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寄宿制学校屡见不鲜,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学校管理形式。然而学校和家长往往只看到寄宿制学校的优点,却忽略或者没有意识到因为寄宿而造成的学生心理问题。初中生因为年纪较小,认知水平和情感发展水平都较低,长期处于远离父母、家庭的寄宿制环境中,学生既缺乏关爱也缺乏父母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身心发展无法得到较好的保证。
关键词: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1-17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1.166
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正处于情感迅速发展,非常渴望关心爱护的心理发展阶段,并且此阶段的孩子异常敏感,思想情感很不稳定。与此同时他们面临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变化,会有很多异样的感觉和自己的小心思。多种变化因素再加上巨大的升学压力会给初中生造成一定的困扰。此时的他们需要父母、亲人的陪伴,指引,教导,以便顺利解决青春期初期的一系列问题。
然而,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的原因或者认为寄宿制学校管理更严格,教学效果更好,便执意把孩子送入寄宿制学校,他们只考虑到了寄宿制学校的优点,却忽略了初中生的发展问题,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要。
1.缺乏父母关爱和温馨的生活环境,学生情感淡漠,性格孤僻。对于极度渴望关爱的初中生来说,父母的关心、爱护、教导会讓他们内心充满幸福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快乐,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友好善良的行为对待他人,心中有爱才能以爱待人。然而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很少能见到父母,十天半个月可能才会匆匆见一面。学生每天在陌生的环境,在严格管理的学校里,老师虽然也会关心学生的生活,但毕竟精力有限,面对众多的学生,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都关怀备至,像父母一样关心他们的生活、询问他们的心情、主动了解他们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孤独寂寞却无法言说,也无人言说,只能把一切苦恼、困扰埋藏在心里积压着。他们会习惯这样孤独的生活,也慢慢变得冷漠,不会表达自己,也不会关心他人。
2.学校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学校往往对学生实行严苛的管理和规定,给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初中生原本就处于思维高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多方面的新奇事物吸引,一味的压制和不由分说的任务会让学生排斥,厌恶学习,憎恶学校,而此时他们的情绪却无从宣解,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3.同伴关系紧张,人际交往不顺。寄宿制初中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又习惯了“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这样就容易在相处过程中发生摩擦。由于缺乏父母的言传身教,很容易造成学生之间交往不畅。
1.寄宿制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引领和教育。
首先,学校要培养一批高素质、懂方法的心理健康教师,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其次,要开设丰富多彩,富含真实案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生动的实例教育引导学生,而非枯燥的说教。最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要充足,要有合理的、定期的效果评价,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在各科教育中。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不断地引导和熏陶,单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中也应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通过学校的广播、宣传栏、板报、电影、报纸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学校的其他课程也应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比如语文课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生物课可以讲述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应对措施。各门课程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寄宿制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学校、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指引,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生活,勇于克服困难,并且及时将学生的发展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注意自己的言行,关注孩子的想法。
4.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多组织课外活动,让初中生劳逸结合,快乐学习。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适当的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缓解紧张情绪,同时增添生活乐趣。让学生自愿融入学校,融入集体,慢慢喜欢上寄宿制学校的生活,并且享受这样的生活,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
综上所述,寄宿制学校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存在诸多隐患,因此学校要从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密切联系家长,拓展学生课外活动,寓教于乐,注重成绩的同时引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龙.寄宿制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工作[J].教书育人,2013(29).
[2]魏加宝.对寄宿制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6).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 彭家俊(1974.10—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