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文明礼仪课程的实践

2019-07-08 03:56吉海荣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吉海荣

摘    要  文明礼仪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构建并实施了“文明礼仪养成”的课程和活动体系,通过文明礼仪表现争卡积分,“文明礼仪能手”“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礼仪富翁”三级过程评价体系,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他律”走向“自律”,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好人生底色。

关键词 文明礼仪教育 低年级学生 以礼待人

当前,在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通过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可以有效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引导学生从小做起,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促进儿童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可以围绕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主动构建并实施“文明礼仪养成”的课程和活动体系,从文明礼仪养成的实践层面进行探索。

一、课程建构:一套基于“以礼待人”的课程体系

根据低年级学生偏感性、少理性、情绪易变的心理特点,指向“以礼待人”的文明礼仪课程内容和活动体系,主要以浅显的儿歌、游戏、心理剧表演、情景剧表演、小辩论、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学会以礼待人。具体活动课程实施体系表略。

1.构建“以礼待人”的礼仪课程体系

文明礼仪课程是班主任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对江苏省“八礼四仪”中的“八礼”内容进行本土化改造。本课程注重从心理角度出发解读不文明行为的根源,在生动活泼的表演中让学生感悟以礼待人的道理;在反复扎实的训练中不断养成以礼待人的文明礼仪;在家校合作中促进文明礼仪的习惯形成;在竞赛评价中形成稳定的文明礼仪习惯。

2.营造“以礼待人”的文明礼仪文化

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有限,看图能力比较好,因此,在班级张贴了“八礼四仪”宣传图片,并且把“八礼”的具体内容编写成朗朗上口的 “文明礼仪儿歌”,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文明礼仪如何做。在班级教室,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画的国画作揖图,展示的是作揖礼的具体内涵;还有学生画的文明礼仪连环画,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融入文明礼仪用语等故事图片。通过引导班级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礼仪文化建设,营造出浓浓的文明礼仪文化氛围。

3. 打造“以禮待人”的家校“心理作坊”

家长是孩子文明礼仪教育真正的启蒙老师。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孩子的不文明行为根源于家庭。我们创建家校心理作坊班级QQ群、微信群,通过家校心理作坊,教给家长用阳性强化法、改变认知等心理调节的方法调理孩子和家长的焦虑心理,从孩子的心理视角看待孩子的成长。通过“家校手拉手”,老师、孩子与家长面对面地对话,走进孩子的心里,缓解某些家长的急躁情绪,学会和孩子好好沟通,从家庭中改变与人相处的模式,建立孩子在校与人和谐相处的模式。

二、课程实施:一场基于“学会做人”的教育实践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因此文明礼仪养成课程须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具体实施。

1. 演礼仪,辩礼仪,启迪礼仪情景感悟

演礼仪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内心的感悟。一种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光靠说和讲是不够的,只有让受教者感悟到这种礼仪实实在在带来的改变,他们才愿意行动,才有实实在在的变化。如校本教材中的《学会礼貌用语》一课,为了让学生明白说“请”字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角色扮演,切身体会到平时需要会说礼貌用语。这样会让自身更有被尊重的感觉,也更愿意去做一些文明事。其次是辩礼仪,感悟礼仪。通过开展礼仪相关的辩论赛,学生们辩论的过程就是在学如何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学如何交友做人。

2. 行礼仪,赛礼仪,形成礼仪实践技能

文明礼仪的学习功夫在诗外,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教学中适时地渗透,让文明礼仪学习无处不在,化有痕为无痕。一是学科渗透,打造立体礼仪实践环境。教师认真发掘每堂课中的德育内容,如语文学科中本身就有很多文明礼仪的内容。阅读课中大量阅读文章可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善良、感恩等做人的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善于灵活运用,让学生从多个学科中学习文明礼仪。二是活动演练,推进文明礼仪实践互动。通过举办礼仪知识竞赛、文明用语竞赛等单项比赛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个人礼仪的完善;举办春游花果山、春节拜年等综合礼仪竞赛,促进孩子礼仪实践的成长;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能促进学生礼仪精神的成长。

3. 展礼仪,评礼仪,树立礼仪榜样示范

首先是展“礼仪之镜”,树文明礼仪小标兵。“礼仪之镜”就是给孩子树立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标准和学习竞争的榜样。有三层意思:一是自己照镜子,在班级的门后设立一块镜子,让孩子从感性上明白文明礼仪的行为到底是怎样的;二是建立班级良好行为规范的准则,树立班级文明行为的标兵;三是以人为镜,人人都可以成为文明行为礼仪的一面镜子,让学生见贤思齐,成为文明的学生。这镜子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真镜子”,也可以是“照片”“视频”,甚至还可以是班级中的先进标兵。其次是评“礼仪爸妈”,扎实文明礼仪的根基。每个月制定详细的评定标准,评选一部分“礼仪爸妈”,由学生推荐,获得“礼仪爸妈”将会给学生增加三个点赞卡积分。“文明爸爸”“礼仪妈妈”的评选使文明礼仪养成形成了“家校一体”立体评价,助推了孩子文明礼仪养成的针对性、实效性。

