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7-13 11:19马冉杨依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6期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马冉 杨依勇

【摘要】 目的 观察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 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行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参照组患者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膝关节功能。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17±0.43)cm、(3.27±0.13)d、

(11.63±1.79)周, 均短于参照组的(13.54±1.94)cm、(5.79±0.67)d、(13.68±2.45)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24%, 高于参照组的7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疗效确切, 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促进骨折创面尽快愈合, 且切口较小, 创伤较轻, 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胫骨平台骨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6.034

胫骨平台骨折为骨科常见病, 为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导致的骨折, 多见于青壮年群体。胫骨平台为膝关节重要负荷结构, 若出现骨折, 会造成内外受力不均, 从而引發骨关节炎改变[1]。患者骨折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 若患者不及时治疗, 可造成畸形愈合、膝关节僵硬等, 对其运动功能、生活等均会造成严重影响[2]。近年来微创理念持续推行, 关节镜逐渐用于骨科疾病治疗中, 并取得较好效果, 本研究将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 旨在评价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 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24例, 女18例;年龄21~64岁, 平均年龄(43.56±7.84)岁。参照组患者中, 男25例, 女17例;年龄22~66岁, 平均年龄(43.59±7.8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X线片、CT等检查均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年龄>18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手术耐受性较差者;临床资料丢失者;合并肝肾器官疾病者;不符合相关手术指征及适应证者;有麻醉禁忌证者。

1. 3 方法

1. 3. 1 参照组 患者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仰卧位, 行腰麻, 于膝关节前外侧行手术切口, 于髌骨边缘到中线-胫骨结节性手术切口, 长约9~14 cm, 将关节囊切开后仔细观察半月板, 若无明显损伤应保留半月板, 对冠状韧带进行切开, 将骨折断端部位充分显露出来。清理关节腔内积血、积液后, 行复位操作, 于距离塌陷骨折端行小切口, 长约4 cm, 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处理, 并植入克氏针于软骨下行支撑, 随后依次置入异体骨、钢板, 复位效果满意后对手术切口行无菌缝合处理。

1. 3. 2 观察组 患者行关节镜下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体位及麻醉操作与参照组一致, 于膝关节外侧行小切口, 长约1 cm, 对关节腔进行分离, 保持膝盖弯曲90°。置入关节镜仔细观察, 对关节腔内积液、残留物等进行彻底清理。对半月板、关节韧带进行详细检查, 并查看骨折移位、骨折塌陷等情况, 对血痂及时清理, 于膝关节外侧行5 cm小切口, 于距离平台4 cm处作骨窗, 面积为1.5 cm×1.5 cm, 顶托复位后将异体骨置入, 并对劈裂骨折端进行复位操作, 并在关节镜下观察, 效果满意后采用克氏针固定处理, 并根据患者情况置入适当的钢板, 拧入螺钉固定, 最后对关节创面进行仔细检查, 将克氏针取出后对手术切口行无菌缝合处理。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②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 以膝关节评分量表(HSS)[3]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测评, 优:>90分;良:75~90分;差:<75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24%, 高于参照组的7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为间接或直接暴力引发的骨折,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骨折部位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若不及时采取相关手段治疗, 可造成膝关节功能不可逆障碍, 对其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降低膝关节稳定性, 使得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目前临床对胫骨平台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 可最大限度恢复其关节功能及关节面平整, 提升生活质量。

过往临床常用手术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 主要注重对关节面修复、固定, 形成一种科学的生物学固定模式[4]。但传统切开复位具有切口大、创伤重、术后恢复慢等缺点, 不利于改善预后, 提升生活质量。近年来微创技术逐渐成熟, 关节镜手术因微创、切口小等优势在骨科疾病中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 其通过在直视下进行手术, 可有效弥补传统切开复位直视范围不足的缺陷, 有利于术者更加清晰地观察骨折部位、断端情况、复位效果等, 彻底清除关节腔内积液及残余组织[5]。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因切口较小, 可减少组织暴露, 于关节镜引导下可增加术野范围, 减少对周边软组织的损伤, 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改善预后[6-8]。

猜你喜欢
胫骨平台骨折
不同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比较
关节镜辅助复位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比观察
探讨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以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后内侧倒L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复杂后柱骨折中应用
普通支持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对比
关节镜下经皮与开放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解剖型支持锁定钢板的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