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 210037)
靠海而生的渔村是一个极具特色、富有宝贵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乡土地区,以渔村题材进行创作的纪录片,通过传播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渔村文化,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能更好的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影像的表达方式,更能引起大众真情实感上的共鸣。
渔村题材纪录片以表达靠海而居、与海共生的人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为主,客观地反映出他们不同于内陆的独特生活方式,渔村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极具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观风貌,由于依靠海洋资源来生活的地区往往比较偏远,这种不同于内陆地区的生活方式、地理风貌也造就了渔村的一种独特性。深居城市及内陆的人们向往大海,向往与好奇渔村的生活方式,此类题材的纪录片往往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渔村地区特殊的生活方式。当地居民多以出海捕鱼为生,鱼类海鲜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食物的加工制作也几乎离不开海鲜,由于居住海边,渔船是他们大部分人谋生或出行的交通工具,无论是出海还是货物运输都离不开船,因此渔民的生活、食物的制作、渔船的出行是渔村纪录的主要特色文化,进而延伸到渔村的历史文脉、民俗风情、家族情感、人文精神等独特的拍摄视角,去记录和挖掘渔村题材的深度,探索这个地区的人文价值。
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与其他电影艺术形式不同,重点在于它的真实性。渔村题材纪录片,重点体现渔村、渔民生活,可以深刻表达海边人勤劳朴实的生活状态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能让更多的观众去感受体会大自然孕育下别样的自然风貌,去了解渔村文化和人文地理积淀下的文化现象,深刻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共生问题,对记录和传播海边人文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纪录片是一种真实的、探索的艺术,有着鲜明的在场感。这几年,国内涌现出一批优质的、“东方有氧气质”的短纪录片,其中《了不起的村落》便是其中代表,该纪录片找寻中国的各个特色村落,纪录他们的特色文化,拍摄主题是追寻海边的特色村落,纪录了生活在海上的人们朴实的生活现状和处事态度,揭示了海上生活方式不容于现代社会、村落特色传统文化后继无人的现状,同时引发人们对文化继承这一方面的思考。
渔村纪录片的主题主要围绕渔村生活与文化,纪录海边渔民、居民真实的生活风貌,反映他们的情感,探寻一些传统手艺、民俗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此外,特色美食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创作元素,食物与人物交织在一起,去体现渔村与外界的种种差异。
1929年,由英国交易局电影部资助拍摄的《飘网渔船》,是一部比较久远的纪录片,在这部影片中,著名导演格里尔逊用他的镜头详细记录了渔民出海,进行鲱鱼捕捞以及鲱鱼商品进入市场的全过程,影片在轻快的节奏下纪录渔民出海捕鱼的场景,运用流畅的镜头、考究的构图、“交响乐式”蒙太奇以及一组组精心组合的画面,让这部纪录电影充满着诗意的调性。
在渔村题材拍摄这一类型纪录片中,画面美感自然是少不了的,从渔民出海捕鱼整个过程,到不同年龄人的日常生活节奏;从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到复杂繁琐的美食制作过程,每一个画面在构图、光影运用上都可以呈现出诗意的美,让整个纪录片的风格偏向于情绪的表达。利用不急不慢的叙事,或节奏快慢有序的叙事,形成丰富多样的纪录片整体调性。
本次渔村纪录片拍摄实践的地点是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当地民居与村落风貌主要以石为砌,故名石塘。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多以出海捕鱼为生,也有当地的特色美食与特色文化,因此在拍摄时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来描述这个渔村自然和人文的文化印记。
在创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脚本细化之后,需要制订拍摄计划,准备拍摄要用到的器材,如单反、三脚架、灯光、收音等设备。进行实地考察的可拍摄性也要确定下来,脚本和文案也要不断地调整修改。实地考察的内容,包括当地的环境、室外光线的变化,这些因素都是在实地考察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渔村这类特殊的拍摄题材,需要去广泛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做好充分的调查记录,包括当地的环境地貌、与当地人的交流沟通、天气状况等各种因素。在拍摄此类型纪录片的前期准备工作中,要明确整个纪录片的主线与其他次要内容,同时思考纪录片拍摄手法和艺术表现风格等。
本次在拍摄时,所用的拍摄设备是一台索尼A7S2,24-70mm镜头,另一台是索尼R3,55mm定焦镜头,这基本满足了拍摄的需要。24-70mm镜头一般用于拍摄大景别,55mm镜头用于拍摄小景及特写。光圈主要为f2.8,可以让背景虚化到一定程度,能突出主体,增加美感。
构图是摄影中一大要素,在视频拍摄中也尤为重要,构图往往给人最直接的视觉感受。常用的构图有对称式构图、三分之一构图等。本次创作在人物采访时选用的是把人物放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也是就是画面的黄金点,人物背景虚化,强调主体,并用固定镜头使画面看起来稳定而和谐。
光的运用是画面的重中之重,不同光线的变化,会使画面的质感、美感受到变化,光影的效果也直接表达了作品的视觉风格与表现形式。而纪录片的光一般运用自然光表现事物,更能把真实的质感凸显。拍摄光线过强对画面影响也很大,在光线过暗的情况下,画面中的细节会逐渐减少,这时需要打光来辅助补光。拍摄时调整感光度,快门和光圈配合同时使用,从而使画面达到观看最舒适的状态。
在后期制作中,结合运用了Premiere、After Effects、Photoshop、DaVinci Resolve Studio四种软件,每种软件都发挥其本身的作用,可以让影片达到最佳的效果。拍摄完成后的素材需要放到Premiere里进行剪辑,把一些零碎的镜头素材放置到一起,组接构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同时需要加上声音、背景音之后,完成影片的粗剪工作。一个完整的片子还要包括标题字幕、姓名条等字幕包装设计,这时需要Photoshop和After Effects的使用,完成影片的后期包装,达到纪录片的完整性。后期的剪辑重点在于描述整个纪录片故事的逻辑性,不仅要考虑整体构架,又要有层次、节奏的变化,细节方面的出彩。
石塘镇渔村纪录片拍摄画面截图
渔村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是将当地的自然景观、生活面貌、美食文化、渔业文化、历史文化等通过影像拍摄的方式纪录下来,使观众去了解渔村的现状,渔村纪录片是一个描绘特殊的地理面貌下滋养而生的风土人情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一种影像形式,可以真切展现渔村人与自然共处的风貌,宏观审视人与自然在历史积淀中的文化现象,深刻思考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问题,利用影像寻找无限的人文气息和沉淀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