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吴苏霞
摘 要 从智慧校园建设的角度看,当前中小学微信公众号建设的总体规划较为科学合理,但也存在着目标定位不清晰、智慧功能不足的问题。提升自觉主动参与学校微信公众号建设的意识、建立必要的动力机制、优化学校公众号的智慧管理功能,是改进当前中小学微信公众号建设与应用现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智慧校园 学校微信公众号 智慧管理 智慧学习 智慧服务
近年来,智慧校园成为继数字校园之后,学校对“互联网+”战略的热切响应。其所倡导的“智慧管理”“智慧学习”“智慧生活”“智慧服务”“智慧家校”等理念,更是契合了当下学校教育管理对教育信息化改革的现实诉求[1]。浙江省作为互联网大省,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氛围较为浓郁,其智慧校园实践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杭州市明确提出“到2017年创建200所智慧教育示范校”的目标[2]。在浙江省中小学构建的“学校事务服务灵活化、学校管理决策智能化、教学资源共享化及家校互动平台智慧化”[3]的“四化”智慧校园蓝图中,学校微信公眾号建设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策略和载体。从智慧校园建设的角度看,学校微信公众号的科学建设和合理使用将会及大地促进智慧校园的建设。鉴于此,本研究对浙江省中小学微信公众号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当前学校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与应用现状,为微信公众号和中小学智慧校园的深度融合提供助力。
基于前期微信公众号和智慧校园的文献阅读和实践积累,编制“中小学学校微信公众号建设调查问卷”。“问卷正文”围绕学校微信公众号“总体规划”“基本认知”“智慧管理”“智慧学习”“智慧服务”“智慧家校”6个维度共设计了30个题项。
本研究以随机抽样方式,对参与浙江省2017年度6个省培教师项目的教师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其中,在回收的235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209份,问卷有效率总计达88.94%,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较高。在问卷分析之外,本研究还选择了学校微信公众号开设较为普遍的浙江省杭州市各城区的20所中小学进行了公众号内容分析,并对其中愿意接受调查的学校进行了访谈调查。
1.中小学微信公众号建设的总体规划科学合理,认可度高
在关于学校微信公众号基于学校发展规划、基于周密调查分析、基于务实可行计划方面上,分别有86.6%、59.3%、54.1%的教师选择“同意”或“非常同意”,说明超过半数的教师都认为学校微信公众号总体规划较为科学合理,有周密的调查分析和务实可行的计划,在建设和管理中主动性较强。在学校微信公众号特色、形式、功能建设上也获得了教师的普遍认可。其中,小学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建设的总体规划上比初中、高中更合理,获得的认同度更高,初中和高中学校在此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城镇学校在学校微信公众号的总体规划上要明显优于农村学校;重点学校、普通学校显著优于薄弱学校。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对学校微信公众号“总体规划”层面持认同或非常认同观点。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法(LSD)对学校微信公众号在“总体规划”维度上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小学组与初中组、高中组的均值差分别为0.413和0.299,显著性水平为0.004、0.022,均小于显著性标准0.05,表明小学组与初中组、高中组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总体规划”这一维度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小学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总体规划上更合理,认同度更高。初中和高中、其他学段学校之间在此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经T检验分析,城镇和农村学校在“总体规划”变量的方差Levene检验F值已经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F=8.859,P=0.003<0.005),应取“假设方差不相等”一栏的t值,t=5.076,df=107.763,p=0.000<0.05,表明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微信公众号在“总体规划”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次,两者变量均值差为0.6073,为正数,也可以说明城镇学校在学校微信公众号的总体规划上要明显优于农村学校。
薄弱学校与普通学校、重点学校在“总体规划”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检验显示,薄弱学校与普通学校、重点学校的显著性水平分别对0.013和0.000,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其均值差也可以看出这三者之间存在差异。总体来说,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总体规划”维度上,重点学校最高,普通学校次之,薄弱学校较为落后。这一差异,与薄弱、普通、重点学校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建设上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能存在差异有密切的关系。
2.各级各类学校微信公众号目标定位欠清晰,教师认可度未达预期设想
在“基本认知”维度,针对“您对贵校微信公众号的目标定位非常了解”观点,有57%的被试选择了“同意”或“非常同意”,但有43%的教师对学校微信公众号的目标定位并不了解,占比较大,说明当前我们的各级各类中小学,在开展学校微信公众号时目标定位并不清晰。
针对“您对贵校开展微信公众号建设非常赞同和支持”观点,有84%的被试选择了“同意”或“非常同意”,说明大多数教师对于学校开展微信公众号建设持肯定态度。但仍有16%的教师对建设学校微信公众号持观望或否定态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关于学校开展微信公众号建设尚未获得教师的全部认同。
