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玮
摘 要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下行压力因素影响,随着国有企业经营规模持续扩张,企业产销不畅,资产负债率持续攀高,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率指标持续降低,“两金”占比水平居高不下,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和存货跌价损失占利润比重逐年增大。“两金”占比已成为影响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和运行质量的重要因素,加强“两金”治理工作势在必行。本文从国有企业“两金”管理现状出发,重点阐述国有企业开展“两金”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两金”形成的原因以及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确定以坚持全面清理与重点清理相结合、存量清理与增量控制相结合、短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对正常经营需求规模内的“两金”占用进行优化管理,对超出正常经营需求规模的“两金”占用进行清理压降,对如何有效开展“两金”治理工作进行探讨,以期抑制国有企业“两金”占用过快增长,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加强“两金”的精益管理,切实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改善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状况,推动国有企业的提质增效。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两金”治理 问题 对策
一、国有企业“两金”的管理现状
“两金”主要指企业的债权和存货两类流动资产,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会计科目,其中最主要的两个科目是应收账款和存货。
近年来,国有企业“两金”规模大、增速快,“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居高不下,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大,资产运行质量下降,不良率上升。“两金”的核心是整个经营生产过程中把现金变成了应收账款和存货。尽管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收入增长,但是资产的流动性变差,资产质量下降。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结构调整期,过高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致使企业触发风险的可能性变大。应收账款能否收回来,存货能否盘点清楚,减值计提是否充分,都会对企业损益形成较大影响。“两金”过高不仅会造成资产质量下降,还会引起企业费用上升。
国有企业的“两金”现状引起了国资委的高度重视。2015年6月,国资发评价〔2015〕82号文《关于中央企业开展两金占用专项清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决定开展为期两年的“两金”占用专项清理工作,提出了9个方面的监管要求和压降目标。
2016年,国资发评价〔2016〕82号文《关于印发< 2016年中央企业“两金”压控工作方案>的通知》;2018年国资委发财管〔2018〕38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两金”压控工作的通知》,更是明确提出了做好中央企业“两金”压控工作,進行分类管控,综合施策,持续加强跟踪监测,加大督促检查和考核力度。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开展“两金”治理工作势在必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快应收账款向资金、存货收入的转化速度,提高资产周转效率,减少资金沉淀,降低杠杆水平,不断提高资产质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国有企业开展“两金”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开展“两金”治理工作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
近年来,国资委财务绩效评价主要从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4个方面对企业进行评价,“两金”规模大,影响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资产质量指标下降,成为经济运行的短板。同时,“两金”占用的规模造成对应的资金占用成本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
(二)开展“两金”治理工作能够防范企业经济运行风险
应收账款余额大,账龄长,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款项回收风险较大,应收账款的风险显而易见。在以扩大经济规模为导向的思想下,存货规模不断增长,产生积压库存,不但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在管理中为企业带来困难,日常更会增加各项管理费用,带来经济运行风险。
(三)开展“两金”治理工作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两金”的管理是企业的重要内容,可以说,“两金”的管理水平好,企业的管理水平就好;“两金”的管理水平差,企业的管理水平就差。从目前“两金”管理现状看,制度的设计还存在漏洞,应收账款催收的责任不够细化,存货的管理还不够严谨等。
(四)开展“两金”治理工作能够确保国有企业完成国资委考核目标
“两金”占比指标已列入国资委的考核目标,且在考核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两金”占比指标考核能否完成,对国有企业考核目标能否完成、考核评级结果影响巨大。
三、国有企业“两金”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两金”问题出现的原因
国有企业经营规模快速增长,同时受经济下行的影响,企业自身赊销情况变多,应收账款增加,收款困难增大,存货不断积压,而且对上下游企业经营状况变化更为敏感。很多时候,客户出了风险,企业的应收账款也无法收回,从而变成企业的“两金”问题。具体表现为:
第一,回款滞后影响。受制于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客户付款期延长,当前企业交付货物尚未从销售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或应收票据。
第二,提前备库影响。受国有企业科研生产进度影响,对采购周期较长、原材料供应商较少的原材料进行提前备库的措施。
第三,新签合同额的增长。原材料采购量和在研品、在产品的数量增加,尚未达到收入确认节点,未结转成本。
第四,采购成本较高。部分国有企业尚未实现集中采购,难以形成价格优势和规模优势。
近年来,国有企业资源整合、重组、产权转让以及自身存在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单位负责人、业务经办人轮换后,未能及时办理业务交接手续、档案移交工作,导致后续无法落实,长期搁置。
(二)开展“两金”治理工作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受国资委考核、绩效评价的压力,没有高度重视“两金”重要性。国资委对国有企业考核机制的存在,使部分国有企业主抓市场规模的扩大,注重完成收入、利润总额、新签合同额等指标,而忽视了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资产质量指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潜亏风险。
2.没有健全关于应收账款等债权方面的内控制度建设。企业未能对应收账款按照信用期限内、信用期限外制定不同的催收办法,催收的责任制度也不够细化或执行不到位,由谁负责、由谁催收、催收不回来负什么责任都不够明确。
3.没有建立有效的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对于外部客户,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未有效开展客户信用评价工作,客户信用额度的确定不够科学,分级管理的权限不够清晰。开展赊销业务时,没有建立健全赊销制度,对应收账款未能全过程管理,合同签订与事后收款脱节,增加了坏账损失发生的风险率。
4.存货管理不规范。国有企业存货主要是原材料、库存商品、处在研制或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在研品和在制品。一方面,由于我国原材料价格出现上涨趋势,一些企业囤积大量原材料,人为造成流动资金紧张,库存材料增多,甚至有的企业出现盲目生产现象,受市场环境变化存货变成了积压库存。另一方面,企业存货管理不够严谨,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商的选择、是否能够以产定销,都存在一定缺陷。
