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新虹
摘要: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文言文对于传递古代历史、人文、文学、语法等方面的知识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白话文的推广使用,文言文使用越来越少,特别是小学生基本失去了文言文的使用环境,这不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更应重视文言文教学,需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就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进行探究,以期对促进提高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水平和小学生古文学修养有所增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學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1-0003-02
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文言文对于传递古代历史、人文、文学、语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于对知识、语言学习能力很强的阶段,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及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古文言文的积累增进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1.结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认知特点展开教学
由于古文言文蕴含着我国古代各朝代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综合性的内容,且语法、语言表述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行文精简凝练,表述深奥难懂,这些都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较大难度。如,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名词用做动词或形容词等、一词多义等,都需要学生有一个学习和接受的过程。但是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具有感兴趣的事物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如果教师能够给予正确的教学引导,结合小学生兴趣点和认知能力展开文言文的教学,就会给学生文言文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使学生文言文的认知及理解能力得到同步提升。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这一特点,通过形式灵活、生动有趣的方式展开文言文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融入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名人轶事以及现代语言中仍在沿用的成语故事等,都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如,文言文《司马光砸缸》教学,“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这段文中儿童的活泼和情态都充满着童真和童趣及司马光的机智,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年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设计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从正确解读全文字词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展开循序渐进的教学,以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和兴趣,增进其学生的自信心,为其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在每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主要是教师讲,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往往较少有自我表达和提问的时间。而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通过大量、大声、反复的诵读中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质量和效率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安排好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方式和节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其视、听、讲、思等感官的充分调动,让其真切地感知文言文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及具体语境,从而加快他们对文言文的深度思考和理解,进而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2.1 课堂上要求学生大声诵读全文增进理解。
大声诵读意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古文言文的语感。但由于文言文的古今差异和字词的诲涩难懂,需要在诵读前,先由教师引导,逐字逐句为学生通读扫清字词障碍。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就是这个道理。如,三年级语文所选,杜牧的《山行》教学中,对于文中“斜(xia)”、“车”等词是学生不易理解和正确朗读的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拼音去查找生词的正确读音、古今的区别、在文中的含义,使之能够顺畅地理解并阅读全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留出学生诵读的时间,让全体学生同声朗读,可反复带有感情地诵读几遍,这样,学生对全诗的意境和轮廓就有了整体的把握。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教师还需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全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古文语感、提高其古文语言储备、丰富其文言文修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在通读的基础上融入情感及阅读技巧。
每一篇文言文在创作时,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也体现也一定的情感。在学生对全文实现通读并准确理解课文含义的基础上,就需要学生学习和体会全文的主旨、作者的情感及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提高学生文学修养的一个有效教学措施。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促进学生对该篇文章的共情,这样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就会融入相应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对文中的语言、文章的内涵和主旨都会有深一步的认知和感悟。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朗读时需要特别体现抑扬顿挫的地方,通过情感的融入和阅读技巧的使用,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有效阅读的方法,另一方面增进了学生对全篇文章的深度理解,对于提升学生的古文言知识储备、把握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不同情感和表述方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对于以后学生通过自学,主动扩大文言文阅读面,增进学生古文言文修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在熟读和分析全文的基础上明确全文的主旨。
学习一篇文言文,不单单要掌握其中字词意思、读音、语法等,这只是学习的一些基本要求。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文章中所体现出的对当时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的真实记录,以及文章要表现的主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完成对全文的精读和背诵、理解,以促进学生对文章吃透,另一方面,可以选取与该篇文言文同时代其他作者的相关作品,使学生对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不同作者对于所处时代的不同观念及思想感情。从而扩大学生的古文言及历史知识储备,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写作训练和思维方式。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师可在介绍本诗创作背景的同时,介绍一下苏轼的生平、作品创作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在准确理解每个句子和字词的正确意义的基础上,要求其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及相关经历,分享自身的学习感悟,促进学生间的知识共享,在相互交流中互通有无,相互促进,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在教学中采用辨识错误法启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时代背景、词汇隐诲难懂,难免会使课堂教学失之枯燥。需要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善于根据不同的作品采用形式各异的教学方法,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效率。如,教师可采用欲扬先抑或有意制作一些错误的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同样是杜牧的《山行》教学,对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在现代文中“坐”通常用作动词坐下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则代表因为的意思。教师可先在讲解中,将其意解释为坐下,学生会很难理解“坐下”为什么会和爱枫林晚进行搭配,这时教师再为学生讲解正确的释意,即不满足的意思。通过调动学生的疑问,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打破了教学中沉闷的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使用中,教师要把握好使用的时机,首先要用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时,其次要用以学生易错误理解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会加深学生的纠错记忆,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强化其对知识点的掌握。
综上所述,文言文中承载着深厚的古代文学、语言、经济生活等各多方面的内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并结合教学实践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探索更有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为学生掌握高效、正确的学习方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玉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探究[J].中国文学刊,2015年15期.
[2] 付艳.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09期.
[3] 李志鹏.新课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J].新导航(上下旬),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