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爱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用于冠心病致心肌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2例冠心病致心肌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氧运动联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发生心肌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T段下移减少量多于对照组,压低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冠心病致心肌缺血患者,采取有氧运动联合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好,不仅能改善其临床症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掌握更多疾病知识,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有氧运动; 冠心病; 心肌缺血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4.0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4-0-03
冠心病实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多由冠状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粥样硬化,引发心肌缺血,心悸、胸痛等为其典型临床癥状,严重时可对机体心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易引发心肌梗死,甚至还会直接造成死亡。现阶段,临床多用冠脉介入术对冠心病进行治疗,效果好,但术后恢复较慢,通常需多方紧密配合[1]。有报道指出,在对冠心病致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若能开展有目的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其病情改善,提高治疗效果[2]。本文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此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与有氧运动的联合干预措施,效果突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致心肌缺血患者122例,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所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意识清晰,语言能力正常[3];排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及严重心力衰竭者,排除合并肿瘤、感染及智力障碍或精神疾病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56~82岁,平均(69.27±5.63)岁;
病程6~27个月,平均(17.31±5.12)个月。观察组中,男35例,女26例,年龄55~81岁,平均(69.23±5.61)岁;病程6~26个月,平均(17.27±5.11)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系统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本次研究均了解,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得到伦理委员会准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传统形式的护理,如将自身所患疾病知识讲解于患者,为其提供用药指导,进行心理引导与安慰,最大程度消除其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对原本不科学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帮助其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此外,引导患者维持舒适体位,定期消毒病房与铺巾,定时通风。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具体如下。
1.2.2.1 健康教育 (1)组织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方面的知识进行观看,并对视频内容进行讲解,以此种直观方式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在一种比较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使患者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自身病情,并掌握更多疾病知识。(2)积极设计出患者更容易接受且直观化、形象化的知识手册,并将其逐一向患者发放;定期组织患者参加冠心病知识讲座,在病房醒目位置张贴知识海报,督促、引导患者更好的学习健康知识;此外,积极提醒患者,养成并时刻保持优质、科学的生活方式。(3)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强化各种有氧运动方法的宣传教育,加深其对疾病的总体认知;将患者积极配合运动的意义与重要性讲解于患者,对其开展面对面或有目的性的一对一宣教;将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习惯对病情恢复、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告知患者,如会造成疾病的恶化等;将一些比较合理且科学的日常饮食方式讲解于患者,叮嘱患者禁烟酒,禁辛辣刺激类食物,少食多餐。(4)将冠心病药物相关知识讲解给患者,并将随时携带硝酸甘油的重要性、必要性一并告知,使患者更好的遵医用药。
(5)心理教育干预。多与患者沟通与交流,从中了解其内心需求,知晓其心理情绪,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学知识干预;将一些自我调节方法告知患者,消除其所存在的苦闷、抑郁情绪,使其以一种自信、乐观且积极的生活状态,去治疗疾病,参与康复干预。
1.2.2.2 有氧运动 多开展轻松的体力锻炼,在实际运动过程中,需始终秉持循序渐进的运动进程,轻度需适中,以呼吸轻微加快,没有出现胸闷气促,且稍微有出汗为佳;在运动量上,则以感觉舒适、早期没有疲劳感为佳;在运动过程中,不能穿衣过厚,以免加快心率,保持呼吸始终处于通畅状态;制定间歇运动,时间为30 min~1 h,运动方式有太极拳、踏车、乒乓球、舞蹈及游泳等,运动10 min,便可休息2 min,3次/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临床各指标,包括心肌缺血发生次数、心肌缺血发作时间、ST段下移减少量及ST段压低次数。(2)比较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生活质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内容有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活力及精神健康,总分100分,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之间成正比关系[4]。(3)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表,对两组知识掌握度进行评价,内容为冠心病基本概念,冠心病致心肌缺血的原因、方法、剂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期间所需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复查时间、锻炼时间及合理饮食等,总分为100分,优秀:85~100分,良好:65~84分,及格:45~64分,不及格:<45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发生心肌缺血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心肌缺血发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ST段下移减少量显著多于对照组,且ST段压低次数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活力、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评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疾病知识掌握度对比
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心肌缺血充斥于各种类型的冠心病当中,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饮食不规律及高血脂等,均为其危险因素,大多数患者经常因为健康预防措施不及时,而最终诱发此病。因此,在对冠心病进行护理时,健康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本文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患者不仅是服务对象,其家属也包含在内,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对冠心病及其诱发因素有益清晰了解,认知饮食不规律、吸烟喝酒、生活混乱等对身体所造成的危害,引导患者提升自我护理意识,掌握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消除所存在的各种负性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与依从性[6]。针对有氧运动而言,其乃是冠心病手术后整个康复锻炼工作的核心环节,能改变肌肉与动脉发生,实现心血管功能的提升[7]。有报道指出,通过开展有氧运动,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胆固醇水平[8-9]。另外,通过早期性的运动干预,还有助于患者峰值功率即氧脉搏的增加,对心肌灌注有改善效果,并能增加左心射血分数,降低心肌梗死率[10]。本次研究所开展的有氧运动有游泳、太极拳及舞蹈等,这些运动能够达到加强患者运动功能的目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的对运动强度、频率进行调整,提高舒适度,强化运动意识[11-12]。有氧运动还能实现心肺耐力的增加,使机体接受并适应长期性运动锻炼,并不产生疲劳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无论是心肌缺血发作次数与时间,还是在ST段压低次数与减少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度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对于由冠心病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患者,通过开展有氧运动与健康教育,能缓解其心肌缺血症状,改善ST段,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掌握更多疾病知识,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邓勇,吴世政.美托洛尔和硝苯地平用于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2):1376-1378.
[2]胡川海,胡志希,馬丽,等.中医补气活血法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2):82-83.
[3]梁亚平.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9):1379-1381.
[4]刘爱国,付喜文,宋玮,等.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总负荷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8):2088-2089.
[5]林勇,胡绚,张建兴,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左室心肌运动功能改变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1):1787-1790.
[6]倪隽,卢红建,励建安.生理性缺血训练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3):367-370.
[7]汪玉宝,唐世琪,徐广,等.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的效果及临床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3):127-129.
[8]薛卫红,杨静芳,顾旭.危险因素分析在老年冠心病护理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33-135.
[9]尚秀云,李静,王宜花,等.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113-114.
[10]章丽霞,王宇,张丽华,等.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在冠心病猝死早期心肌缺血中的表达及意义[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6):813-815.
[11]宋瑞,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9):87-88.
[1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360-364.