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娟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用于胆囊结石等胆道疾病患者,该术式具有微创、安全性高等优势,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因为手术或多或少的可对患者机体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还需要通过临床护理促进其的术后康复,常规护理是临床常用护理手段,但由于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全面性,因而干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手术室护理是一种围手术期有效护理措施,其可很好的促进患者手术进程和术后恢复。基于此,本文就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内容如下阐述:
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讨组,每组36例。参照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26至69岁,平均(48.39±5.67)岁。研讨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6至70岁,平均(48.61±5.70)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术前指导、心理护理等干预。研讨组给予手术室护理进行干预,分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阶段进行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阐述:(1)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和评估,依据其对认知度对其进行相应知识讲解,讲解手术基本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并对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确保其生理和心理均符合手术标准后在进行手术,减少其手术应激反应发生。(2)术中: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处理;传递器械轻柔且快速,积极配合医生工作;做好患者保暖工作,避免术后低温症发生。(3)术后:术后24小时对患者进行连续监测,待其危险状态解除后恢复正常监测;患者麻醉清醒后,护理人员可指导其进行床上运动,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按照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并每日定期更换切口敷料,更换时观察切口是否存在红肿、出血、脓性分泌物等情况,若存在及时进行相关检查,给予相应措施处理。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术后恢复效果主要对其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分析;并发症主要观察其术后是否出现术后感染、切口出血、胆道出血等并发症;满意度应用我院自制问卷进行评估,主要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及服务态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最高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其满意度越高。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讨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效果及满意度(±s)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效果及满意度(±s)
参照组 研讨组 t值 P值例数 36 36 - -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天) 3.64±0.98 1.24±0.51 4.16 0.00住院时间(天) 9.64±0.56 7.02±0.39 7.90 0.00满意度(分) 78.91±5.6887.69±6.01 2.56 0.02
研讨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常见术式,其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常用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等胆道疾病中,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对患者机体创伤小等优势,应用极为广泛。但由于该术式仍然可对患者机体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配合临床护理促进其康复进程。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手术室护理研讨组术后恢复效果、并发症及满意度均优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手术室护理较于常规护理更针对和全面,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手术室护理是一种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手段,其护理理论以循证医学、整体护理、持续改进及质量保证等为基础,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理念,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干预,从而对患者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促进其术后的康复[1]。总而言之,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