进行多次八个八拍的练习。通过这种口诀教学法,大大提升了密封音孔的准确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无声指法练习
音孔的密封性练习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进行指法练习。同样,在刚开始练习指法时建议不要进行吹奏,首先进行无声练习—把笛头放在嘴唇下面,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唱指法的练习。在进行指法练习时,一定要结合节拍练习,让手指按音孔的节奏与演唱音符的节奏统一起来,为接下来的有声练习做好准备。
2.吐音与呼吸练习
中音竖笛主要的演奏法包括吐奏和连奏两种。学习伊始,很多学生遇到的普遍问题就是不会吐音,导致演奏的旋律含糊不清。因此,教师在教学初期,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吐音,而且要让吐音的节奏与手指按音孔的节奏统一起来。
良好的吐音从正确的呼吸练习开始。首先让学生在微笑状态的基础上,用“闻花香”的方法把气吸得深一些,然后稍作保持,接下来轻轻地吐气,要求一口气中能进行多次吐音练习。
3.有声指法与呼吸练习
经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练习,就可以进行有声演奏练习了。练习过程应由慢到快,循序渐进。要求学生在不同的音区,用不同的呼吸感觉:低音区气息要缓一些,中音区气息自然一些,高音区气息稍微急一些。但一定要强调气息从口腔“流动”到竖笛,而不是“挤”进去、“喷”进去的感觉。
演奏过程中身体呈自然状态坐直,始终保持微笑,笛头不要含得过多。竖笛大致与身体保持45度角,肘部关节自然抬起。手指关节自然弯曲,左手小指不可蜷缩在竖笛下面。演奏过程中,右手在不需要按音孔的时候不要随意离开竖笛,右手大拇指要相对固定在竖笛下面。
中音竖笛虽然是一件非常好的普及性乐器,但在我国中学音乐课堂中还远远没被广泛普及。一方面是由于中学音乐课时有限;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对于器乐教学没有相对强制性的要求,很多中学音乐教师也没有中音竖笛演奏的基础。基于以上原因,器乐进课堂在中学还相对不成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进行模块化融合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意义的探索。
所谓模块化融合教学,其本质是两个阶段的教学。首先是模块化教学,要求教师在已有的课时中,集中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中音竖笛教学,在这段时间内,主要以学习中音竖笛为主,为学生打下一定的学习基础,为以后的自主学习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大约需要六课时左右。通过六课时的模块化学习,学生对中音竖笛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基本的演奏方法,如指法以及呼吸方法等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有了模块化教学的基础就可以进行第二阶段的融合教学,即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中音竖笛的教学,从而让中音竖笛的学习保持可持续发展。
兴趣的保持对于学习非常重要。中音竖笛虽然是一件普及性的乐器,但是要演奏得美妙也并非易事。因此,要及时让学生感受到演奏的快乐,不断激发其继续学习的兴趣。
第一,要让学生及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如果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总是出错,势必会影响其学习兴趣。而演奏总是出错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没有合理地选择演奏的速度,很多学生总是用较快的速度进行演奏练习,导致演奏总是出错,为此常常感到很郁闷。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用较慢的速度进行练习,提高自己的反应灵敏性,降低演奏的难度,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体验到演奏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
第二,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这种合作学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与自己的同学合作学习,在默契的演奏练习中感受到演奏的快乐;另外可以与伴奏合作练习,让自己演奏的音乐融入伴奏中,感受到一种立体的、多维的音乐美,继而促进音乐兴趣的提升。
第三,是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社团活动、艺术节活动以及对外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分享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第四,创新学习评价,让学习成为美好的记忆。由于音乐作业不可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呈现,而是需要对学生进行逐一考核,所以很多音乐教师对学生课后学习及学期末的考核感到苦恼。然而,音乐教师往往教授很多班级,每学期课时也有限,因此对学生课后练习进行考核很难常态化进行。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个问题几乎可以完美解决—在家长或同学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练习成果用手机录下来,然后发给教师,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余时间集中了解每个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这种评价方式避免了现场考核时学生因紧张而表现欠佳的情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了真实的记录,成为自己成长中的美好记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以上是笔者在中音竖笛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与收获。虽然目前器乐教学在我国中学音乐课堂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但器乐教学对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如在提高学生识谱能力,感受音程距离以及提高课堂学习专注度等方面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虽然这种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不能成为我们不去开展这一课程的理由。希望广大音乐教师能够不断努力学习,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器乐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