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议题式教学的生活化路径

2019-07-13 09:02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21116
大众文艺 2019年23期
关键词:议题生活化情境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21116)

议题式教学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是政治学科进行深度教学,培育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能够在“课程内容活动化”的过程中,增强活动体验,提升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能力。议题、情境、活动、任务是议题式教学的四大要素,如果能有效地将这四大要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机融合,那么对于议题式教学的实施将有很大的帮助。在议题式教学中如何贯彻生活化这一理念,笔者尝试对议题式教学进行解析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将议题式教学的四大要素与生活化理念进行融合,略谈拙见。

一、议题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议题式教学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议”,一个是“题”。“题”是基础,是需要探讨的对象,是需要解答的问题,是“议”的聚焦点;“议”是一种手段,是思维方式,是陈述意见,是“题”的落脚点。2017新课标强调:所谓议题要具有开放性和引领性,它是结合课程的教具体学内容选择具有思辨性的可供学生议论的话题,既要体现教学重点,又要针对教学难点。围绕议题而展开的活动,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结合明确的目标,突出课堂的连贯性和议题的综合性。

议题式教学不单单是多个问题的堆砌,它更注重整体性,围绕一个大的议题展开若干个小问题,以议题为纽带,展开活动,让师生共同讨论,更具有开放性。议题式教学同样也需要选择问题,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不同的是,问题式教学中的问题选择可以多样化、具体化、单一化,每位学生能可以提出问题。而议题式教学需要一个能够统领课程的议题,议题的选择需要更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摆脱了问题的封闭性。侧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价值观的引领,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议题式教学的生活化路径

议题、情境、活动、任务是议题式教学的四大要素,教师要能准确的把握这四个关键要素,根据学生、教师的实际生活经验,选择生活化的议题、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活动设计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任务布置贴近学生实际情况,从而推动议题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选择生活化议题

议题式教学以议题为纽带,议题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好的议题具有开放性、思辨性、引领性,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为课堂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保证教学的效果、实现课程的目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要改变传统形式下对于知识的灌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寻找课程资源,拉近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积累的生活经验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生活选择合适的议题更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的议题是非常丰富的,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选择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公共话题、社会热点、学生家庭生活实际等议题,通过精准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学习,从而达到获取学科知识、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比如生活中的一些公共性话题,比如大热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我们可以根据它设计“为什么《流浪地球》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议题,探讨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的意义。比如生活中的社会热点话题,2018中美贸易战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我们可以根据此设计“中美贸易战会为中美的外交带来什么改变”这一议题,探究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再例如,在讲解《经济生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时,可以联系学生家庭生活的实际,设计“收入分配的获得感如何获得”这一议题,探究个人收入分配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分配。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承载着“议中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科知识的建构任务。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课堂贴近生活,以“生活情境”为基础,引出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涉及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出发,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平台。

高中政治课堂要引发学生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必须从学生生活中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让生活走进课堂,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学生熟悉的案例,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例如必修1《经济生活》的“消费及其类型”这一框,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消费,可以从学生生活中的消费入手,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老师可以创设“小刘买车记”这样一个主情境贯穿整节课,巧妙而又自然流畅地将课本的知识点通过“买车”这样一个生活化的场景串联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本节课积极性,也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消费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活动设计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情景教学又是一种活动教学,活动是议题式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显著特征。根据新课标,“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设计。”议题与活动相辅相成,利用活动开展议题,为学生提供探究、合作、思考问题以及表达自己的机会。

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围绕议题进行活动设计时,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活动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现实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必修2《政治生活》“民主选举”内容的教学中,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而且难懂,老师就可以带领同学们到家庭所在的村委会或社区委员会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实地考察之前-搜集整理活动,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好问题;考察过程中-参观交流活动,学生通过向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提问来了解基层民主选举的有关情况,在真实的情境当中,观察基层社区的工作人员是如何开展工作的,有切身的体验;考察之后-表达展示活动,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进行交流分享,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展示交流和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引导。

(四)任务布置贴近学生实际情况

任务是课堂活动开展的必要影响因素,任务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议题式教学要使学生逐渐地从识记、理解的任务过渡到应用、迁移的任务。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生活经验、心理基础等差异来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有利于教学活动中的议题顺利推进,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任务和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探究与合作,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习任务的完成。比如在《文化生活》“从德云社看相声文化的创新途径”这一议题的统领下,老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子议题探究任务,“探究一,德云社相声和传统相声有什么异同?”“探究二,德云社相声是否是一种创新性的典范?”“探究三,结合德云社的成功案例,我们应该如何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这三项任务遵循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认知过程,对应了“识记、理解和应用、迁移”任务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明确的自身的任务,每一阶段学生可以通过任务的完成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识记、理解、应用、迁移的良性循环。

议题式教学的开展只有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探索出生活化路径,才能设计出与教材内容契合的优秀议题,引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发奠基。总之,要让议题、情境够得着生活,活动、任务抓得住学生,才能使议题式教学真正能够落地,培养出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具有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学科任务。

猜你喜欢
议题生活化情境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