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理想境界

2019-07-08 05:14李永选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接龙茄子一节课

李永选

名家们说理想的课堂在路上,我说凡能回味的风景,哪怕是微小的景点也是理想的组成。没有永远的理想课堂,只有那些可以篆刻在记忆深处的课堂。

一、理想的课堂是放手学生的课堂

教学研究本是教师的事情,人们从不质疑。而我在一节课上居然突发奇想,把教学科研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做我的“研究生”,我去品味一下当“导师”的快意。

我在教学成语时,发现学生把成语学死了,那是很枯燥乏味的,怎样活学活用成语呢?怎么创造性、趣味性开展学习成语的各项活动呢?这个问题在我心中萦绕已久。譬如趣味学成语,大家都觉得成语接龙是一种方式,到底有多少接龙方式呢?很多人并没有去研究。成语不仅只有接龙一种学习方式。我独辟蹊径,让学生们从各种图书、杂志、网络上搜集了三十多种成语学习的方式:如成语过桥、成语笑话、成语相声等。

我把学生收集的学习成语的方式做了分类归类,然后让学生尽可能去搜集完善每一类的成语学习方法。

三年后,我和学生们创造了“走进成语王国”这门卓越课程。该课程一诞生,就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喜爱,也掀起了我校学习成语的热潮,学生自编自导的《戏说成语》获得县“六一”曲艺会演一等奖。“走进成语王国”这门课程一路获得不少荣誉,先后获得县市卓越课程大奖。

二、理想课堂应是锦上添花的课堂

名师的课打磨得天衣无缝,满堂精彩,或出奇制胜,回味悠长。但是,一线教师往往生活工作烦琐,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打磨一节课呢?更鲜有途径得到高人的指点。普天下的学生听的多是常态课,常态的理想课堂应该是这样的:不要云山雾罩,不要支离破碎,不要糊里糊涂,不要一马平川。要在那些“问题差异处、观点不同处、答案争议处、思路相异处、方法相左处,个性解读处”产生对话与碰撞,思维的火花点燃在课堂,智慧的生成在课堂,成果的展现在课堂。

教学需要智慧和深思。我在教“痛”“疼”这两个字的区别与联系时, 就把“痛”和“疼 ”比作两个孪生兄弟,我给学生编写了《如影随形“痛”和“疼 ”》这个故事。随着我的讲解,学生自然明白了“痛疼”这两个字的区别与联系,在愉悦中获得了深刻的记忆。

教学需要技巧和精心。我在给学生讲作文课《如何写好风景》时,我板书了“《有序有物有情》——风景的写法”。然后我和学生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分别讲述了什么是有顺序、有事物、有感情,这样脉络清晰,对话互动,学生自然有章可循。

其实,每一节课中都有点睛之笔,都有锦上添花之处,难求完美,但是应该朝向完美,从而让每节课放射出生命的光辉,让学生感悟到智慧的灵光与灵动。

三、理想的课堂是沙里淘金的课堂

现在倡导写日记,批阅学生的日记是我的最大爱好,因为日记里有学生原始的活动,质朴的思想。那次阅读一个调皮男学生的日记。学生写道:“昨天被妈妈拧耳朵了,因为我把菜园里茄子的枝条都剪掉了,我是闲得无聊才这么干的。”我在班里讲述日记的写法时,把这个残缺不全的日记做了范文,然后我讓这个学生回答了我的如下问题:你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剪茄子枝条的?这个事件中有几个当事人?人们如何说的、做的?你觉得剪后的茄子会出现什么结果?茄子会死还是会焕发生机?前几个问题学生都做了详尽的回忆,我给予了适当的评价,但是对最后一个问题,学生没有回答,我也不逼他回答,我说这个需要时间来回答,你去关注并记录茄子的命运吧。

其实,我在和学生的对话中,教会了学生如何写日记和观察的方法。后来,我在学生的日记中逐渐发现了茄子的命运,原来茄子又发新芽了,长新枝了,也开花结果了,新茄子也比邻居家没有剪掉枝条的茄子鲜亮,原来给茄子剪老枝还会这么好。

一个月后,在写作课上,我和学生们再次分享了这个故事,学生写成了作文《给茄子“理发”》。这个课堂历时很长,在问题——知识——真理碰撞的过程中,我们沙里淘金,破解了日记写作的密码。

我始终坚持:课堂的天地可以不在教室内,它应该更宽泛,更深远,理想的课堂应该在我们思维的无限空间里。我创造的理想的课堂不是僵化的、模式的,而是匠心式的随意,是即兴时的超越,是妙手中的偶得,是荒野中的奔放。

教师的幸福在课堂,学生的幸福也在课堂,幸福的课堂就是那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理想课堂!为此,我将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接龙茄子一节课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茄子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
小捣蛋鬼
甜蜜的梦
成语接龙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