关于教师对促进学校管理的作用的认同度,在“贵校微信公众号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果”问题上,仅有37.3%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果,超过半数(约62.7%)的教师对现有建设成果并不认可或满意。说明当前中小学在开展学校微信公众号建设成果并不显著,借助微信公众号促进学校管理的目的尚未达成,微信公众号的智慧功能尚未被挖掘,并未给教师带来满足感和认同感。可以说,尽管当前微信公众号建设在中小学学校管理中全面展开,但其获得的实际认可和支持程度远不足预期设想。
3.中小学微信公众号的深度和广度仍存在着较大的不足
(1)在智慧管理方面,学校微信公众号在促进学校品牌形象管理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功能建设一般,尚不能满足师生的管理需求。关于“微信公眾号是学校优秀师生风采的展示窗口”的观点,有67.5%的被试选择“同意”或“非常同意”,说明学校微信公众号在促进学校品牌形象管理上具有一定的价值,获得了师生的认同。关于“学校能为师生提供微信个人帐号,以促进综合事务管理”方面的调查,25.8%教师选择“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40.2%的教师认为在该方面自己所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功能建设一般,尚不能满足借助为师生提供个人帐号以实现学校微信校园事务的管理需求。同样在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实现学生管理和用户调查等方面,约60%~70%左右的被试持否定或怀疑态度,出现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可能与中小学微信公众号在实际建设中智慧管理功能不完善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缺乏对微信公众号智慧功能缺乏全面了解以导致其应用不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2)在智慧学习方面,学校微信公众号在支持师生教学、促进师生互动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调查显示,关于“微信公众号能促进师生进行碎片化学习”观点,仅有46%的被试选择“同意”或“非常同意”,这表明,现阶段借助微信公众号进行碎片化学习的行为尚不能获得普遍认同,师生对其是否能真正促进碎片化学习效率的提升也还存在怀疑。关于“学校微信公众号中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一题,69.2%的被试选择否定选项,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不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供师生使用,尚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在“微信公众号能促进师生教学互动交流”方面仅有30%左右的被试持肯定态度,其认同度总体呈现偏低状态,说明当前微信公众号的互动性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并不能在促进师生互动交流上发挥实效。超过半数的教师在“教师对学校微信公众号的教育应用”一题中选择“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或一般”。这些数据表明,就当前的中小学微信公众号智慧学习功能应用实际而言,其在支持师生教学、促进师生互动方面的的认同与应用明显不足,远远没有达到智慧学习的理念构想。
(3)在智慧服务方面,当前中小学微信公众号智慧服务的智慧性仍显不足,还难以满足师生微信移动化办公需求、个性化服务等高级需求。调查显示,在微信公众号满足师生微信移动化办公需求调查中,仅有22.1%的教师认为微信公众号能满足其移动办公需求,高达79.9%的教师不认同或认为其对于移动化办公需求的满足程度一般,认可程度总体偏低。同样,在微信个性化秘书定制服务、用户反馈互动服务、师生自主关键词查询服务上,其结果都不尽如人意。结合当下微信公众号建设实际,可发现当前中小学微信公众号智慧服务的智慧性仍显不足,还难以满足师生微信移动化办公需求、个性化服务等高级需求,智慧服务功能还有待开发和挖掘。
(4)在智慧家校方面,学校微信公众号在对家长需求的满足、促进家校互动以及家长对学校微信公众号的参与等方面都并未取得显著的成效。调查显示,从微信公众号对家长需求的满足程度上来看,仅有21.0%的教师在“家长可借助微信公众号查询、掌握孩子在校动态”一题,选择“同意”或“非常同意”,持否定态度的教师总计达79%。从家校微信公众号互动程度和家长对学校微信公众号的参与程度来看,持认可态度的被试约占20%~30%左右,未及半数,情况同样呈现不乐观。这些数据说明,在当前的中小学微信公众号智慧家校建设中,无论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对家长需求的满足上,还是在家校互动以及家长对学校微信公众号的参与上,学校微信公众号智慧家校功能并未取得显著的成效。
1.提升教师就微信公众号对智慧校园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要转变“微信公众号即学校资讯推送窗口”的狭隘认识,清晰认识到微信公众号在“互联网+”时代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融合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并将学校微信公众号主动纳入到学校教育信息化实践中。同时,积极创设学校微信公众号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学校微信公众号的目标定位、功能价值等,引导师生、家长等关注、参与学校微信公众号建设,进而从根本上认可和支持微信公众号建设。
2.创建有效机制,激发各主体参与学校微信公众号建设的热情
学校微信公众号不应该成为一种义务劳动,其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平台的运营维护、内容的信息采编、用户的互动反馈等等,每一环节都需要参与建设的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应出台相关机制,保障教师在学校微信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投入和付出是有价值,有回报的。在物质激励的同时,引入精神激励,对教师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建设中的付出给予积极的肯定,使得教师在参与微信公众号建设中养成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
3.优化学校微信公众号的智慧管理功能
