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 磊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心理干预体现了护理服务的人文主义关怀,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的信心。心胸外科术后重症监护患者病情严重,不良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治疗依从性[1],需要护士通过心理干预来改善心理状态。本次研究以心胸外科术后重症监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心理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6年至2018年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心胸外科术后重症监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65至85岁,平均年龄77.9±5.9岁。60例患者进行对照实验,每组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可比性强,P>0.05。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问题
①抑郁心理。观察组中有26例抑郁心理表现,临床症状为无精打采、沉默寡言等。抑郁心理的患者主要是因为生病后内心失落,因为身体功能受到损伤,特别是术后重症监护患者病情危重,在重症监护室内各项治疗仪器环境中更加抑郁。②焦虑心理。观察组中有25例焦虑患者,临床表现为烦躁、神经过敏等,主要原因是对疾病本身不了解或者存在误解,内心思虑过多,害怕手术并发症以及检查等措施。还有的患者因为受到约束带等限制或者期盼亲人探视等心理感觉焦虑不安。③强迫心理。观察组中有20例强迫心理表现,临床症状是对医护人员的行为产生怀疑,存在明显的强迫行为。造成该行为的原因是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内心反复思虑患病以及手术的问题,对治疗过程中的细节非常紧张。
1.2.2 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小组配备5名护士,组内成员具有一定的护理技能和较高的心理素养。
①健康教育
展开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满足不同阶段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健康教育的时间要选择恰当,不要在疾病发作时进行健康教育,注意不要影响患者休息,要符合患者的生活习惯[2]。要注意使用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护士不仅要进行口头讲解还要注重运用对患者家属宣教方式。
②心理指导
护士要对患者进行情感护理。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带着情感去表达,应该学会情感的控制与调节。护士一进入工作状态[3],就应自觉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愉快而冷静的状态,这样才能由衷地产生理解患者、尊重患者。
③加强家属探视
家属探视能够给予患者家人的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从而有利于缓解内心抑郁和焦虑的心理[4]。护士要指导患者家属通过谈话等方式增强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和态度。
数据都通过软件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方差检验。P<0.05为显著统计差异。
研究组的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见下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均值±标准差]
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的全面性,同时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在进行心理干预时,一定要根据心胸外科术后重症监护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通过多样化的心理干预方法,提高心理干预的可接受度[5]。疾病和心理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疾病转归,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进行心理干预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护理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干预素养。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的心理状态得到了良好的改观,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利用心理干预方式对心胸外科术后重症监护患者予以护理的效果明显,特别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推荐在临床护理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