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向与心理韧性的关系

2019-07-16 09:27赵生玉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意向韧性双创

赵生玉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浙江 温州 325035)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1]的颁布,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培育创新意识,已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级各类高校也纷纷将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型人才作为培养的重要方向,并实施多样化“双创”教育实践。全面准确把握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是推动大学生良性创业实践的重要基础,其中创业意向(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是“双创”教育实践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创业意向是引导创业者追求创业目标,并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等的一种心理状态。Krueger认为创业意向是创业活动的先决条件[2],对创业活动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因此,学界普遍将创业意向视为个体创业行为的先导性指标。一般而言,一个潜在的创业者在开始创业前要先激发起投身创业实践的意愿,这种创业意向的强烈程度可能决定创业者实施创业活动的可能性。当前大学生创业率不高与创业意向低下有着密切关系。与此相反,一些大学生在不了解自身实际,特别是内心追求不清晰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始创业。因此,为帮助提升高校“双创”教育工作的效果,优化创业者的创业心路,亟需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等心理品质予以更多关注。

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相关研究普遍认为,创业意向受到内外双重因素的作用。内在因素包括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成就动机、问题解决能力、创业知识、承担风险倾向和创新性等;外在因素包括社会资源、家庭支持、创业经历等[3-4]。许多创业大学生多是初出茅庐,较少经历挫折,缺乏社会生存经验,创业过程中常遭遇严峻的挑战乃至失败,因而大学生创业行为常常需要有强大的心理资本做支撑。

当前大学生创业意向特征,心理韧性对创业意向的预测效应,基于心理特征激发创业动机,这些都是开展大学生“双创”教育亟须澄清的问题。温州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双创”教育已有一定的影响力,不少大学生在浓厚的“双创”教育氛围中投身创业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温州高校为例,从心理韧性视角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与心理品质相关关系进行调查,旨在使大学生正确认清创业的心理资本,不断提高心理韧性,增强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温州商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七所高校全日制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08份,有效回收率为76%。其中,男生279人(46%),女生329人(54%);本科生253人(42%),专科生355人(58%);大一学生262人(43%),大二学生228人(38%),大三和大四学生合计118人(19%);有创业经历59人(9.7%),没有创业经历549人(90.3%);独生子女248人(40.8%),非独生子女360人(59.2%);城市生源165人(27.1%),农村生源443人(72.9%);家人有从商经历312人(51.3%),家人无从商经历296人(48.7%)。

2.研究工具

(1)大学生创业意向量表。采用刘志[5]编制的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问卷(CSEIQ),共33个题目,包括希求性、可行性和行为倾向3个维度。采用李克特量表五点计分法(1—5表示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计算问卷及维度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明该维度的追求力度越大,创业意向越强烈。该量表整体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15。

(2)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采用胡月琴等[6]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共27个题目,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5个维度。采用李克特量表五点计分法(1—5表示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计算问卷及维度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明该维度的特征越明显,心理韧性水平越高。该量表整体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43。

3.统计方法

样本收集并进行有效性筛选后,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

大学生创业意向总均分为2.69±0.51,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希求性(3.27±0.53)、可行性(2.31±0.69)、行为倾向(2.12±0.75)。心理韧性的总均分为3.44±0.45,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积极认知(3.83±0.70)、家庭支持(3.60±0.45)、目标专注(3.45±0.59)、人际协助(3.33±0.82)、情绪控制(3.12±0.64)。

2.群体差异检验

为了解大学生在创业意向与心理韧性的群体差异,以人口学变量为自变量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男性、专科、城市、低年级、有创业经历、独生子女和家人有从商经历的大学生创业意向,分别高于对应的女性、本科、农村、高年级、无创业经历、非独生子女和家人无从商经历的大学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理韧性方面,本科、低年级、学生干部的得分显著高于专科、高年级与非学生干部,其余变量差异不显著。创业意向与心理韧性的群体差异检验结果见表1。

3.创业意向与心理韧性的相关分析

表1 创业意向与心理韧性的群体差异检验

相关分析发现,整体上创业意向与心理韧性的相关系数为0.064,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创业意向的部分维度与心理韧性的维度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希求性与目标专注、积极认知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6和0.254,可行性与情绪控制的相关系数为0.249,行为倾向与家庭支持的相关系数为0.22,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见表2)。

表2 创业意向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

4.人口学变量、心理韧性对创业意向的回归分析

为探究人口学变量、心理韧性各维度对创业意向的预测效应,以创业意向为因变量,以人口学变量、心理韧性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性别、创业经历、学历层次(本科/专科)、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家人有无从商经历6个人口学变量进入方程1,共同解释了创业意向21.5%的变异。加入心理韧性各维度后,进入回归方程的人口学变量减少为5个,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家庭支持3个维度进入方程2,解释量为25.8%,增加了4.3%,△R2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心理韧性对创业意向的回归分析

四、讨 论

1.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特点

从研究结果看,大学生创业意向总均分为2.69,进一步统计发现,低于平均值的有377人(62%),高于平均值的有231人(38%)。可见,大学生创业意向总体呈中等偏低水平。因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实践,无论在理念传播、内涵解析、方法传授、项目扶持,还是在热情激发等方面,仍需要做大量工作。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希求性因子得分最高,说明近年来全国上下的创业教育、创新热潮等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大学生渴望更多了解创业,希望能有机会亲自实践或参与创业项目。相较而言,可行性和行为倾向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希求性,这也说明大学生对投身创业实践的可能性判断还是相对谨慎的,在采取行动方面比较理性,并不盲目。大学生整体表现出内心渴望触碰创业,实际又理性甚至徘徊,对创业表现出矛盾的心理意向。

