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劲卫 昝艳 孟银芳 田燕 常杰
【摘 要】目的:研究过敏性结膜炎与泪膜脂质层厚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至我院行过敏性结膜炎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临床研究。随机选择同一时间段至我院体检的眼睛健康无疾病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均予以泪膜脂质层厚度测量。比较两组受试者LLT水平,以及LLT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L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LLT的阳性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1.67%,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会出现明显变薄改变,这可以成为疾病诊断的依据。
【关键词】过敏性结膜炎;泪膜脂质层;厚度
【中图分类号】R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过敏性结膜炎是常见的眼科疾病,是由于结膜与某些特定物质相接触发生超敏反应所导致的眼部炎症[1]。有数据统计,近50年来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升高趋势,截止2014年,全球范围内该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率在10%-20%。患者以眼部瘙痒、结膜反复充血、眼睑周围皮肤红肿、流泪为主要临床表现。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断以泪液IgE抗体定量分析为主要手段[2]。但是该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理想。有研究分为过敏性结膜炎与泪膜脂质层厚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为了观察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我院进行了本次研究,以便为后续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选择
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至我院行过敏性结膜炎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基于结膜刮片细胞学检查,存在嗜酸性粒细胞的患者确诊为过敏性结膜炎。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5.13±9.82)岁,病程1d-3个月,平均(0.86±0.14)个月。随机选择同一时间段至我院体检的眼睛健康无疾病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3.11±8.42)岁。两组人员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均予以泪膜脂质层厚度测量。设备为美国Tear Science 公司生产的第一代Lipi View?眼表面干涉仪,受试者进行检查前,要求至少2小时以内未进行眼表及眼周清洁等操作,24小时内未涂眼药,没有在眼周使用油性患者品护肤品。嘱受试者坐位于干涉仪前,注视仪器内光源并保持姿势固定,持续20秒完成影像的录制程序,计算机部件根据影像结果进行分析当脂质层厚度(LLT)≥75nm时,为正常值(阴性),当 LLT≤60nm时,为异常值(阳性)
1.2.2 分析指标
比较两组受试者LLT水平,以及LLT阳性率。
1.3 数据处理
用SPSS19.0統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L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LLT的阳性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1.67%,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过敏性结膜炎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某些严重类型可能导致患者角膜病变,进而损伤视力甚至失明。过敏性结膜炎能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与诊断的准确性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以询问病史结合症状体征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实验室诊断存在特异度、敏感度低,或者特征性标记物数量少容易漏诊问题[3]。
从上世纪后期,国内外大量的相关研究均认为过敏性结膜炎与干眼症密切相关,这与人体的免疫机制有关。而在1995年Toda等就认为过敏性结膜炎与泪膜的稳定性改变有相关性,泪膜的稳定性下降并发BUT降低型干眼是导致过敏性结膜炎的重要诱因[4]。泪膜是眼睛的复杂的膜结构,由眼睑通过瞬目运动将泪液覆盖于眼表所形成,具有屏障作用、给眼表上皮组织提供营养以及对光折射等重要的生理作用。在本次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者L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LLT的阳性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1.67%,说明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会出现明显变薄改变,这可以成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并且为过敏性结膜炎致病机理的探索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李凤鸣 谢立信.中华眼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J].2014:1227-1231.
Leonardi A,Barney N P.Ocular Allergy[M].Immune Modulation and Anti-Inflammatory Therapy in Ocular Disorders.City: Springer,2014:1-18.
刘祖国,刘靖,杨文照.加强干眼抗炎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31(5):417–420.
Dogru M,Gunay M,Celik G,et al.Evaluation of the tear film instability in children wit hallergic diseases[J].Cutaneous and Ocular Toxicology,2016,35(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