4. 显礼仪,创礼仪,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一是社区活动,彰显文明礼仪魅力。在连云港市创建文明城的过程中,掀起了“万名小记者创建文明城”的活动,班级小记者们在体验活动中走进社区捡拾垃圾,走上街头做小交警;走进博物馆参观,走进采摘园采摘,走进敬老院宣传文明礼仪,慰问孤寡老人、留守老人;他们在一个个体验活动中把平时所学的礼仪用于活动中,受到了好评。二是茶道礼仪,创新文明礼仪风范。茶道礼仪是文明礼仪的创造和延伸,她不仅给孩子打造一个安静的文化氛围,更是把我国的礼仪文化融入进去。周五的社团课,全班在和谐的音乐中学习沏茶、洗茶、斟茶、敬茶的姿势和要领。学生们在静静地享受茶道礼仪的过程中养成文明礼仪待人的行为习惯。

三、课程评价:一项基于“以礼待人”的持续关注

为了检验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可以制订以学生三级评价体系和课程评价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评价体系。

1. 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评价礼仪教育

结合学校开展的顶呱呱点赞卡积分制,对学生的评价采用了量化打分的形式进行,共分以下三级:一级获得“文明礼仪能手”。根据每一课的礼仪目标要求,能做到的颁发点赞卡,获得“文明礼仪能手”。二级获得“文明礼仪之星”。根据每一课礼仪要求,能在三周内通过自评、家长评和老师评坚持做到“文明礼仪能手”的要求,就获得“文明礼仪之星”称号,颁发表扬信。三级获得“文明礼仪富翁”。如果在一个学期内,都能实现每一课的礼仪要求,可以获得“文明礼仪之星”,以五张“文明礼仪之星”表扬信兑换“文明礼仪富翁”标志。在本学期内没有获得“富翁”,在下一个学期经过努力能得到的,也可以获得“文明礼仪富翁”的标志。三级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从时间的纵深延伸和空间的全方位覆盖,及时为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提供了很好的评价规范,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2. 礼仪与情感统一,提升礼仪评价的层次

(1)文明礼仪争卡积分活动。根据校本教材《小学生文明礼仪》每一课“礼仪之镜”检测的要求,把“八礼”在低年级文明礼仪的内容制定为“文明礼仪养成积分表”,结合学生的表现开展争卡积分活动。具体包括班主任、学科教师随时评价,家长的每天评价和班主任每周汇总评价。

(2)文明礼仪申报评选活动。将文明礼仪养成活动的“八礼”要求和五个专题进行整合,确立了文明用语之星、卫生环保之星、课堂礼仪之星、文明游戏之星等12个“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礼仪之星每月评选,按月汇总表彰;“文明礼仪富翁”每学期评选一次,学生对照各星评价标准,自我申报,结合“文明礼仪养成积分表”平时记载,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选。或采取班级评比推荐,家长论证;或家长推荐,以班级论证的方式组织,保证习惯养成的一致性,杜绝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双面人格。

(3)文明礼仪形象代言人展示活动。文明礼仪形象代言人晋级评选以平时积累为主,注重过程性评价。文明礼仪形象代言人分红、黄、蓝带三个等级。学生获取6个不同内容的文明礼仪之星可以晋级蓝带文明礼仪形象代言人,三次蓝带文明礼仪形象代言人可以晋级黄带文明礼仪形象代言人,三次黄带文明礼仪形象代言人可以晋级红带文明礼仪形象代言人。红、黄、蓝带文明礼仪形象代言人由校长在升旗仪式上隆重颁奖,红带文明禮仪形象代言人事迹将在学校网站展示,并跟踪关注孩子的后续成长。

通过构建并实施“文明礼仪养成”的课程和活动体系,唤醒了学生的自觉意识,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他律”走向“自律”,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好人生底色。

参考文献

[1] 蒋兰波.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7).

[2] 黄正平.文明礼仪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基[J] .人民教育2011(18).

[3] “八礼四仪”课题组.以礼养德,践礼成德——江苏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J] .群众,2014(12).

[4] 奚路漫.国外中小学文明礼仪规范解读[J] .思想理论教育,2013(11).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低年级学生
漫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几点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议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插上隐形翅膀,让笔尖飞扬
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给学生一双聪耳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符号感
思想品德课中的导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