学校可根据自身学校发展实际需求开发和设计微信自定义菜单,以达成学校微信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充分利用微信数据统计功能,借助微信后台的直观数据统计,探究与学校管理相关的各种方案措施,从而使得决策在执行时更为合理和科学。要改变原有只将数据统计结果用于成果展现的狭隘观念,深入挖掘其数据价值。如借助用户行为分析对用户需求喜好进行诊断,为关联度较为紧密的用户建立专业用户数据库;如利用微信平台问卷或投票功能,积极获取师生、家长等关于学校管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
4.深化智慧学习
(1)支持师生泛在化学习。支撑师生在微信公众号开展泛在化学习的必要前提是微信公众号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任何的学习过程都离不开学习资源[4]。微信公众号智慧学习更应该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以最大可能地为师生提供各类智慧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使其突破时空的约束与限制,能够随时随地获取自身所需教学资源,开展泛在化学习。
(2)提供师生个性化教学方式。通过身份实名认证,为师生开通微信个性化账户,通过实时记录师生微信教学体验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形成师生的个性化档案,以推送适合匹配师生教学成长的相关学习素材,以支撑其个性化教学。
(3)鼓励师生广泛应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智慧学习,使其养成微信智慧意识。引导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号完成学生管理、课程评价、学生心理辅导等活动,使得教育过程得以延伸,教学方式得以丰富,有效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4)帮助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课后讨论、微信在线作业、考核拓展等开放性学习,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使得学生享受微信公众号所带来的更加便捷、更加个性的智慧学习方式。
5.细化智慧服务
学校微信公众号在智慧服务方面要实现软着陆,即充分满足师生对微信公众号个性化、互动化的需求。如利用微信公众号用户分组管理功能,对所有关注用户进行细分,为师生个性化服务做好铺垫。从互动的角度上来看,由于“微信公众号的核心功能是交互和沟通”[5],因此,为师生提供多样化的微信互动形式和内容是极其必要的,它有利于增加师生智慧服务的最佳体验。从互动形式上,学校应实现多样化交流,不再局限于直接的文字交流,问卷、投票等都是可以广泛应用的互动形式。从互动内容上,除了必要的教学相关交流,学校智慧服务也应该增加一部分与师生、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师生享受微信公众号智慧服务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感受到这也是一个有温度的服务平台。
6.强化智慧家校
微信公众号智慧家校的目的在于实现家校的有效互动、高效合作。参照美国霍普斯金大学爱普斯坦教授所提出的家校合作理论,即“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6],中小学微信公众号应在以下方面强化智慧家校功能。
(1)帮助家长“当好家长”。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最基础的信息推送功能,定时定量地向家长推送广泛的、优质的家校教育智慧,填補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专业性不足的缺陷,使家长了解先进的家教理念,逐步养成正确的家教方法,促使其家教行为的转变,真正成为一位“好家长”,以达成家校家庭教育智慧的共生。
(2)促进家校“相互交流”。依托微信公众号的互动交流功能,在家校之间建立起双向互动的沟通渠道。一方面重在“推”,将各类学校动态信息、教学资讯等及时推送到家长手中,使其全面了解和掌握学校动态、发展计划、规章制度;另一方面重在“拉”,鼓励家长积极反馈关于家校合作、学校发展、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在“推”“拉”中,切实提升家校双方互动合作的水平和质量。
(3)鼓励家长参与微信公众号“志愿服务”。学校应有意识地招募和吸收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微信公众号建设工作。常见形式有邀请家长直接参与微信运营建设,征集家庭教育案例素材等等,在微信公众号建设中融入家校的共同智慧,使其成为家校合作的特殊的平台。
(4)辅助孩子“在家学习”。据爱普斯坦教授所言,在家学习意指“学校和教师有责任支持和培养家长辅佐学生在家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质量和效果。”[7]借助微信公众号发布、查询功能,家长可以及时获取孩子的课程安排、家庭作业等信息,以实现孩子作业的辅导和监督;借助互动功能,家长还可以向教师随时反馈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以达成学生家校学习的无缝链接。
参考文献
[1] 卫才友.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01).
[2] 杭州市教育局.推进杭州教育信息化发展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15~2017年)[EB/OL].http://www.hzedu.gov.cn/sites/main/tem-plate/detail.aspx?id=41479[2014-12-26].
[3]蒋家傅,钟勇,王玉龙,李宗培,黄美仪.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02).
[4] 杨成,缪培培,胡旺.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学习支持服务研究[J].终身教育研究,2017(01).
[5] 曹徐丰.微信公众平台助力班级管理信息化[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5(06).
[6] 吴重涵,王梅雾,张俊.家校合作理论、经验与行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3.
[7] 王盛峰.家校教育网络合作机制研究[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09).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