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质护理在胆囊结石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7-08 09:11王松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全程腹腔镜护理人员

王松莹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2)

胆囊结石是临床普外科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该病发病原因相对复杂,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诱发持续性胆绞痛、胆囊炎性病变等[1]。目前,腹腔镜切除术是胆囊结石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可能会出现多种风险或并发症,而术后护理方法是决定术后治疗效果的核心要素[2]。选择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对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鉴于此,本研究选择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 110 例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观察,旨在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10例。在保证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应用住院号排序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为(43.65±9.17)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为(43.04±9.86)岁。统计学比较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

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肾、肝等严重躯体疾病者、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以及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均不纳入研究。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方式,观察组应用全程优质护理。主要包括:(1)环境护理:保证病房环境舒适健康,如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等。(2)护理人员的选择:选拔工作认真且经验丰富、操作规范、职业素质高的护士作为工作人员;对穿着、语言、行为举止等方面严格规范。(3)术前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因、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流程,减轻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感;加强对心理素质较差病人的术前心理疏导;另外,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及责任护士,以增强病人的安全感[3];叮嘱患者术前 8h 禁食,4h 禁水,准备及检查手术所需药品及操作器材。(4)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全程陪伴患者并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根据手术步骤及时向医生递送手术器械、药品;同时,在此过程中及时合理调节探照灯角度以保证手术视野清晰,保证术者顺利完成手术操作。(5)术后护理:认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通过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心理疏导,陪伴患者等措施减轻患者疼痛感;指导患者术后饮食,鼓励并协助患者早下床活动,保持床单及患者衣物的干净整洁。(6)出院护理:出院时嘱患者一月后门诊复查,有不适时及时就诊;嘱咐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适当运动、保证营养均衡;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其能够知晓术后的合理饮食、生活方式对康复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2.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

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都较短,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统计学差异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效果比较(h,d)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之势。 腹腔镜切除术因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及恢复速度快等特征,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临床治疗方式。但是,一旦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不当则可能直接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4-5]。研究表明,为了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护理[6]。但是普通的常规护理因针对性及全面性差较差,在临床上很难取得高效高质量的护理效果。全程优质护理是一种个体化、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它从环境护理、护理人员的选择、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护理六大方面对胆囊结石患者实施全面、严格的规范性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患者应用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全程腹腔镜护理人员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