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梅娟
摘 要:核心价值观是目前人才培养中的主要内容,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要想保证教学质量,就需要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基于此,文章将介绍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研究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分析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以期达到对学生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学;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4-0030-02
一、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分别为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公民层面。教师在进行核心价值观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以上三个层面的内容展开教学,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最终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以及全面性。
二、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即能够将课堂作为载体,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培养。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提升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水平,其中具备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能够对学生的民族精神进行培养。小学语文课文中存在许多经典名著,其中包含了一定的民族精神,将其作为载体,能够使学生了解经典文化中蕴含的价值和思想,并将这种思想不断传承下去。例如,教师在分析《将相和》这一课时,通过对故事进行概括,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古人身上的精神和处理事务的方法。
第二,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综合实践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针对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进行培养,这种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社会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调查,同时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调查主题以及调查方式等。在实际实践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合作的魅力,同时还能够感受到和谐友善的氛围,最终达到提升核心价值观培养效果的目的[1]。
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一)在概念解释中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感知
1.在文章学习中感知
教师需要在文章解释中使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初步感知,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效果。小学阶段,由于社会经验以及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含义。对小学生来说,核心价值观较为抽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含义,同时不断对其进行深化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将核心价值观完美地渗透进语文课堂中。例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由于本篇文章的时代背景与现代差距较大,学生可能对其中的词汇并不理解,如文章中的“帝国主义”这一词,标准的词语解释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以及最后阶段”。而学生对“资本主义”这一词无法理解,这时教师需要将该词进行细致分析,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的相同點以及不同点,不能仅仅因为不是文章中的内容,就将学生的问题放置一旁。以上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2]。
2.充分挖掘教材价值
教材中的价值是进行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辑人员精心挑选的文章,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因此教师在进行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将教材中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使其成为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基础条件。在此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从文章的时代背景中挖掘价值。由于教材中部分文章的内容距离现在时间较远,学生在学习中很难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介绍相应的时代背景,使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时,需要对雨来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行描述,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被日本侵略的情况。通过对日本侵华战争的介绍,学生更加坚定自己不忘国耻的信念,充分激发爱国之情。第二,从课文的学习目标中理解。教材中的文章都对应着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核心内容,对学生展开价值观教育。在《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中,通过对雨来事迹的介绍,展现了当时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者的反抗精神,同时也歌颂了革命战士面临战争时视死如归以及大无畏的精神。这一精神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和发扬,可通过文章阅读分析的方式,充分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理解其中包含的情感。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直接、便捷地了解文章中的内容,教师需要不断加深和拓展,并将其与核心价值观相互融合。
(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国家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法与教师灌输教学法不同,灌输式教学只能针对部分学生起作用,无法针对全部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传输,尤其是在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让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在正确轨道上发展。由于小学生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仍然处于懵懂阶段,因此会出现理解偏差的情况,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以保证学生价值观、思想观发展的正确性。
例如,在教师对“诚信”一词进行解释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认为诚信就是不撒谎,对待他人真诚,这种理解方式虽然正确,但是过于单一,不够全面。教师可以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为例,让学生对善意的谎言进行理解,使其明白,善意的谎言也属于友善的表现,让学生对“诚信”这一词进行更加深入有效的理解,最终达到加深核心价值观培养深度的目的。除了这种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举例,如在一次矿井事故中,十几名工友被困在矿井中,几个小时之后大家开始意志消沉,甚至放弃了生的希望。这时有一名戴了手表的工友为大家报时,报时三天之后,救援队终于找到了他们,十几名工友获救了,但是那名报时的工友在救援队到来之前就失去了生命体征。事实上,这十几名工友已经在矿井下埋了六天,报时的工友故意延长报时时间。正是这种善意的谎言,给其他十几位工友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通过文章和这一例子,学生对“诚信”这一概念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在体验中实施实践
书本上的知识描写得再真实,都没有亲身实践感触深,因此要想使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充分全面的理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真实体会或者了解真实事件等,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毁灭》这一课时,可以重点对学生的爱国思想进行培养,带领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之前的历史背景,将自己收集到的图片以及资料在课堂展示出来,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参与到当时的历史中,通过实际行动体会到真实的历史和真实的情感。通过收集资料以及展示资料的方式,学生能够认识到,导致圆明园最终毁灭的主要原因不仅是侵略者的残忍,同时还有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给予侵略者侵略的条件和希望。要让学生知道,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社会中,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适用于国家,同样也适用于个人。在英法联军侵略的过程中,是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带路,这一典型的“卖国贼”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虽然无法让学生真实参与到当时的历史事件中,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见证历史、认清历史、理解历史和铭记历史。不忘国家受到的屈辱,这也是学生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动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这一点进行充分明确[3]。
核心价值观能够对整个民族的精神进行正确引导。青少年作为国家发展的希望,教师对其进行价值观培养,能够大大提升学生自身的内在价值,保证其能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则需要确定语文课堂与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相通点,将其逐渐渗透进语文课堂中,只有这样才能将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4]。
(四)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课外阅读中
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不仅在实际课堂中,也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外阅读中。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拓展知识范围,进而保证核心价值观渗透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例如,将核心价值观应用在课外阅读中,能够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进而引起其情感的共鸣,为正式教学提供条件。例如,在理解《触摸春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真实的故事穿插其中,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课外书为例。书中的主人公由于小时候高烧不退,失去了视觉和听觉,只能依靠双手感知世界和触摸世界,但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并考上了美国的哈佛大学,成为著名的作家,她就是海伦·凯勒。通过课外阅读故事的分享,学生能够体会到文中主人公乐观自信的精神,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主要内容,进而鼓励学生将这一精神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将核心价值观应用在课外阅读中,还能够使学生对生命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将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如何保证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成为教学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研究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并将其渗透在语文课内外教学中,不仅能大大提升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质量,同时还能够提升我国教育的水平,为今后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翠敏.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教学有效拓展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7):101-102.
[2]池卡珍.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名师在线,2018(13):24-25.
[3]罗 乔.小学语文教材的美育内容及实施策略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8.
[4]韩 璐.国外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趋势、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研究[J].职业技术,2017,16(1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