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兰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更是困扰教师们的一大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有鲜明的年龄特点,可见,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一年级识字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选择适合孩子识字的最佳方法,让学生快乐识字,随境入心,识字无形。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呢?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浓厚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觉得小学识字教学应该各有千秋。
【关键词】小学识字;教学;方法与策略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更是提高阅读和写话能力的关键,所以识字的质量,会很直接地影响到读和写。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接触的是新版教材,一打开课本就是高难度的归类识字。以往的识字教学,内容单一,比较简单,教师的教法也枯燥无味,所以学生对识字学习很费劲,老师也经常会有埋怨:这些字不论你如何讲,学生老是辨认不清。可见,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选取最佳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们兴趣,让他们愿意学;变化方法,让他们会学;走进教本,让他们容易学;走进生活,让他们爱上学。
一、创造情境,让学生“爱”学
1.创设愉悦轻松的情境
要想让学生爱上识字,首先得让学生对识字感兴趣,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以往的教学中,有些老师总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牵制学生,这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因此创设一种轻松和谐、平等自主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态度和蔼,走进学生,才能使学生在愉悦没有负担的氛围下学到知识。事实证明,这种学习状况,学生的兴趣极浓,积极性高,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采用形象直观的手段
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形象立体的多媒体手段,采用音乐、画面并行的方式,让学生喜闻乐见,乐意观看并且消化吸收。比如,在对“鲜”字的教学中,教师先播放一段小朋友在春天里尽情玩耍的画面,画面中万物复苏、绿意盎然,通过观看,让学生去想,去感受、去体味到新鲜的感觉。然后,在把鲜字进行分解,一个鱼和一只羊,又和学生们平时吃饭联系起来。吃饭要吃新鲜的,如果不新鲜就容易吃坏肚子。这时,让学生自编识字儿歌:“三个小儿笑眯眯,鲜花盛开去春游,吃了鱼儿和羊肉。”这样来自于生活的方式,让学生对鲜字有了更加直观和贴切的感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多表扬鼓励
一年级学生好表现,喜欢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神采飞扬,劲头十足,往往会表现得很出众,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夸奖为主,我常挂嘴边的是“你真聪明!”“你真棒!”“这么难的字你都会人,真了不起!”……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发表扬信给他们,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热情更高了。
4.开展游戏活动
识字教学中我通过游戏、抢答、表演、画图儿歌、编顺口溜等活动,让他们的手、眼睛、嘴巴等五官一齐“动”起来,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把一些字,编成简单的、通俗易懂的谜语让学生去猜,猜对了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者鼓励,这样使学生有兴趣去学习。
5.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生对画画有着很浓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一个个生硬的生字都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同时给字配上恰当的“画”,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更提高學习效率。
6.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在实践活动中识字
老师依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走上生活,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采取画图、创设情境、猜谜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动物超市”“森林运动会”“秋天的果园”“我当解说员”“逛超市”等活动,引领学生的思维从生活进入教学的状态,使学生从一个狭义的字中解脱出来,打开了思维认知、拓展了想象的空间,把单个呆板的文字,变成了活灵活现、五彩缤纷的生活。这样,学生就慢慢地掌握认识汉字的要领,就爱上了学习。
二、变化方法,让学生“会”学
1.图解识字法
这种识字法,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又能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空间,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最简单的象形字,教师先出示这类字的图片,让孩子们模仿古人画图造字:画画大山的“山”是什么样的?说说“田”怎样写,大家造字、说字,从中体会到造字的乐趣,也体会到以形象造字的自豪感,而且也利用字形识记了字。
2.猜谜识字法
通过猜谜语,既可调动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镜中人”(入);“一家是口”(吉)等,根据字形的特点用猜谜语的形式识字,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轻松地地理解和掌握了字形和字义。
3.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法
这种识字的方法,幽默诙谐,富教于玩,乐学易记,语文的趣味性更浓,识字的效果更好。如学“国”字念:“四四方方一座城,一点美誉嵌入中。”“二小二小头上长草(蒜);日子当了头。十字下面留(早);三面有墙一面空,只有一口在当中(同)……”。
4.编故事识字法
这种识字法,是帮助学生识字更妙的一种方法,把汉字的几个部分利用故事巧妙地联系起来,发挥想象,让一个个枯燥无味的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教学富有灵气,又给识字增添了趣味性。如:“照”字(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低了四滴血);“相”字(双木不成林);“告”字(一口咬掉牛尾巴,回家告妈妈);“金”字(值钱不值钱,全靠这两点)。这样把故事一编,所认的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并让学生回味无穷。
5.熟字识生字法(部件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习的汉字进行生字的学习。比如熟字加偏旁(加一加)、熟字减偏旁(减一减)、熟字换偏旁(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三种识记生字的办法是每一个学生都易于掌握的。
三、走进教本,让学生“易”学
1.充分利用语文园地,激发学生自主识字
教材中语文园地蕴含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开放的学习方式,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识字的兴趣,也让学生有亲自实践的机会,如“语文园地五”中“我的发现”向学生归类了“口字旁、足字旁、提手旁”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发现口字旁的字与口和嘴巴有关;足字旁的字与脚有关;提手旁的字与手有关,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动作实践得到这些识字方法,接着进行选择和完善,并延伸到另外的部首的字,最终形成自己识字妙招。
2.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学会识字的方法和策略
识字和阅读关系紧密,阅读是识字的检验,也是识字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环境来指导学生识字,文中识字,主要是引领学生初读课文时,建立识字意识。如学生自读课文时,画出不认识的字。在汇报读书情况时,学生利用听读、指读等方式,强化在语言环境中记字;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对认读字用投影、板书、复习鞏固等方式加以强化。
四、贴近生活,让学生“爱”学
1.利用生活情境识字
比如学习“游”字,游泳要在什么地方游呢?水里,所以“游”字是三点水的,“方”呢,游泳池大都是方形的,古时候在水里游泳的人大都是男子,女人是不能下池里游泳的。通过演示,“游”的结构和意思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既准确地感知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2.学生熟悉的事物,是识字教学的最好教具
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妙法有很多,其中给身边的物体贴标签,把识字与周围的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识字教学最好的办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给身边的物品贴标签识字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结合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来识字,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3.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拓展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
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识字。例如,第一单元所学的内容都与春天有关,这样我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寻找春天,并让学生把找到的“春天”利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关于春天的文字制成卡片,遇到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也可用图片代替,还可让爸爸妈妈写出来,学生可以利用课间时间交流自己的成果,互相做小老师一起读一读自己制作的卡片上的字,学生既认识了新字,又巩固了教材中已经学了的字。把教材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如读了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文,就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去亲自感受文字的真实意义,这样通过亲自感受,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巩固生字。为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识字教学必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利用儿歌、游戏、平板电脑、手机APP等,让学生在观看中识字。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让学生从路标、广告牌、电视、报纸甚至是小学生经常食用的各类饮料、食品上进行识字,不断扩大信息量和接触面。教师要注意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随时随地学语文、用语文,课内所学在课外得以巩固,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语文素材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