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燕芳
【摘要】语文阅读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拓展阅读。我们要关注课内拓展阅读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能深化文章主题、具有时代感的阅读资源,并结合现代媒体、学科融合、作品整体和有效的链接内容等加以灵活运用,将课文与课外阅读资源进行无缝对接来开展课内拓展阅读训练,积淀阅读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内;拓展阅读;资源;选择和运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要重视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由此看来,我们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责任重大,尤其要抓住学生的在校时间,关注课内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就是以课文为中心,拓展阅读相关作品,它可以拓宽阅读范围,扩大读者的视野,便于沟通课内和课外阅读。为了把拓展阅读这个工作落到实处,语文教师首先需要扎根课堂,关注学生的课内拓展阅读。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以教材为依托,因文制宜,选择合理的拓展阅读资源,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性,促进优质阅读,从细微处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那么,我们该怎样选择课内拓展阅读的资源,并运用好课内拓展资源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内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
⒈阅读资源要能深化文章主题
我们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择和编写符合学生年龄的认知特点,虽然涉及范围广,但是它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清晰。要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需要挖掘相关资源,找到一个恰当的连接点,把学生、文本、课外阅读三者紧密联系起来。我们可以选择与教材文本相关的文学作品、背景资料、历史事件、成语故事,也可以选择与该类文本表达主题内容相近的文章,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在《三打白骨精》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孙悟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针对“正义与智慧化身的孙悟空为什么会被师父误解和驱逐”这个问题,我围绕本课中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感悟到孙悟空对师父的忠心耿耿时,我追问学生,唐僧就一直是这样胆小怕事,对悟空一点信任感都没有吗?由此引领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经典《西游记》来感受古典文学艺术的魅力。你最喜欢《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的哪个故事呢?最喜欢哪个人物呢?适时开展《西游记》故事会和《西游记》阅读知识擂台赛,在无形的拓展阅读中不仅加深学生对《三打白骨精》文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和唐僧的心地善良,感受到唐僧师徒间的深情厚谊,更引导学生进行了积极自主的阅读探究,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⒉阅读资源需要具有时代感
信息化时代日新月异,我们要结合生活实际和个性化阅读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选择时代感比较强的教学资源,开阔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品位。
《郑成功》一文中郑成功带领军队打败荷兰侵略者,成功收复台湾的战斗场面惊心动魄,表现了郑军官兵的勇猛善战,足智多谋。但是所用武器等在孩子们眼中看来比较陈旧落后,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孩子:“由于所处时代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不可能会出现我们现代的先进武器,要想了解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不同的战斗所运用的不同策略,就让我们一起阅读军事类书籍吧。”由此在学生间掀起了一场阅读军事类书籍和军事类诗歌的热潮。在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武器;让学生推荐有关战争题材的中外书籍,如《少年的荣耀》《小英雄雨来》《两个小兵》《欧先生的大提琴》《亮剑》《远征欧亚——美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等;并且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战斗场面,说说这个战斗所运用的战斗策略,并模仿文中场面描写的方法对其进行描述,达到仿写的目的;还可以组织大家唱一唱自己喜欢的军旅歌曲《当战争来临的时候》《我送你一枚小弹壳》等;诵读一些军旅类诗歌,比如边塞诗词、现代诗《那一抹国防绿》,这些时代感较强的阅读资料非常切合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阅读兴趣高涨。
二、语文拓展阅读资源的运用
⒈结合现代媒体资源,明晰阅读
课标指出:“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语文教师可以将阅读资源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形式来展现给学生,促进学生阅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共同发展,满足学生的阅读发展需求。
《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由《水浒传》片段改编,语言表述略带白话。在教学时,教师可选用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来导入整节课的教学。热热闹闹、风风火火的音乐氛围初显江湖豪情,学生收集到的《水浒传》故事情节和人物资料张弛有度,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收集教学资源进行阅读的主动性。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教师通过声像资料播放《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章节的评书选段和电视剧片段,让学生非常清晰明了地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来学习作者用词的精妙,理解体会人物林冲和洪教头不同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现代教学资源的运用拓展了传统的教学空间,让学生突破文本的限制,用直观形象的阅读方式拉近了师生距离,实现了课堂教学交互,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教学氛围。
⒉结合学科融合资源,多方位阅读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文脉络分明,条理清晰,维也纳是什么樣的,为什么把它称为“音乐之都”?伴随着古典音乐《蓝色多瑙河圆舞曲》那悠扬的乐声,教师向学生展示维也纳的相关材料和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维也纳与众不同的美丽。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为什么呢?因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了大部分音乐生涯。那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分别有什么代表作呢?你能说说与他们相关的小故事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音乐家们的画像,播放他们的音乐代表作片段,让学生阅读这些音乐家的资料和代表作诞生的背景故事。由此延伸到我国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演唱会的视频资料,通过欣赏《茉莉花》《珊瑚颂》《孟姜女》等歌曲,学生认识到在金色大厅选择演唱这些歌曲的意义,并打寻与这些歌曲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故事进行交流,在有效的阅读中升华爱国情感。这样的阅读,不仅让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染了学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无痕地欣赏了一场音乐的盛宴,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更把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学科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助力了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空间的全面发展。
⒊结合整体作品资源,纵深阅读
语文教材不乏名家名作的节选,我以此为契机,把原文和同一个作家的相关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不仅能引导学生立体体会文本内容,更能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和角度,提高作品阅读的质量。
《月光启蒙》是孙友田的作品,课文向我们展现了一位热爱生活,聪颖智慧的母亲;而课文原文《月光母亲》在开头就描写了一位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通过片段的阅读,学生们看到了同一个母亲,不同的形象,鲜明的对比冲击了学生的心灵,母爱无华,跪乳之恩,學生联想到母亲日常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关怀和母亲垂暮之年的样子,激起了学生阅读《月光母亲》的强烈期盼。季羡林笔下的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这正是作者人格的自我写照,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他写的《二月兰》,教师同步推荐学生阅读《二月兰》,让学生进一步走进作者,感受到季先生面对人生的曲折道路所表现出的不屈的精神。
⒋结合有效链接资源,延伸阅读
叶圣陶说:“语文教本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他去打开其他的书库。”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本内容,为学生搭建连接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引导学生把课内所掌握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赞颂了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文中战士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不得已要杀掉牲口来充饥,这对孩子们来说难以想象,他们认为有很多种解决温饱的办法,为什么不能联系后方部队进行空投物资呢?为什么老百姓不能及时前往送粮呢?前面的部队为什么不计划好留下点食物呢?部队在预料到没有食物前为什么不做好预防工作呢?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源于学生对长征的过程不了解,对当时长征的艰难险境不清楚,这时教师让学生结合诵读历史伟人毛泽东的《长征组诗》,阅读有关长征的小故事《丰碑》《金色的鱼钩》《马背上的小红军》《长征中的炊事班》《七根火柴》《强渡大渡河》等感受长征的不易,从《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延伸阅读中,了解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语言文字的碰撞中感受到英雄们面对困难互相鼓励、坚强不屈、毫不畏惧的革命气概,从而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建构属于自己的阅读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从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课内拓展阅读训练为基础,抓住文本素材的契合点,合理地选择拓展阅读资源,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34.
[2]李银芬.建构情智交融的深度语文课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328-329.
[3]钱锡铭.享受母语——我的语文教学观[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