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凤
(丰顺县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300)
小儿腹泻主要以婴幼儿为主要发病对象,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属于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患儿在患病后,主要体现的临床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加、便物性状异常等。在小儿营养不良因素中,小儿腹泻是一项主要原因。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护理工作作为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其效果也是备受关注,因此,提升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院此次选择88例小儿腹泻患儿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形式确定更适用于临床的护理干预方式,最终将研究内容整理为如下报道。
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我院选取因小儿腹泻就诊的88例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价值确定的相关研究,研究采用对比形式进行,组别处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44例对照组患儿中,男女比例29:15,年龄4~38个月,中位年龄(20.12±2.88)个月。44例干预组患儿中,男女比例30:14,年龄3~40个月,中位年龄(20.74±1.31)个月。资料经统计处理,P>0.05为最终结果,无差异可讨论。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儿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饮食护理。仍然处于母乳喂养阶段的患儿,仅进食母乳,所有辅食停止;已经开始正常饮食患儿,调整饮食结构,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且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维生素;饮食量、饮食稠逐渐增加[1]。(2)心理护理。小儿腹泻患儿容易出现躁动的情况,由于爱子心切,家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是家长能够了解腹泻原因、治疗方式等,并取得家长信任,以此提升护理配合度[2]。(3)臀部护理。大便次数增多,且稀,细菌滋生量增加,极容易导致患儿臀部出现感染、溃烂等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协助家长清洗患儿臀部,并更换床单、衣物,保持臀部干净、干燥。如果患儿有尿布疹出现,需要根据严重程度,遵医嘱涂抹药物[3]。(4)消毒隔离。如果患儿腹泻原因是肠道细菌感染,需要对其采取隔离措施,并做好病区的消毒工作,以此降低病毒传播几率,缩小感染范围。(5)病情监测。加强病房巡视,对患儿的面色、神态等进行观察,明确并记录便次、排泄物性状等,对电解质失衡患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记录并比较各组症状消失时间(如:腹泻、大便异常等)指标、护理工作满意情况。
统计软件版本选择SPSS17.0,计数资料以(%)体现、x2检验,,计量资料以(±s)体现、t检验,对比结果呈现P<0.05,统计价值呈现。
由表1可知,干预组临床各种症状消失时间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且P<0.05。
表1 组间症状消失时间指标数据[(±s),d]
组别 大便异常 高热 脱水 腹泻对照组(n=44) 4.12±0.78 3.45±0.92 4.38±0.14 1.45±0.44干预组(n=44) 2.01±0.65 1.14±0.46 3.11±0.11 0.58±0.20 t 13.7848 14.8969 47.3152 11.9401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对照组表示不满意13例、高度满意13例、基本满意18例,比例分别为29.55%、29.55%、40.91%、22.73%,总满意度70.45%;干预组例数分别为2例、32例、10例,比例分别为4.55%、72.73%、22.73%,总满意度95.45%。组间比较数据有较大差异,且x2=9.7242,P=0.0018。
小儿腹泻严重时可对患儿的生长发育、生命造成威胁,而孩子的任何变化都牵动着家长的心,在常规护理中,护理工作仅遵照医嘱执行,缺少主动性、耐心,对于家长的心情也并不关注,很多家长因此表示不满,甚至引发医患纠纷事件[4]。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不仅对患儿的症状加以关注,同时也关注家长的心理状态,在对患儿开展护理工作时,不仅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关心,也关心患儿与家长的心理变化,注重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通过提升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促进护理工作的总体质量提升。
上述结果中,干预组患儿在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各种症状消失时间[大便异常(2.01±0.65)d、高热(1.14±0.46)d、脱水(3.11±0.11)d、腹泻(0.58±0.20)d]、护理工作满意度95.45%均更优。
由此可见,对小儿腹泻患儿施加综合性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