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灌输为引导,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2019-07-08 03:42缪鹏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缪鹏

[摘  要]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由于深度与广度的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传统的课堂模式很难适应此种需求,因此,教师应转变思路,化灌输为引导,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生成性.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成性教学

与初中相比,高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压力变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有所增加,每一部分知识的主题性较强,且更偏抽象性,知识之间的关系密切,构成复杂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如何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较大影响. 由于高中数学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储备,在遇到问题时灵活应对.

转变姿态,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鉴于高中知识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真实的接受程度,而不是赶进度. 课堂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在课堂上一个人滔滔不绝,而学生往往只顾低头记笔记,偶尔回答一下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目光呆滞,仿佛与教师脱节. 这样一堂课下来,对于课堂上讲授的大量抽象知识,学生往往还是思绪混乱,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只能在课后再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那些本应在课堂上完成的工作. 这样的课堂师生双方都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但是由于没能找到合适的姿态定位,两者频率不吻合,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高中数学知识的特点,转变姿态,调整课堂节奏,化灌输为引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理想的课堂节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举例说明,集合这一章节的知识,概念性比较强,很多知识点是以事实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只有比较少的几个知识点需要教师详细讲解,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就可以适当调整课堂结构以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将课堂一分为二,第一部分用于让学生进行任务型预习,即给出一些关于概念性知识的例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弄清楚基础概念的含义,并解决给出的例题,教师再在预习阶段结束后通过“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基础概念的掌握程度,并针对性地进行辨析,经过这样的预习后,学生对集合就已经有了初步的把握,方便教师教授后续知识. 第二部分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以及对重点知识的强调,例如,教师可以在这一部分和学生一起推导公式定理,可以详细讲解集合的不同表示方法,并适当突出与后续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把教与学有机地融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真正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结合知识内容,灵活创设情境

每一章节的知识都有其自身特点,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地处理不同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现自身优势,找出自身问题,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从而使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也变得丰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使教师以灵活的手段展现知识,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其积极性,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 例如,教师在教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节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起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在讲授集合与集合的具体关系或基本运算时,教师可以将Venn图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用Flash软件展现交集、并集的形象关系,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以多种感官体会抽象知识的内在逻辑,从而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去接受知识,更深入地去理解知识,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教学方式不仅限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种,教学情境也不仅限于用图形去理解抽象关系,教师需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向,综合考虑知识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教学资源,灵活地选取合适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模型,强化印象,以引导学生更高效、更主动地学习.

分组探究,在合作探讨中学习

有一句古话叫“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在学习方面也有道理,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思想以及思维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对同一知识点的认识与思考也不尽相同,大多数情况下总是有不完备或者不妥当之处,当然也会有见识新颖的地方,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之间通过彼此交流、合作探讨的方式从不同方面认识或思考知识点. 在这样的交流過程中,学生不仅能重新审视自己原先的理解,更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思想,从而认识并弥补自己的不足,开阔思路,提升自我的同时也能成就他人.

至于合作探讨的形式则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综合考虑课堂时间、课堂容量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当的形式. 举例说明,教师在讲授函数的表示方法这一节的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三种表示方法分别的特点,总结出其优劣所在,适合于何种情形等,再选择代表进行发言,也可以再采用组间竞争的形式,让学生小组间形成竞争关系,比较小组讨论时间以及发言质量来进行排名,让学生有一定压力,从而提高讨论效率.

在小组讨论的合作形式中,每位学生的参与度相较于大课堂来说有所提升,每位学生得到的反馈也会多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长此以往,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由于要实现小组的共同目标,小组内的成员间必须进行有效的交流,这又是对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锻炼.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在形成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了解到了他人的思考,通过一系列的对照,学生既能够强化对正确观点的认识,也能够在批判性思考中纠正对不正确观点的看法,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

顺错寻源,针对性弥补思维缺陷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思维的缺陷,不弥补这些缺陷,就无法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知识点,遇到问题时也就可能无法灵活解决,此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往往能够折射出学生思维的不足或偏差.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惧错误,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自身错误,总结出经验教训,教师也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找到其学习的盲点或误区,并根据这些原因适当调整教学策略,或是对个别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给出特异性的解决方案.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发挥引导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批评,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犯错的根源,从而找出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比如,有些学生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一节时有可能会因为对概念认识不充分,而将局部的单调性等同于整体的单调性,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是由于其对于定义域以及单调性的关系认识不清,教师应该看到这一本质,引导学生去理解单调性与定义域和讨论区间的联系,从而弥补其原本认知的漏洞.

高中数学知识间有较为复杂的联系,对某一知识的认识存在盲点,有可能带来一连串的问题,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错误、弥补缺陷这一做法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这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认真端正的学习态度,在将来的学习中能够拥有较强的自我纠正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有其特殊之处,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数学教育,切实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教师应该转变姿态,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要目标,调动起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进而实现真正高效的学习.

猜你喜欢
生成性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生物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形成与运用
生成性教学视角下健美操教学的影响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