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之一。本文探讨青年干部任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切实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载体。
【关键词】 青年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范畴,是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协力实现“中国梦”的思想保障,是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党中央之所以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策部署,首要考虑在于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凝聚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不再以军事抗衡为主,更多的是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综合竞争。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等资本主义社会思潮涌入中国,不仅对民众而且对青年干部产生了不小的思想冲击和误导。当前,我国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多变的新特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影响力受到挑战,必须采取果断措施积极应对。加强青年干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青年干部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和错误观念的侵蚀,有助于凝聚民心,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提振全党精神面貌。
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我们党为什么会把理想信念放在如此重要的战略高度来看呢?这是由理想信念的特殊性质决定的。理想是什么?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信念是什么?是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某一思想或事物抱有坚信不疑的情感和态度,并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力行。也就是说,理想信念是总开关,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受理想信念指导的。一句话,理想信念是我党我军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
1、加强党史学习,明确“三个选择”,坚定“三个自信”
纵观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不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自觉的党性修养。为增强党性修养,必须引导广大青年干部学好中国共产党党史,这是一门特殊的必修课。青年干部要学好党史,须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逐渐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其次,理解中国共产党经历的挫折、成就、经验和教训;再者,通过学习优秀的党史人物,见贤思齐,对照自身做检查找差距,向榜样看齐。
九十多年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书写了一部党团结和领导广大人民救亡图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的历史。以史为镜,鉴往知来。学习党史本身不是目的,根本目的在于牢记历史教训,灵活运用历史经验,更好地发展现在,指引未来。概括而言,青年干部要通过学习党史明确“三个选择”,坚定“三个自信”:首先,青年干部既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光辉成就,也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时展现出来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强硬心理素质,做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其次,青年干部要全面总结并认真汲取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始终站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来审视中国和世界,实现更好的发展。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九十多年的艰辛奋斗,孕育了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和密切联系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优良传统,成为其克服困难、战胜强敌、取得胜利的革命法宝。继往才能开来,今日青年干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毫不动摇地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革命传统。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伟大旗帜,不断激励着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在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培养了救亡图存、忠贞报国的革命精神,包括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矢志不移、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井冈山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坚定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延安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西柏坡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党带领人民投入红红火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了繁荣富国、争先创优的爱国品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在不断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和平崛起的创造性实践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新品质、新面貌,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了时代进步的潮流,是激励我们向时代看齐,向世界看齐的精神动力。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优势就是和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的优良作风,要求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要求一切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虽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党转变为一个维护国家发展和稳定的执政党,从一个实行计划经济的政党转变为一个进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党,但是这些优良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作为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精神根基,现在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青年干部仍然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支撑。
二、要切实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青年干部对社会价值取向、社会公德等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就自身而言,青年干部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领导权威,使下属自觉自愿接受其领导,还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廉洁自律和拒腐防变能力。因此,提升道德素质是青年干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升个人觉悟,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应牢固树立、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而引导全社会公民自觉遵守和践行。对于青年干部而言,牢固树立和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增强公仆意识,乐于服务人民。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优良革命传统和执政基础。反之,如果脱离群众,党群关系恶化,后果不堪设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时期,党执政面临着一系列诱惑和考验,脱离群众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青年干部需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破除“官本位”的错误思想,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争取做一名深受民众爱戴的公仆。
二要勤政敬业,求真务实。能否做到“勤政务实”是考察青年干部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尺度。要做到勤政敬业,求真务实,首先要有不畏难的勇气。青年干部要勇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善于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和舍我其谁的决心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其次要有敢于动真碰硬的魄力。作为青年干部要敢于啃“硬骨头”,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挺起腰杆,看淡个人得失,在问题面前真正起到带头作用;再者,青年干部还要敢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青年干部需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调查研究,对客观情况做到真知、深知,在掌握实际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三是要增强党性修养,做到廉洁自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党性修养和廉洁自律都是青年干部的主体意识,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因此,青年干部需要不断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向实践学习,在反复锤炼和久经考验中增强党性,养成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
