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M的大学生外语磨蚀影响因素分析

2019-07-16 09:27蔡晶晶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矩阵

蔡晶晶

(南通开放大学 外语系,江苏 南通 226006)

一、相关研究背景

语言磨蚀,是与语言习得相反的一个概念,指习得者在学习某种语言的过程中或掌握该种语言之后,由于某些原因,减少或停止使用该语言,导致其语言技能逐步丧失的过程。长期以来,语言教学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快速地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忽略语言习得的另一个方面,即有效地保持语言技能和减少语言磨蚀。直至198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了首届语言磨蚀研讨会,语言磨蚀理论才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并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门新的独立学科。在过去的30多年,语言磨蚀理论得到了深入研究和蓬勃发展,内容涉及受蚀语言成分分析、语言磨蚀影响因素分析、语言磨蚀机理等方面,其中语言磨蚀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关注度最高。如Vechter等研究外语磨蚀前水平的影响因素与外语磨蚀程度之间的关系,证实二者呈负相关[1];Bahrick将外语接触量作为一个重要参数,分析其与外语磨蚀程度之间的关系,得出明显影响外语磨蚀程度的结论[2];Pavlenko研究证实情感因素也会对外语磨蚀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3];龚韶华以大学英语教学为切入点,分析影响大学生英语磨蚀的影响因素,提出语言能力保持策略[4];文燕探究高职生英语磨蚀现象及其影响因素,阐述高职英语教学中应采取的减少和防止英语磨蚀的对策[5];马靖香总结影响语言磨蚀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成人外语学习的特点,提出教学建议[6]。关于外语磨蚀的研究成果虽然颇丰,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国外研究偏重于证实某一具体的影响因素与外语磨蚀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未考虑外语磨蚀是众多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内研究大多总结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及外语磨蚀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和作用,尽管在研究过程中分别考虑了大学生、高职生、成人的不同教学特点,但研究结论雷同、原创性不足、缺乏实证研究;至于外语磨蚀影响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未得到充分关注[7]。倪传斌是国内对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最深入的学者,他率先采用决策树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外语磨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因素之间的传递路径进行研究[8-9]。杨秀丽尽管对外语磨蚀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但只对倪传斌的相关研究进行再次验证,虽然部分结论稍有不同,还是采用相同的决策树模型[10],缺乏研究方法的创新性。

尽管倪传斌已开创国内研究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的先河,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极少,亟需丰富。本文拟针对汉语环境下大学生外语磨蚀问题,在搜集与大学生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基础上,整合出相关影响因素,尝试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简称ISM)研究方法,厘清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关系,进而为有效采用大学外语教学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大学生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的确定

搜集与大学生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4-14],确定其影响因素(见表1)。先对某些明显与外语磨蚀不太相关的影响因素预先剔除,如教育体制影响因素过于宏观,作为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显然不合适。然后将名称不同,但本质内涵一样的影响因素予以整合。如将磨蚀时间、受蚀时间、流损时间合并为磨蚀时间;将目的语文化氛围和外语环境缺失整合为外语文化氛围;将语种之间的相对特征、英汉语言特征差别、语种之间的特征差别统称为语种之间的特征差别;从与外语磨蚀相关性的角度考虑,将学能和读写能力两个影响因素取其交集确定为读写能力;参与反映了受蚀后与受蚀语的接触程度,将参与、受蚀后与受蚀语的接触程度两个影响因素划为外语接触量。此外,通过咨询相关外语教学专家,智力与外语磨蚀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尚待验证,且大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相差不大,建议删除智力影响因素。本文研究大学生外语磨蚀程度,即外语磨蚀量,可用“外语磨蚀量=外语磨蚀强度×磨蚀时间”公式表示。这样,用两个自变量共同描述外语磨蚀程度比仅用磨蚀时间描述更全面和深刻。外语磨蚀强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表示单位时间内的外语磨蚀量。经过以上处理,最终确定大学生外语磨蚀影响因素19个,包括外语磨蚀强度S1、磨蚀时间S2、磨蚀前外语水平S3、外语习得方式S4、语言传授水平S5、情感因素S6、读写能力S7、外语接触量S8、认知因素S9、语种之间的特征差异S10、外语文化氛围S11、外语习得偏好S12、外语习得内容S13、训练频度S14、年龄S15、性别S16、受蚀者防蚀意识S17、动机S18、态度S19。

表1 与大学生外语磨蚀相关的影响因素

三、大学生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的ISM构建

影响大学生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众多,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ISM由美国沃菲尔德教授于1973年提出,采用有向连接图和布尔矩阵等数学方法,并结合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构建多层梯阶结构模型,能使复杂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变得层次化、条理化和直观化[15]。本文采用ISM对大学生外语磨蚀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各维度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厘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大学生外语磨蚀的深层次原因,进而为大学外语教学提供基础支撑。

1.建立邻接矩阵

判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请外语教学专家8人结合其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大学生外语磨蚀影响因素19个进行两两间关系判断,采用两轮Delphi方法,得到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A描述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因素i对因素j存在影响,记为aij=1;反之,如果因素i对因素j没有影响,则记为aij=0。最终,根据专家的咨询结果建立邻接矩阵A(见表2)。

表2 邻接矩阵A

2.计算可达矩阵

可达矩阵(Reachability Matrix)是指利用矩阵形式描述有向连接图各节点之间经过一定长度的通路后最终可到达的程度。运用布尔矩阵运算规则(0+0=0,0+1=1,1+0=1,1+1=1,0×0=0,0×1=0,1×0=0,1×1=1),对相邻矩阵A与单位矩阵I求和得到的A+I进行幂运算,直至(A+I)k-1≠(A+I)k=(A+I)k+1,则可达矩阵M=(A+I)k。

