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淑贞(主任医师)
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以及医学技术的进步,一些常见的老年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具体表现如下:
杨阿姨今年69岁,颈背部反复疼痛,难受时需要让人不断地敲打,用止痛膏把局部皮肤贴得过敏、溃烂都无法缓解疼痛,止痛药也吃过不少,但效果不好。最后经医院心理医生的配合检查,才发现杨阿姨患上的是疼痛障碍症,而正是这个原因,才让杨阿姨总是觉得颈背部疼痛。
据医生了解,杨阿姨平时由女儿照顾居多。但最近,因为女婿生意出现很大亏损,女儿无力照管她,加上她平时就比较敏感多疑,稍有小事便担心失眠,经此事件后,便更加焦虑了。
在心理卫生医生治疗后,杨阿姨的情况有所改善。心理医生解释,杨阿姨的疼痛其实是一种躯体性焦虑的表现,是由于肌肉紧张所致。
63岁的王先生,因反复胃痛求治3年。王先生的儿子讲,王先生年轻时经常饮酒,50岁时因发现高血压而开始戒酒。5年前妻子去世后,王先生又开了戒,每晚喝一杯白酒助眠。他还有个习惯,就是每次喝酒、睡觉时都要打开电视,但并不是看内容,仅仅是为了听到另一个声音。儿子多次邀请他与其同住,但他坚拒,觉得一个人生活更自由、舒适,而且他怕给别人带来麻烦。3年来,他的胃反复疼痛,吃胃药治疗效果也都是短暂性的。王先生不仅胃不舒服,他的后背也经常不适。消化科医生建议他戒酒,但他很难做到,最后到心理卫生科寻求关于戒酒的治疗方法。
经过深入接触,心理医生发现,王先生胃痛的原因表面是饮酒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他患有抑郁症,酒是他用于自我“治疗”的措施,他一直在用酒精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孤独,也即用酒精来麻醉自己。经过几个月的抗抑郁治疗,他不仅胃病治好了、酒戒了,并且也愿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了。
都说人老多病,其实一部分的躯体疾病问题出在心理上。心理医生指出,许多躯体疾病都会涉及人的“存在性”痛苦,尤其是慢性疾病,如偏头痛、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具体一些说,在躯体疾病的背后,常常隐藏着职业、婚姻和家庭的问题,而与所有这些问题都密切相关的则是关于死亡、无意义、孤独和自由等基本的“存在性”问题。
在医院门诊中,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它说明心理疾病可能以躯体不适的形式长期存在。比如上述王先生的例子,他得的是抑郁症,却表现为身体不舒服,心理医生们经常称这种表现为“隐匿性抑郁”。
所谓“隐匿性抑郁”,是指有明显的躯体症状的抑郁症,而且由于躯体症状十分明显,使得患者往往只注意到躯体症状而忽略了情绪问题,以致在求治时只诉说躯体症状而不提及情绪症状。隐匿性抑郁症占抑郁症的10%~30%,大多数发病于中老年期,其中老年人因为随着衰老、丧偶等原因而更容易感到孤独、焦虑,患隐匿性抑郁症的更多。
据统计,六成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因这痛那痛而被误诊。世界精神卫生联合会的一项研究表明,抑郁患者中有69%在就医时的主诉症状是躯体不适,43%的抑郁症患者承受着慢性疼痛。在抑郁症患者中,疼痛性躯体症状发病率很高,最常见的是头痛、背痛、胃肠道疼痛以及部位不明确的疼痛。
除抑郁症外,躯体性障碍、疑病障碍、疼痛障碍等疾病也容易涉及疼痛问题。
说到心病,很多老人嘴上是不承认的,他们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心事。不是他们不愿意承认,而是根本没有意识到。
老人们能意识到的往往是表面的焦虑,如担心失眠影响身体,却没有意识到那是存在性方面的主题,例如孤独、死亡等。事实上,很多人意识中并没发现自己是孤独的,而是潜意识里害怕孤独,就像有些老年人表面上很开朗、合群,娱乐活动也多,但还是会出现失眠。经过心理探索发现,失眠的本质是他们害怕孤独与死亡。换句话说,这些老人的潜意识在用身体症状向子女表达自己需要被照顾。
要让老人感到不孤单,不惧怕死亡,单靠子女们多回家几次,多陪几次,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关键还是靠老人自己进行调整。要解决问题,老人们就要学会接纳,接纳自己的衰退,为死亡做准备,而不是逃避死亡。再者,老人们虽然老去,却也应该尽自己所能去自力更生,为自己及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当一个智慧老人,而不是依赖子女的“大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