2、带头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青年干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抵御西方资产阶级以“私有制”为思想核心的各类思潮,还要妥善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至今,其中既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的优秀文明,也有封建思想的糟粕遗留。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的辩证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脉,是中华儿女齐心奋斗的精神家园,而封建思想中“男尊女卑”的不平等意识及其“专制”和“人治”的政治理念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进程造成了一定阻力。所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际要求出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安邦、修身养性的诸多思想理念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实意义和指导价值,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主张“重义轻利”,强调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贡献。又如“和合”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规范,使得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风雨沧桑未曾中断。今天,“以和为贵”的文化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直接提供了本土文化依据和民族精神支撑。虽然古今国家性质不同,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修德”、“克己”、“正身”等自律规范,与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官德”的倡导和要求仍然有着共通之处,都能为广大青年干部增强自身道德素养,坚持自己的道德防线提供很好的思想启发和借鉴意义。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应该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土壤中。青年干部应该通过研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书籍,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德润心,不断加强个人修养、锤炼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对身边的亲朋好友和群众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持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三、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载体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信息化时代,大众交流的信息平台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书刊之外,还诞生了超脱时空限制的方便、快捷、开放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当然,这其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科学引导其健康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需要借助传统的广播、电视来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阵地,也需要与时俱进,依靠网络新媒体的强大信息传播和思想引导力来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以此得到大众和青年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多更深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内化于心”过渡到“外化于行”提供信息桥梁的支撑。
1、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加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宣传
纸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是连接国家与人民群众的桥梁,上承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下系社会百态,反映着人民的愿望与心声,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第一媒体。凭借对信息的承载和传递本能,传统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具备天然优势。与此同时,传统媒体还具有教化和引导功能,在传递国家基本政策等信息的过程中,有着自身的能动性和灵活性,潜在地对受众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途径加强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宣传。
首先,在发展方向上,传统主流媒体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其次,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要满足公民对信息知情的需要。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要保持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传递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继续保持和强化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需要强调的是,媒体从业人员不能靠弄虚作假、炒作、作秀、恶搞等庸俗手段来博人眼球,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
2、引导网络新媒体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传播优势,大力发展并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辩证分析、科学引导。一方面,新媒体自兴起以来,其传播优势逐渐凸显:一是信息发布迅速,时效性强。新媒体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突发事件、政府重大决策、社会关注热点等公布于众;二是实现传播者与接收者的高效互动。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喜好选择信息,通过邮件、论坛、博客等信息交互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感想。这种互动可以扩大事件影响效果、推动事态发展;三是新媒体具有舆论引导功能。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对新闻和议题的设置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能够自主选择新闻重点,而受众则可通过分享转发等方式扩散信息,从而形成一定的舆论影响力。而且,新媒体传播不受地域的限制,传播更广、覆盖面更大。
另一方面,新事物的产生、发展、完善都需要一定的过程。网络新媒体的出现虽然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但其发展并不成熟,尚未摆脱固有缺陷:第一,新媒体进入门槛低,发布信息便捷,却易于泛滥,传播者可以不负责任、不考虑事实和公信力,随意发布虚假或有害信息;第二,新媒体这种“多对多”的传播模式趋近于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媒体机构和专业人士的作用会得到消解,信息把关难度大;第三,网络虚拟环境下,随意行为较强,监管欠缺。
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应该如何借力网络新媒体?其一,提高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壮大社会主义主流声音及其正能量。为了做好思想宣传工作,传播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队伍;其二,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科学引导舆情。政府应该注重门户网站的日常更新,方便政府与公民的交流。同时,加强“网络问政”栏目建设,及时回复群众疑问,增强舆论引导力;其三,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引导网络新媒体健康发展,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虚拟空间容易滋生不良思想,我们需要借助法律防线构建绿色、清朗的网络传播空間,让新媒体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运转。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义不是直接要求公民履行怎样的道德规范,而是通过严格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面貌来塑造良好的执政党形象,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换来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和支持,并带动群众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已经拉开序幕,任重道远,绝不仅仅是口号运动,不能搞外强中干的形式主义。青年干部必须严格自律,始终保持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 杨晓政.试论对干部职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0)130.
[2] 夏羽.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现代企业,2018(09)46-47.
[3] 王冠丞,林超.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J].观察与思考,2018(08)92-98.
[4] 吴德燕.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J].智库时代,2018(33)22+24.
[5] 喻文德,季轩民.领导干部道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影响[J].唐都学刊,2018.34(04)62-69.
[6] 张亚东.加强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8(07)7.
[7] 徐艺榕.习近平关于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37(04)55-58.
[8] 黄庆国.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农家参谋,2017(13)295.
【作者简介】
龙晓春(1973.03—)女,壮族,广西河池人,讲师,毕业于江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