利用布尔矩阵运算规则,经过计算,得到可达矩阵M(见表3)。

3.层次化处理可达矩阵各影响因素

根据生成的可达矩阵M,确定大学生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的可达集R(Si)和先行集A(Si),前者表示从影响因素Si出发可到达的全部因素的集合,后者表示可到达影响因素Si的全部因素的集合。可达矩阵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见表4。根据R(Si)∩A(Si)=R(Si)确定顶层的影响因素集L1,然后将L1所包含的影响因素从表4中删除,再根据同样的准则确定影

响因素集L2,直至最终确定出最底层影响因素集Ln。由此可得,L1={S1,S2},L2={S3,S4,S8,S13},L3={S5,S7,S12,S14},L4={S9,S17},L5={S6,S15,S16},L6={S18,S19},L7={S10,S11}。

表3 可达矩阵M

表4 可达矩阵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4.构建ISM

根据各影响因素层次划分结果及可达矩阵,可得到大学生外语磨蚀影响因素ISM,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外语磨蚀影响因素ISM

四、ISM分析

大学生外语磨蚀影响因素体系是一个具有多层递阶结构的复杂系统(见图1),影响因素可分为根本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直接影响因素三大层次,根本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是大学生外语磨蚀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根本影响因素,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手段。

1.根本影响因素

大学生外语磨蚀的根本影响因素涉及外语文化氛围和外语语种之间的特征差异。外语文化氛围就是习得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外语的社会环境,如果该外语使用环境缺失,就会导致外语的社会认知和有效输出变得困难,进而对习得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外语文化氛围,如开设外语沙龙或外语广角,鼓励大学生多看外文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以对抗外语磨蚀。外语语种之间的特征差异,包括语音、词法、句法、词汇系统等方面的差异。如果某门外语与汉语母语差距不明显,如日语,两种语言特征类似,那么外语习得就显得相对容易,一旦掌握之后,也将不会轻易磨蚀;如果某门外语与汉语差距明显,如英语或德语,这两种语言与汉语语言特征迥然不同,势必会给外语习得带来难度,进而可能会对习得者的学习态度造成影响。为此,教师要意识到外语语种之间的特征差异是外语习得与磨蚀的根本影响因素,授课时可通过将外语与母语之间的特征异同点进行对比,强化大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进而减缓外语磨蚀。

2.间接影响因素

大学生外语磨蚀的间接影响因素包括磨蚀前外语水平、外语习得方式、情感因素、读写能力、外语接触量、认知因素、外语习得偏好、受蚀者防蚀意识等15个因素。

外语习得者因年龄和性别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认知和外语习得偏好。不同的外语习得偏好会导致习得者在学习中易偏向特定的外语习得内容,如语音、词汇或语法等。不同的外语习得内容的磨蚀强度又是不同的,在外语教学中,要防止大学生在外语习得内容上的偏废,力争做到全面均衡发展。外语习得者的认知因素决定了其读写能力,读写能力可使外语习得者通过阅读和写作加固外语知识和保持磨蚀前外语水平。当然,语言传授水平和训练频度也是影响磨蚀前外语水平的另外两个因素。如果语言传授水平高和训练频度大,那么磨蚀前外语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磨蚀前外语水平的不同,其磨蚀强度也不同,当磨蚀前外语水平达到一定阀值后,其磨蚀强度会大大降低。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规律,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外语等级考试,一旦外语学习达到一定水准后,可有效减缓外语磨蚀。另外,外语习得方式也影响外语磨蚀强度。不同的外语习得方式,外语磨蚀强度也不同。浸泡式教学比明示式教学的外语磨蚀强度要大,因而在外语教学中应更多地选择明示式教学模式。

情感因素主要指外语习得者学习外语的动机和对外语的学习态度。对外语的良好情感使得外语习得者自身具有防止语蚀的意识,会主动增加外语训练频度,增加外语接触量。如果外语接触量大了,磨蚀时间就自然变长,外语能力就得以保持,外语水平也不易下降。此外,习得者学习外语的动机十分重要,学习外语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课程考试、获取学分,而是学会一种技能。在大学外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大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还要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外语学习兴趣一旦建立起来,大学生的外语学习态度就端正了,学习热情增高,就会对外语学习持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外语的教与学也将事半功倍。

3.直接影响因素

外语磨蚀强度和磨蚀时间是大学生外语磨蚀量的两个直接影响因素,二者相互影响。如果外语磨蚀强度很大,那么磨蚀时间就很短;反之,如果外语磨蚀强度很小,磨蚀时间就会很长。此外,外语磨蚀强度在磨蚀时间中的每一个时刻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会大些,有时又会相对小些,即磨蚀时间也会影响外语磨蚀强度。在某种程度上,外语磨蚀强度表现为外语知识的遗忘强度,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督促和帮助大学生及时复习外语知识点。

外语磨蚀不是简单的外语水平倒退和外语知识遗忘,而是受到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是一个非线性、动态、复杂的过程。本文在搜集与大学生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及整合出大学生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中的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因素的层次关系和传递路径进行研究,厘清大学生外语磨蚀的根本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直接影响因素,并提出外语教学对策。根本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是大学生外语磨蚀的深层次原因,但间接影响因素多达15个,今后仍应对其重要性进一步探讨,以进一步确定关键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矩阵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矩阵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