群体差异检验发现,在创业意向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专科生显著高于本科生,城市生源高于农村生源,大二、大三学生高于大一、大四学生,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高于无创业经历的大学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家人有从商经历的大学生高于家人无从商经历的大学生。这与传统观念中人们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判断和学界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吻合。大多数家庭对男生创业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机会,允许其尝试与实践,对女生则不敢放手让其搏击变幻莫测的市场[7]。从不同年级情况看,大一新生刚进校园,对创业了解不多;大四学生面临毕业,投入创业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比较有限;而大二、大三学生时间相对宽裕,经验积累也较多,因而创业意向较强。从学生类型看,高职高专学生所学专业更加接近市场应用,创业动机相对较强[8]。经验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一个重要维度[5],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在如何聚集资源、扩展人脉、建设团队和管理项目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因而创业动机更强。来自家庭的创业支持可实现经验和资源的共享,获得经济支持,这有助于增强创业意向[5],因而家人有从商经历的大学生大多有较强的创业意向。

2.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特点

从研究结果看,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总均分为3.44,低于平均值的有243人(40%),高于平均值的有365人(60%)。可见,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与赵竞等的研究结果一致[9]。从各因子得分排序看,积极认知最高,家庭支持其次,然后是目标专注、人际协助,最后是情绪控制。这与当前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基本吻合。进入大学后多数大学生对自我诸如性格、处境、任务等的认识更加清晰,逐渐成熟、理性化,因而积极认知得分最高。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整体上大学生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较强,情感丰富,体验深刻,情绪波动也较大,因而大学生情绪控制表现相对不足。

比较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发现,本科生显著高于专科生,特别是对现实形成积极认知,专注于目标的实现、协调人际关系等方面。低年级学生易因为理想和现实差异而产生心理不适等问题;高年级学生经历了几年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心智各方面逐渐成熟,做事深思熟虑,因而心理韧性呈现逐步上升的特点。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显著区别心理韧性的差异,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及具体事务性能力等经常得到训练,有助于提升其心理韧性。

3.创业意向与心理韧性的关系

相关分析发现,创业意向与心理韧性各因子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与家庭支持维度均显著预测创业意向。陈佳雯等发现目标专注与学生成就呈正相关[10],这与本研究结论一致,即大学生对创业的目标越专注,其创业意向就越高。回归分析中目标专注也是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预测因子之一。坚持目标、制订计划、集中精力解决问题,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效激发创业动力产生的心理品质。

情绪控制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呈显著正相关(r=0.195),说明情绪性因素与创业意向息息相关。情绪控制是指个体在困境中对情绪波动和悲观念头的控制和调整,情绪控制指数高的大学生往往对现实怀有积极的情绪,情绪波动幅度较小,心性更加成熟,善于树立合理的信念,以此调节和控制自身情绪,面对创业问题思考也更为深入,对创业意向的培植具有促动效应。可见,创业实践与情绪管理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

创业意向还与家庭支持维度呈显著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支持显著预测创业意向。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中,家庭支持属于精神类的支持,是指家人的宽容、尊重和支持,包括父母理解子女的程度,是否愿意无条件支持子女,是否愿意倾听子女诉求,重视子女的意见等。同时,来自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可有效提高子女的自信心,提高子女创业活动的成功率。

五、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创业行为需要获得心理资源的支持,心理韧性是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重要内在心理能量。大学生创业意向与心理韧性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心理韧性中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家庭支持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创业意向不尽相同,性别、学历层次、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有创业经历及家庭的经商背景等变量,均可有效区分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可强化其创业意向;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可对男生、专科生、低年级学生、独生子女、家人有从商经历的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践指导,从而优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效能。为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强化其创业意向,提出以下建议:

(1)有意识地开展面向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帮助培养心理韧性。创业实践对大学生的心理品质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大学生目标笃定、决策果敢、耐受挫折等。只有良好的心理资本才可能支撑大学生创业实践走得更远和更稳。因此,要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培育和塑造大学生坦然面对困难的心理品质,树立对现实问题的积极认知,懂得合理制定目标,学会调整情绪,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提升心理韧性,根据自身的心理特征和物质基础投身创业实践,同时在创业过程中扩大心理韧性的积极效用,面对创业挑战,解决实际问题。

(2)内外合力,共促大学生创业。一方面借助“双创”政策的东风与利好,政府要制定相关激励与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大学生的创业环境,提供必要的资源,如银行贷款,落实对创业大学生的关怀与支持;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大学生创业训练,鼓励大学生积极尝试“双创”实践,开展相关的实战训练。此外,大学生应学习创业知识,接触创业项目,增加创业的感性经验,丰富自己的内涵,特别是增强心理资本,如心理韧性、自我激励、团队协作观念等,从刚性与柔性两个方面丰富和发展自己,以实力证明自己,以更好的心态从容面对创业选择。

(3)实现家庭良性沟通,争取来自家庭的支持。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职业人群,大学生需要与父母建立良性沟通,争取来自家庭的创业支持。大学生创业意向各维度与心理韧性中家庭支持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而父母有从商经历的大学生创业意向更强烈。可见,大学生创业实践离不开来自家庭的帮助和支持,既需要父母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也需要有物质和创业经验方面的帮助。这就要求父母多倾听子女的意见,尊重子女的选择,必要的时候对子女的创业实践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鼓励有较强创业意向的子女投身创业实践,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动机。

猜你喜欢
意向韧性双创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