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210000)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提升主自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社会的日益迅猛发展,我国社会领域的问题也日趋复杂,对于传统的建立在一种或几种理论上的学习或研究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领域现实发展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各学科加强理论联系实践,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大量地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过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将知识内化于心,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要素。所谓一体化构建,就是要有完善的内容、健全的标准、科学地运行、有力地保障,从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达到成效显著、效果突出的目标。作为工科院校,对工科学生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管理、研发等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使命。
在本科生高等教育培养的过程中,经历过高中理论阶段向大学生学习的转变,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压下被动的学习模式变成了相对自由的大课堂教育,自学和自律成了大学阶段最应尽快适应和锻炼的基础学习能力。但往往不能顺利转变学习模式,无法具备合理学习方法和自律能力的大学生人数在日益增加。面对大学本科学生人数多、课堂与实践相脱离,低年级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实习现场以参观为主,动手操作机会少,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后实践环节的效果较弱,在关键的积累知识的阶段,往往效率低、自主能力差,常常会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从而导致在入学初期未能形成自我奋斗、勤于思考等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课堂任课老师和思想引导的辅导员老师都应实时引导学生,通过踏实有效的实践过程,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从而才能在毕业时自如地迎新未来的挑战。
本文通过几届本科生的培养经验,以三全育人的思路构建渗透性的创新创业体系,以结合关注学生进取心态下,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工作绩效提高的积极心态,从低年级开始开展适合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锻炼,实现导师制模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力性,提升自信心,并对过程进行全方面的指导和观测,组织有效率有意义的实践,才能保证真正产生实质性事半功倍的培养作用。
依托化工学院的学科平台,努力探究三全育人体系的实现路径,瞄准江苏化工技术升级转型发展需求,围绕化工学科前沿与研究热点,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高水平多维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平台,利用平台优质的科教资源,通过开展材料化工和绿色化工等学术活动,培养化工领域创新创业复合型未来领军人才。通过全员动员的形式,开展各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积极培养青年教师骨干,投身本科生基础学科的教学,组织招生宣传活动提高对专业学科的全面认可和参与,号召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结合科研资源与社会资源形成就业-招生联动体系。以化工学院为例,全员动员下的师资队伍,在学院高水平的平台资源下,凝聚力强,对主动学习和求知欲强的学生,需求量大,且教师队伍树立了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效果显著。学院多年来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配合融洽,依托学生事务办公室辅导员的思想引领作用,与学生做知心人领路人,从思想上提高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认同感,结合专业教师,尤其是博导、教授等知名教师对专业的整体把握,结合课程安排中“专业导学课”、教授见面会等方式,提高了本科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渴望。
结合学院分团委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分级化培养本科生,并努力探索分级管理的新模式新想法。在学院十多年来开展创新实践的经验上,有计划地培养本科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通过“信息检索大赛——创新基金前期探索”比赛,在低年级感受科研的魅力,并优先获得进实验室培养锻炼的机会,建立科学实践的先头军。针对二三年级综合素质的提升需求,我院积极推进大学生参加“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开放基金”、院创新基金、校本科生论坛、校创新杯和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赛事,按年级和时间为梯度,给本科生设立明确的目标。在动员会上,邀请高年级曾参加过科技赛事并获得过国家级荣誉的学生分享参赛经验。积极组织化工设计创新协会的成员报名工作,为全国化工设计大赛的选手选拔做前期准备工作。
通过全面渗透的实现,本科生开始改变原有的“上课被动听、课后完成作业”的单调学习模式,开始实现自主思考。以学校每年11月“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开放基金”的立项通知为阶段性目标,鼓励在大一学生团队进实验室。此过程完全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力性,为提高团队合作、配合无间而自由组队,为提高对课题组的兴趣和动员而自由挑选导师,以提高自我推荐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撰写推荐信,查阅文献做好对学科最基础的认识等准备工作,提高了自我思考、自主沟通、自我推荐甚至结合应用文写作等综合素质的能力,并获得教授们的面试资格,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最终在大一学年暑假获得提前进实验室的机会。
2019年5月,由中国化工学会和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我校承办天津大学协办,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支持,巴斯夫公司赞助的“第三届中国大学生Chem-E-Car竞赛”在我校顺利举行。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为代表的全国三十所高校参赛。低年级的学生在承担随队志愿者工作中,从试剂准备、方案修改、现场配合到结束后的实验试剂回收处理等全程参与,第一次近距离地参与到全国性赛事,对科研的兴趣激增,在赛后志愿总结后纷纷表示要加强自己专业技能,并感叹实验的魅力和挑战,也第一次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创新的光芒和化工实验安全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曾多次与大型化工企业建立联系,创建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并输送学生赴企业参观实习。基于优秀企业的实践资源和需求,共建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尝试将专业课程完全由具体工程项目或与项目案例衔接起来组织教学,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推动企业内部实训基地对外开放,对认识实习、工程仿真训练、专业仿真实训、化工安全综合设计、研究生课题开展等环节,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复杂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工程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托学科与专业优势,结合公司的丰富项目资源,帮助学生夯实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拓展教学外延,构建多维度的大学生培养体系。
国家级省级竞赛类创新创业活动需要极强地发挥主观能力作用,提高创新点和闪光点的价值含量,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司能给学生以落到实际的极大感受和体验。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本科生创新创业提升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在分级全面育人培养的基础上,与企业通过联合设计、共同制定实训方案,充分整合自身的各类教学资源,共建实训基地,效果甚佳。以实助学,以感知代替说教,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感受,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实践机会,极大得提高了本科生专业兴趣,增强自信心,也推动学生迈向更高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