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板间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19-07-08 03:26王艳波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王艳波

【摘 要】目的:评价经椎板间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均采取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评价治疗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随访1个月,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板间入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佳、安全且微创,是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治疗术式。

【关键词】经椎板间入路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

【中图分类号】R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与疼痛科等科室多发病症,是因为纤维环破裂、亦或是腰椎间盘变性等原因造成髓核突出,对神经根造成刺激或是压迫,由此表现出的一种综合征[1]。该病的特异表现是腰腿疼痛。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数量也日益增多,临床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也有很多种,椎间孔镜技术相较于传统开放式手术,更具微创特点。下面就对该术式的应用价值进行阐述。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9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分别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38岁~75岁、年龄均值是56.2±4.3岁,患病时间1~13年、病程均值7.6±0.6年。纳入标准:①与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相符、并无腰椎不稳;②患侧下肢存在显著坐骨神经痛/放射性疼痛症状;③经CT和MRI影像学检查确诊;④非手术治疗并未见效。剔除标准:①存在腰椎管狭窄症;②存在腰椎后路手术史;③腰椎不稳;④马尾损伤综合征;⑤有骨折、肿瘤和感染等合并症。

1.2 方法 采取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将髓核摘除:行局部麻醉,在俯卧位下,将患者腰部垫高,腰椎后弓,促使椎板间隙彻底打开,于正位X线引导下,确定病变椎间盘的椎板窗,在相应椎板窗皮肤处做一长约7mm的纵行直切口。取穿刺针穿刺患侧关节突,将导丝置入其中,用扩张器钝性分离皮下软组织,将扩张器置入直径为7mm的外工作鞘,再置入SPINENDOS椎间孔镜操作通道,外工作鞘予以旋转,实现椎旁肌肉的分离,对外工作鞘的深度进行相应调整,确保头端至椎间隙黄韧带处,于内镜下,剪开黄韧带,切除一部分、促使黄韧带切口变大。外工作鞘头端顺着黄韧带裂孔插入椎管当中。在进入到椎管之后,便可看到有大量的硬脊膜外脂肪组织、在包绕着硬脊膜囊与神经根,用射频电凝烧灼释放组织,实现神经根与硬脊膜囊的清楚显露,结合椎间盘突出位置和相邻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外工作鞘相应选择在神经根腋下入路、神经根肩上入路。在内镜下,分离神经根和突出椎间盘两者间存在的粘连,旋转外工作鞘将神经根推开、至突出椎间盘处,将髓核组织、损坏的纤维环摘除掉,确保神经根彻底减压。注意,对正常的髓核、纤维环不要过多的摘除。术后将椎间孔镜与工作通道拔除,并不需要置入引流管,缝合。

1.3 评价内容 对术前、术后各时间段腰痛、腿痛VAS评分进行统计。VAS评分采用疼痛自评量表,取一长10cm评价尺,一头是0、代表无痛,一头是10、代表剧烈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做本文计量资料的处理,以表示,采用t检验。假设检验标准为P=0.05,小于该值时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随访1个月,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椎间孔镜技术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而言,该项手术技术造成的创伤小、给组织带来的牵拉力度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迅速,最短仅1天便可以离床活动[2]。而且,椎间孔镜技术也并不会对脊柱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因不同于开放式手术创伤大、暴漏多的缺点,在微创条件下并不会导致有很大的出血量。

椎间孔镜技术的实施最主要是解除掉神经根压迫症状,并不是彻底切除退行性变的椎间盘,如果手术过程当中较多进入到椎间隙当中做椎间盘的电凝、切除等操作,可能会加大椎间盘纤维环裂口,使髓核更進一步发生退行性变,加大术后复发的可能性;而过度的将髓核组织摘除,也会导致椎间盘间隙的高度丢失,徒增关节承受压力,所以,可以这样来说:使用TESSYS技术直接摘除掉突出或脱入椎管的髓核组织,效果要好于在椎间隙内髓核组织的大范围切除[3]。因此总结手术经验:在手术过程当中,以对神经根、硬脊膜囊腹侧的有效减压为基本条件,应严格控制对后纤维环的切开,不建议摘除掉椎间隙当中没有突出的髓核组织,而在摘除了椎管当中游离的髓核组织之后,需及时对后纤维环裂口做电凝塑形,由此减少术后复发几率[4]。

本次实验研究通过将镜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用于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从结果上来看,与术前相比,术后随访1个月,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由此可以见得: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佳、安全且微创,是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治疗术式。

参考文献

王作伟,菅凤增,王兴文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的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32(12):1214-1219.

吴骏,刘伟,王美林等.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4):74-76.

段婉茹,胡岳,齐腾飞等.经椎板间人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6,16(4):204-209.

陈日高,余洋,樊效鸿等.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6):490-492.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技术配合消髓化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温阳活血洗足剂配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用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
X线和核磁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分析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