四、国有企业如何有效开展“两金”治理工作
(一)开展“两金”治理工作的主要思路
按照国资委关于开展“两金”压控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各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应坚持全面清理与重点清理相结合、存量清理与增量控制相结合、短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对“两金”占用进行优化管理和清理压降,抑制“两金”占用过快增长,实现资产运营效率逐年提升,经营活动现金流状况继续改善,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升级”。
1.全面压控,重点突破。国有企业应全面开展“两金”治理工作,严控信用管理体系,科学核定库存规模,做好“两金”源头控制。开展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全面排查和清理工作,对重点项目、重点客户进行分类,制定不同政策,有效控制“两金”的规模和增速。
2.压缩存量,严控增量。大力清收逾期应收账款,加快处置长账龄库存,着力清理压缩存量,减少坏账和积压损失。加强源头管理,严格控制应收账款和存货增量,防止新增两金超出正常经营需要。
3.集中清理,防范风险。国有企业应充分利用财政部和国资委的资产清查,加强积压存货清理;对逾期呆账坏账实行集中清理,组织追讨,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
(二)开展“两金”治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两金”治理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面广、情况复杂、责任重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国有企业应成立以“一把手”总负责的“两金”治理专项工作组,建立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明确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治理方案。定期对企业“两金”进行统计、分析、评估,下达“两金”压减指标,督促专项工作的有序进展。
2.开展全面清查工作。国有企业应全面排查应收账款、存货情况,分析账龄结构,评估欠款客户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盘点清查存货结构和各类存货状态;摸清企业存量基数、长账龄应收账款、非正常存货基数。确定压减应收账款、清理无效库存的工作重点,制订切合实际的治理工作方案。
3.加大应收账款清理和管控。首先,积极开展清收工作。一是加强与长账龄应收账款欠款客户企业的沟通,特别是加大催收民营企业应收账款的力度。同时全面筛查合同的履约情况,评估应收账款风险,按照重点客户落实收款责任人,明确清收目标,定期跟踪落实。二是应对账销案存坏账、逾期呆账实行定期处理,及时采取法律措施,集中组织追讨;区分债务方情况,采取以资产或以产权抵债等多样的方式进行处置,减少拖欠损失,尽快回笼资金。三是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催收。千方百计压减应收账款存量的同时,应规范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款项回收方式的创新,如应收账款保理融资、质押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证券化业务,加快资金的回笼。其次,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等内控制度。按照信用期限内、信用期限外,制定不同的催收办法,落实“谁放账、谁清收”责任机制;尤其是对逾期的应收账款,做到专人负责、专人催收、专项考核、不留死角。通过法律手段,有效加大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防范资金风险。再次,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开展客户信用评价工作,包括具体的信用政策、信用审批的权限、信用评估方法、信用期和信用额度的审批和授权等。国有企业还应积极了解客户情况,动态管理客户信用等级。最后,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各业务部门应该按合同管理制度梳理业务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同时,企业内部财务部门、风控部门、内审部门应加强配合,做好对合同的执行、跟踪和监督等。
4.加强存货处置与管控。首先,完善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制度。企业应进一步推荐物资的集中采购和集中调配,整个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从严核定存货实物量和价值量水平,防止形成原材料积压。其次,加快存量存货转化,控制增量存货。采取积极的销售策略,加快在研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的转化和销售,完善企业成本管控制度,从开发设计、工艺流程、原材料采购、科研生产进度安排、产品交付等各个环节优化管理,持续减少存货占用时间和规模。再次,努力盘活积压的非正常存货。对于企业长期积压的非正常存货,应通过全面清查工作进行梳理,依法合规地利用产权市场等外部手段集中处置报废存货,最大限度收回资金。
5.完善“两金”内控管理制度,做好风险防控。国有企业应进一步完善“两金”内控管理制度,将“两金”治理工作与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加强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合同管理、科研生产流程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流程优化,建立“两金”治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内控运行的有效性。同时,重点加强企业对信用规模的控制,严把赊销关,从严确定授信额度和信用账期,不断完善信用管理,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坏账损失。
6.完善“两金”内部考核制度。国有企业应将“两金”治理与全面预算、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紧密挂钩,在考核制度中加入“两金”专项考核,将“两金”治理目标分解到人、考核奖惩落实到人。对“两金”治理工作得力、目标完成较好的,予以奖励;对未完成压降目标的,予以考核扣分、扣发薪酬等惩罰。
7.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目标分解管理,将“两金”占比、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专项预算指标分解覆盖到各责任主体。进一步完善预算考核制度和预算考核体系指标,按年度开展预算考核并与各责任主体经济责任制奖惩或绩效挂钩,推进治理责任落实。
8.强化预警监测和跟踪分析。完善看板制度,坚持动态监测,可以以企业财务快报为基础,监测“两金”波动,关注异常变动,及时预警。“两金”治理专项工作组应强化督导责任,持续跟踪和了解“两金”治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协调解决治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五、结语
在“两金”治理工作中,国有企业应充分考虑企业实际业务情况,科学分解治理目标、强化分析、动态监测、推进清收、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建设等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坚持协调治理,坚持源头管控,坚持防控风险,将“两金”规模和占比与企业发展质量结合起来,聚焦主责主业,提升管理手段,优化内部科研生产流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汤志刚.制造业“两金”压控管理解析[J].财经界,2017(17):28.
[2] 张瑾.浅析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压控的重要性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7(04):168-169.
[3] 钟娟.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的压控策略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8(5):130-131.
[4] 谈艳红.关于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研究[J].中国商论,2019(09):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